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隔药灸对耐力训练大鼠一次力竭运动后血流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血流变的相关指标的测试,探讨隔药灸对长时间训练再力竭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通过运动训练方式建立动物训练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全血还原粘度(BVH)、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聚集指数(RCA)。结果: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血流变状况有明显破坏作用,血流变指标PV、BV(200S)、BVH(200S)、TK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01),BV(1S)、HCT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隔药灸力竭组与力竭组比较,血流变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05,且隔药灸组指标更趋于安静对照组水平。结论:隔药灸明显改善运动引发的血流变恶化状况,明显降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可作为提高运动能力、抵抗运动疲劳的手段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力竭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Ca2+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大鼠力竭性运动后即刻组及三小时后组(以下简称3h组)骨骼肌内Ca2+的变化情况,探讨骨骼肌Ca2+在力竭性运动后和恢复中的变化及其机制.力竭性运动后取大鼠骨骼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其Ca2+浓度.运动后即刻组骨骼肌中Ca2+浓度(2068.33±752.02μg/g)比对照组(615.31±546.03μg/g)有极显著增高(P<0.001),3 h组(734.58±258.70μg/g)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即刻组和3 h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力竭性运动即刻,骨骼肌中Ca2+浓度显著增高,恢复期内Ca2+浓度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3.
SD大鼠随机分为四个组:对照组、安静皂甙组、力竭组和力竭皂甙组.安静皂甙组和力竭皂甙组按照20mg/kg经口腔给药,每日一次,持续2周,力竭组和对照组灌服相同体积生理盐水.2周后进行一次跑台急性力竭运动.动物力竭后即刻取材,分离肾脏,制成10%组织匀浆.分光光度法测试肾组织SOD、CAT、MDA、GSH-Px、GR、GSH和T-AOC;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并计算效应量Cohen′s d值.结果显示:(1)TS能显著延长大鼠力竭运动时间;(2)相比于对照组,安静皂甙组SOD和GR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MDA显著降低(P0.01);相比于力竭组,力竭皂甙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比于安静皂甙组,力竭皂甙组GR活性降低(P0.05)而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3)TS对运动力竭大鼠肾脏各抗氧化指标显示出了正性的影响,尤其是提升SOD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灌胃罗汉果叶黄酮(FSGL)的干预力竭性运动大鼠,来探讨不同剂量FSGL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抗氧化酶系及心肌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组的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SOD、CAT和GSH-PX活性与力竭运动对照组比较,均呈升高趋势,以中剂量组效果最显著;力竭运动组MDA与中剂量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与力竭运动组比较,各剂量组Bcl-2基因表达加强,且中剂量组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和低剂量组。力竭运动组Bax基因表达极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中剂量组(P<0.01),同时低剂量和高剂量组Bax的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FSGL各剂量组Bcl-2/Bax比值均升高,以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可见,FSGL能有效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地抑制因过度训练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杜仲提取物对大鼠激素水平、物质代谢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加药组(服用杜仲提取物)。7周力竭运动后取材测定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血糖、肝糖原、肌糖原、乳酸血尿素和血红蛋白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①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及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乳酸浓度和肌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BU浓度极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Hb含量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跑台运动至力竭时间显著长于安静对照组(P<0.05)。②与力竭运动组比较:力竭运动加药组大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肝糖原含量及血糖浓度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血乳酸和肌乳酸浓度极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BU浓度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Hb含量极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有显著的延缓作用(P<0.05)。结论杜仲提取物可提高力竭运动大鼠激素水平,改善物质代谢,延长运动时间,增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老年大鼠的血液学特性,测定老年与成年SD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等五项生化指标,并比较二者差异。方法 选用2 0只老年SD大鼠(SPF级,1 5月龄)和2 0只成年SD大鼠(SPF级,3月龄) ,用LBY -N6B型全自动模块式血液流变仪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分析,用半自动生化仪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老年SD大鼠的全血液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总胆固醇(TC)和丙二醛(MDA)等指标显著高于成年大鼠(P <0 . 0 5 ,P <0 . 0 1 )。结论 老年SD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和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与人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三七皂苷对运动性贫血大鼠海马Bcl-2表达的影响.将24只健康雄性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和运动给药组,对运动组和运动给药组大鼠进行为期10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并从第5周开始对运动给药组大鼠进行三七皂苷药物干预,对其他各组喂饲等量生理盐水.应用Real-time PCR检测海马组织Bcl-2mRNA的基因表达情况;应用ELISA测定海马组织Bcl-2的蛋白含量.结果表明:运动组海马Bcl-2mRNA表达量和Bcl-2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给药组海马Bcl-2mRNA表达量和Bcl-2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运动组(P0.05),运动给药组海马Bcl-2mRNA表达量和Bcl-2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三七皂苷能促进运动性贫血大鼠海马Bcl-2的表达,有效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对运动性贫血造成的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黄芪多糖(APS)对力竭运动大鼠机体的保护作用,通过建立大强度力竭运动大鼠模型,选取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组和运动加药组,运动组和运动加药组按照训练模型进行为期6周的耐力训练,最后1次训练进行1次力竭运动,随后取心肌组织并进行样本处理.检测大鼠心肌MDA含量,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组MDA含量、AI和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与运动组比较,运动加药组MDA含量,AI与Bax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黄芪多糖可有效抑制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氧化应激、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各剂量对幼龄SD大鼠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并应用损益指数-总积分(BDI-GS)体系进行安全性评估,为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准备SPF级SD幼龄大鼠8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4组,即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低(0.2 g/kg)、中(2 g/kg)、高(20 g/kg)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水,0 mg/kg),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28 d,实验期间,每天对大鼠进行一般状态观察,每周记录一次体重,于第29天对大鼠进行麻醉采血及各脏器解剖取材。对大鼠体重、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尿常规、主要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期间给药组大鼠的行为、活动、毛发颜色、对外反应、粪便性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体重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生化结果显示雌性中剂量组大鼠AST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结合肝脏病理学观察,该指标下降无毒理学意义;血常规指标中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尿常规结果和肾脏病理学观察中未见变化,且血清生化中与肾功能相关的指标均未见异常;雌性...  相似文献   

10.
