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偏压明洞段隧道采用明洞暗作法施工,对洞口段滑坡体采用钢管桩、锚杆束、回填反压综合加固技术。结合工程实践,详细地介绍了该施工方法的技术特点、工艺原理、施工工艺等,对类似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卢勋 《科技资讯》2011,(19):125-125,127
本文以太中银铁路工程赵家庄1#隧道沟谷地段明洞施工为例,对黄土隧道明洞地段施工灵活处理,采取省时、省工、省钱的施工方案,最终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徐恩科 《科技资讯》2006,(16):182-183
本文针对江西景婺黄(常)高速公路蛟岭隧道明洞段施工中发现明洞地基承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经过多方案比选,最终采用微型树根桩的方法成功进行软基处理,较好地满足了施工进度与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缪庆华 《工程与建设》2023,(4):1160-1163
依卜隧道进口处有岩体发生倾倒破坏的趋势,为解决后期运营安全隐患,在依卜隧道与依卜双线大桥相连处设置长26 m的护桥明洞,明洞两侧底座采用一榀钢筋混凝土门式框架结构支撑。文章对护桥明洞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盖梁、横梁和墩柱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护桥明洞的强度和延性分析均能满足要求。文中进一步提出了施工总体原则,并最终形成了防护方案、门式墩墩柱和横梁、盖梁、护桥明洞主体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某客运专线桥隧相连隧道洞口段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GTS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针对桥隧相连隧道出口段基坑围护进行了三维动态施工分析,参考实际施工步骤,探究了基坑开挖及明洞施作、洞顶回填后,挖孔灌注桩位移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桥隧相连段基坑开挖对围护桩水位移影响较竖向位移大,由于受基坑开挖卸荷与洞口高仰坡的作用影响,位于桥台后方灌注桩水平位移较桥台两侧桩体大几近一倍,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桥隧相连洞口段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永杰  李莹  王剑  刘志奎  韩壮 《广东科技》2013,(14):149-150
本施工技术适用于隧道处在半明半暗的山体中,即隧道顶部一部分暴露在土层之外。施工时先按常规方法对隧道加强支护并做超前预支护,然后在支护的钢架上浇筑钢筋混凝土护拱,以减少和消除山体偏压对隧道结构的破坏和损坏,最后在混凝土护拱上进行反压土的回填,使隧道在施工中形成了"明洞暗做"的施工方法。对贵广铁路十标段城楼顶二号隧道浅埋段的施工进行了研究,说明了钢筋混凝土护拱的经济适用和可操作性,科学的处理了施工难点,确保了隧洞安全通过,保证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7.
梁洁 《中国西部科技》2012,(10):47-48,3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临近既有线的铁路隧道修建越来越多。临近既有线高速铁道隧道洞口安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本文结合某高速铁道隧道实体工程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隧洞出口施工安全防护、出洞施工和明洞土石方施工技术,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型桩施工技术较为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机具小、适于狭窄施工作业区,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近年来迅速发展,在地基加固、基础纠偏等方面广泛应用,均取得一定的成功。该文介绍了微型桩技术在颜春岭隧道明洞段及复合衬砌段玄武岩全风化层基底加固中的应用,阐述了微型桩施工工艺,探讨了施工过程中出现坍孔、缩孔、埋钻和卡钻、钢筋笼上浮、混凝土灌注堵管等问题的处理,以控制施工质量,期望为微型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新的施工工艺逐步被探讨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当中。由于技术的限制,有些工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本文分别从明洞施工,进洞施工,掘进施工等三个方面对隧道新奥法施工工艺作了简要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涛 《科技资讯》2013,(11):75-78
针对在建合福高铁安徽段全长520 m的万山隧道进出口DK61+215~DK61+272段浅埋偏压的特点,结合已有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对提出的施工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确定了隧道可采用的"三台阶仰拱法";对隧道采用"三台阶仰拱法"施工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该段围岩三台阶临时仰拱开挖施工技术。现场实施表明三台阶法施工具有循环时间缩短,人员数量活动空间较大,施工安全、可靠快速的特点,万山隧道施工实践为同类隧道的施工提供了有意的借鉴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城市公路隧道明洞边/仰坡支护工程的工程概况与建设条件,阐述了边,仰坡支护结构、施工过程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士波 《太原科技》2014,(1):53-56,59