观察力竭运动与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肾脏细胞凋亡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肾脏细胞凋亡的机制.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组和补充维生素E且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24 h后取材,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发生率,同时测定大鼠肾脏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结果发现:急性力竭运动导致肾小管远端细胞凋亡,但一次性补充抗氧化剂对肾脏细胞凋亡与自由基代谢影响不大,而且自由基代谢与肾脏细胞凋亡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体检中心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70例体检正常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根据IMT厚度分为正常、内膜增厚、斑块形成3组,评估4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IMT内膜增厚56例,斑块形成64例,其中不稳定斑块34例,稳定斑块30例;健康对照组各血常规指标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MCV为(83.61±5.27)f 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85.83±6.91)f L),WBC,RBC,HCT,MPV,RDW及PL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内膜增厚组与斑块组WBC,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HCT,MPV,RDW,PLT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WBC,HCT,MCV,RDW指标与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MPV,PLT均显著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发生改变,对脑梗死患者展开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C57BL/6-Kdrem1(h KDR)/NIFDC(以下简称hVEGFR2-KI)小鼠的血液参数进行测定,分析性别以及年龄对于该品系小鼠血液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取20只4周龄、8周龄小鼠雌雄各半,采静脉血。用日本光电Mek7222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VEGFR2-KI小鼠的生理指标,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结果在所测得的生理生化指标中,4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于血红蛋白浓度(HGB)、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 3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 <0. 05),在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4项指标上有极显著差异(P <0. 01)。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共有11项生理生化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 <0. 01),分别是RBC、HCT、HG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单核细胞百分率(MON%) 7项血液生理指标和CHO、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 4项血液生化指标;有5项具有显著差异(P <0. 05)的指标,包括淋巴细胞百分率(LYM%)、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TP、尿素(BUN)和磷(P)。不同周龄hVEGFR2-KI小鼠之间的差异分布更广,其中具有极显著差异(P <0. 01)的有RBC、HCT、MCH、HGB、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单核细胞百分率(MON%)、TP、CHO、白蛋白(ALB)、ALP、肌酐(CREA)、GLU、P共18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的为PLT、LYM%、NEU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G共5项指标。结论本次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为hVEGFR2-KI小鼠的应用以及正常血液参数标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不同饲养周期和不同性别的 SPF 级 SD 大鼠与 Wistar 大鼠的部分生理及生化指标的生物学差异,建立不同品系及不同饲养周期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方法 5 ~ 6 周龄 SPF 级 SD 大鼠与Wistar 大鼠各 300 只,雌雄各半,饲养于屏障环境中,随机分为饲养 4 周组、12 周组及 24 周组,并饲养相应的周数。用全自动血细胞和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 SD 大鼠在 12 周组雌鼠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白细胞计数( WBC)总数显著高于 4 周组大鼠( P<0. 01) ,12 周组雄鼠的 WBC 总数高于 4 周组大鼠(P<0. 05),4 周组和 12 周组的雌鼠 WBC总数低于雄鼠( P < 0. 05)。 不同饲养周期和性别的 Wistar 大鼠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 05)。 SD 大鼠 4 周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高于 12 周组及 24 周组(P<0. 01),且 4 周组雌鼠 ALP 低于雄鼠(P<0. 05),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鼠 ALP 显著低于雄鼠(P<0. 01);12 周组和 24 周组 SD 大鼠的甘油三酯( TG)均高于 4 周组(P<0. 05)。 Wistar 雌性大鼠 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 ALP 均显著高于 4 周组( P< 0. 01),12 周组雄鼠ALP 高于 4 周组(P<0. 05)。 4 周组和 24 周组 Wistar 雌鼠 ALP 显著高于雄鼠( P<0. 01),12 周组雌鼠 ALP 高于雄鼠(P<0. 05)。 结论 不同饲养周期、不同性别及不同品系的 SPF 级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对家兔注射FMD疫苗前后,服用中草药制剂,观察其对部分生理指标影响。试验选取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A组:阴性对照组;B组:每只家兔肌注苗0.5mL,不口服中药制剂;C组:每兔注苗0.5mL,30min后口服中药剂量5mL;D组:每只家兔注苗0.5mL,注射前1h口服10mL中药制剂,观察不同时间段家兔血液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注射FMD疫苗能引起家兔的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心率、血压下降。使用僵蚕、蚕蜕等中药,可抑制试验组家兔的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心率、血压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灌喂牡蛎提取物对大强度运动训练大鼠运动能力与血清和骨骼肌LDH活性及LA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牡蛎+运动组(牡蛎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进行运动训练,其余两组大鼠进行游泳训练,每周训练6天,共9周.9周后检测大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清和骨骼肌LDH活性及LA含量.