以江门隧道施工为实例,具体介绍了Ⅴ级、Ⅵ级浅埋富水全风化花岗岩隧道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采用洞内降水和洞内外土体改良及加固方法。实践证明,针对隧道下穿玉龙湖泄洪道段隧道洞身超浅埋、强-弱风花岗岩软弱围岩、裂隙发育、地表水发育等特点采用的脚手架网格配合防水板铺底、水平选喷桩超前支护以及在进行水平选喷的前提下采用三台阶加临时仰拱的开挖方法等技术方案在提高隧道围岩强度、防止地表水渗流至洞内、降低地表沉降和变形方面是成功的,确保了隧道的开挖安全,顺利通过泄洪通道。针对浅埋富水软弱围岩段隧道下穿过程中围岩软弱、下穿道路过程中沉降控制严格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从加强超前支护强度、全断面注浆等技术、保证隧道开挖安全;对隧道开挖地表段采用了旋喷桩和搅拌桩组合加固措施进行地表加固,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的流动。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措施,实现了隧道下穿过程中安全施工,保证了地面城市道路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摩洛哥王国OUM-RRR,BIA水电整治项目TANAFINIT水工隧道因其开挖断面小、围岩类型变化大,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保证整个工程按时、安全完成,我们在施工中引入测量监控技术,测量监控是新奥法隧道施工的特征之一,采用此技术可有效掌握隧道施工中围岩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监控数据的回归分析可以全面预测围岩的实时位移、沉降,进而准确地指导隧道在施工中采用相应的开挖及支护方法,同时对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得以最大程度的准确预测,为保证施工安全、调整掘进进尺和施工作业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信息依据。本文拟以某较破碎段地质围岩类型为例,探讨了采用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实施及应用,说明隧道监控量测对施工过程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龙麟宫隧道是宜万铁路26座Ⅱ级风险隧道之一,全隧洞身位于灰岩地层,隧道洞身标高穿越垂直渗流带。隧道施工中揭示多处大型溶腔,介绍了隧道揭示的岩溶及发育特征,对两个特大型岩溶处理方案进行论述:DK232+467大型溶腔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遇到的最大体积空腔,溶腔防护及施工难度极大,采用路基填筑+明洞结构通过;DK231+796溶腔大跨岩溶顶板处理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创新地采用了立柱支顶防护进行顶板加固。两个特大型溶腔的成功处理,可为类似工程的处理开拓思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周凤亮 《科技资讯》2007,(17):16-17
在城市小净距浅埋隧道施工中,可以采用微震控制爆破技术,以获取理想的震动效应,减少对围岩及地表建筑物的影响。本文介绍的大连市椒金山新建隧道小净距浅埋段控制爆破技术与监测结果分析,是我国超长小净距隧道控制爆破施工的一个重大突破,对密集住宅区域市浅埋隧道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福有 《科技资讯》2011,(6):95-95,98
结合山西省太阳高速公路阳曲一号隧道黄土浅埋段的施工情况,阐述了黄土隧道施工工艺、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重视气候及地质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隧道洞口浅埋段是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变形过大甚至冒顶或通天坍塌,因此,选用切实可行的进洞方案对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快速进洞有重要意义,本论述详细介绍了锁儿头隧道出口穿越浅埋段土石堆积体的施工技术,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新建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地热地段施工,介绍地热段隧道施工通风降温技术,将长迭21KM的地热段隧道施工温度降低,达到维持施工的目的,确保隧道安全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9.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下穿断层地段,岩体破碎,且隧道岩溶水发育,为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对地表的影响,文章提出了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的方法对隧道围岩进行堵水和加固,并通过工程实例沪昆客专(贵州段)茅坪山隧道施工为例,对水泥-水玻璃注浆技术施工方法及施工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描述。  相似文献   

20.
王超 《科技资讯》2012,(4):30-31
现代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应以地质条件为主要依据,结合工期、建筑物长度、断面尺寸、结构类型以及施工技术力量等综合考虑。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公路隧道施工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隧道过煤层施工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过煤层隧道的施工方法和瓦斯防治技术,总结了一套过煤层瓦斯段的施工工艺流程,论文首先简要概述了现代隧道施工的方法,而后指出过煤层隧道施工的研究要点,进而分析了过煤层瓦斯段的施工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瓦斯释放和和具体的瓦斯段施工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