结果:牡蛎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大鼠运动能力,延长力竭时间,与运动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牡蛎组大鼠血清LDH活性和BLA含量均低于运动组,而骨骼肌LDH活性高于运动组,但LA也低于运动组(P〈0.05).对照组大鼠血清和骨骼肌LDH活性和LA含量与牡蛎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组大鼠血清和骨骼肌的L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牡蛎组(P〈0.05);运动组大鼠血清LDH活性高于对照组和牡蛎组,而骨骼肌LDH活性低于对照组和牡蛎组(P〈0.05).结论:灌喂牡蛎提取物能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粘滞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7天起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8d后差异更显著(P〈0.05)。治疗后28天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为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毒性。方法( 1) 急性毒性试验: 选用昆明种小鼠20 只,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6 h, 24 h 内灌胃3 次,剂量为15 g /kg BW。灌胃后,连续观察7 d,记录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 2) 30 d 喂养试验: 断乳大鼠,体质量60 g 左右, 80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 组,即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实验组( 1. 5、0. 75、0. 375 g /kg BW) ,各剂量组在基础粉料中分别掺入1. 5%、0. 75%、0. 375% 的受试物,单笼喂养,自由饮食,记录大鼠进食量、体质量,连续喂养并观察30 d。观察动物的一般表现、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及生化指标: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总蛋白、白蛋白。结果各剂量组动物体质量、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 0. 05) 。其血液指标: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生化指标: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总蛋白、白蛋白均在正常值范围; 病理学检查未见有意义的病理变化。该受试物对两种性别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均大于15 g /kg BW。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属无毒级。  相似文献   

18.
SPF级Wistar大鼠血液学及血生化指标正常值范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中大鼠血液学及血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比较断头采血与麻醉后腹主脉采血对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本实验室近三年来2~3月龄的正常SPF级Wistar大鼠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的数值,按照正态分布原理推断其95%可信度正常值范围,并比较了雌雄性别和两种不同采血方式的结果差异。结果(1)血液学指标中的WBC、RBC、HGB、PLT计数雌雄间无差异,但白细胞分类雌雄性别有差异;(2)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雌雄性别有差异,其中断头处死采血方式中,雌性大鼠血清ALT、AST、TG比雄性大鼠低,雌性大鼠TP、Alb、TCH比雄性大鼠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腹主脉采血方式中,雌性大鼠ALT、GLU、TG比雄性大鼠低,雌性大鼠AST、TP、Alb、BUN、TCH雄性大鼠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种采血方式对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断头采血的ALT、AST、TP、Alb、BUN、TCH、TG值较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的测定值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断头采血的GLU、CRE值较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的测定值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立了本实验室雌雄性别Wistar大鼠血常规、血生化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27周龄Wistar大鼠生物学特性数据资料库,同时判断实验动物饮用酸化水后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随机选取0日龄的Wistar大鼠48只(♀♂各半),饲养在SPF级饲养设施内,饮用高压灭菌酸化水(pH值调节在2.0~3.0)27 w后处死,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从血液生理指标看出,雄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MCHC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指标不存在差异性;雌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THC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指标不存在差异性。从血液生化指标得出,雄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TP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不存在差异性;雌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ALT、TG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指标不存在差异性。结论从结果中可以得出实验动物在饮用酸化水(PH=2.0~3.0)后对大多数血液学指标实验结果没有明显影响,至于个别指标的差异性是否由酸化水引起,需要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四川省的一个地方藏绵羊类群-贾洛羊为研究对象,按照1岁、2岁和3岁等3个年龄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等指标在3个年龄段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2岁贾洛羊的MCH、MCHC和MPV等指标显著高于1岁(P0.05),1岁的RDW-SD指标显著高于2岁(P0.05),WBC、RBC、HGB、HCT、MCV、PLT、PCT、PDW和RDW-CV等9项血液生理指标在3个年龄段间差异不显著(P0.05);3)1岁贾洛羊的ALT指标显著高于3岁,1岁时的ALP指标极显著高于3岁(P0.01),AST、TP、ALB、GLO、A/G、LDH、GLU、CHE和CHOL等9项血液生理指标在3个年龄段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中测定的贾洛羊的生理指标、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等均在我国高原藏绵羊的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