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了关于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对于大豆分离蛋白(SPI)交联的影响;以凝胶强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RSM)考察TGase含量,酶反应时间,酶作用温度对SPI凝胶性能影响规律,并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加入量,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有显著影响(p0. 05),得到蛋白凝胶性能最佳的工艺,在酶含量3. 63%,酶作用温度38. 15℃,酶反应时间2. 04 h时蛋白凝胶的凝胶强度达到极值301. 8;研究表明:TGase能够促进大豆分离蛋白形成良好的凝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Alcalase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作用,分析了pH、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和水解时间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正交试验,确定了Alcalase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即pH8.0,温度60℃,酶浓度1000U/g,底物浓度3%,水解时间2h.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通过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蛋白凝胶,并对凝胶工艺和聚集体的性质进行分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SPI凝胶最优接种量为3%,发酵时间为5 h,发酵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6.5.此条件下持水性为46.00%,凝胶强度为23.67 g.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蛋白浊度、电位和平均粒径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乳酸菌发酵处理对豆类蛋白凝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为益生菌植物乳杆菌在豆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添加增塑剂(甘油),还原剂(Na2SO3)制备大豆分离蛋白膜,研究在改变蛋白浓度,甘油、Na2SO3含量对大豆分离蛋白膜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油含量对膜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并且确定了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最佳成膜配方.即:大豆分离蛋白含量4.0%,增塑剂浓度2.0%,还原剂浓度0.1%.此条件制得的蛋白膜成膜性能较好,抗拉强度可达7 418.62 g,厚度为0.97 mm,透光度0.131,水蒸气透过率20.06g/(h·m2),透氧率0.93 g/(h·m2),二氧化碳透过率3.88 g/(h·m2).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水抽提法提取鲨鱼皮明胶,控制酶法水解条件制备天然抗冻多肽.以细菌低温保护活性为指标,筛选蛋白水解酶种类及酶解时间,利用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SP-Sephadex C-25强阳离子交换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得到细菌低温保护高活性组分.结果表明,酶解鲨鱼皮明胶得到高活性抗冻多肽的最适蛋白水解酶为酸性蛋白酶,酶解温度50℃、pH 3.0、酶/底物3 000 U·g-1、底物浓度3%、酶解时间1 h;经过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SP-Sephadex C-25强阳离子交换色谱等分离手段得到阳离子的P2组分,经过细菌低温保护测试,当浓度为500μg·mL-1时,大肠杆菌的存活率达到80.8%.分离得到的抗冻多肽具有较高的抗冻活性,可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产业中.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糖链对蛋白质的共价修饰作用,在大分子拥挤体系中通过Maillard反应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PI) -葡聚糖共价复合物(SDC),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荧光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圆二色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葡聚糖共价键入后对SPI功能和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和葡聚糖发生共价结合;Mailla...  相似文献   

7.
以碱水解后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为改性剂,替代一定量的尿素,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改性脲醛树脂,以改善脲醛树脂的胶合强度、游离甲醛释放及储存稳定性。分析了SPI的甲醛反应能力,以及改性脲醛树脂的胶合强度、热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当SPI水解时间40 min,甲醛的反应能力达到59.23 mg/g,水解SPI尿素替代率对脲醛树脂的黏结性影响最大; 当水解温度85 ℃,SPI取代尿素质量的15%时,优化后的树脂胶合强度达1.16 MPa。DSC分析表明改性树脂(SPI/UF)与脲醛树脂(UF)相比,比热容差减少了18.7%,SPI/UF树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SPI/UF树脂经微生物接种培养后,20 d时树脂表层有霉菌生成。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的乳糖诱导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构建的工程菌株pET22b-MTG/E.coli BL21(DE3)进行质粒酶切和PCR鉴定,优化诱导温度、时间、pH和乳糖浓度等反应条件,采用乳糖自诱导培养基培养重组菌.并将重组菌上清液经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及镍柱亲和层析后,对谷氨酰胺转胺酶纯化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胺酶在28℃,添加乳糖为1.2g/L诱导18 h,pH为7.0,培养11.5 h时升温至50℃诱导1 h,再放至28℃培养,表达效果较好,超过IPTG诱导效果.纯化后酶活为7.5 U/mL,比活力为10.9 U/mg.  相似文献   

9.
研究胃蛋白酶对红豆蛋白的水解工艺.考察酶浓度、pH、温度、水解时间等因素对红豆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胃蛋白酶能够较好地水解红豆蛋白,其最佳水解工艺为:温度40℃、酶浓度7U/g干蛋白、pH1.5、水解时间4h,其最佳水解度为30.97%.  相似文献   

10.
金属螯合载体一步纯化与固定化GL-7ACA酰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属鳌合亲和层析技术,以EIP-ARFG-IDA-Co2+为载体,从可溶性总蛋白中一步分离纯化具有His-tag标签的GL-7ACA酰化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固定化方面的研究,其固定化最适条件是150~200U/g给酶量与载体比,固定化时间16 h,固定化介质pH=7.0.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8.0.同时还考察了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重复利用性及载体的重复使用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多协议转换网关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旨在进行多协议转换网关(multi-protocol translation gateway,MTG)的处理效率的测算,分析MTG的内部模块组件,指出它的效率"瓶颈",并从文档树型结构中检索业务数据信息入手,进一步提出新的改进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键值匹配"的存储模式来存储原有的数据成员,减少对单位业务数据包的处理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网关效率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MTG改进后的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杂凝聚法分别将大豆蛋白和海藻酸丙二醇酯与天然乳胶共混制备共混膜,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海藻酸丙二醇酯与大豆蛋白可形成共价复合物。通过对改性前后乳胶膜进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粒径分布测试,考察了大豆蛋白和海藻酸丙二醇酯对乳胶粒子形态及乳液固化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大豆蛋白可增强膜的拉伸强度,当其固含量为0.83%时,共混改性膜的力学性能最优;进一步添加海藻酸丙二醇酯可较明显地提升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在其固含量为0.25%时,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大豆蛋白和海藻酸丙二醇酯共混改性乳胶膜表面光滑度、致密性及力学性能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利用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和SPI指数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徐州地区干旱发展趋势,结合实地调研结果,给出近年干旱形成的原因。降水趋势分析表明,徐州地区1951—2013年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中春、秋和冬季更显著。年尺度的SPI指数结果显示,徐州地区干旱有显著增强趋势。从季度尺度SPI指数分析来看,春、秋和冬季干旱程度整体有增强趋势,夏季相反但并不明显。计算了2009—2013年徐州地区的逐月SPI指数,发现除2011年各月主要呈现为中旱外,其余年份各月则以轻旱为主。自然降水过程通常不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水量,需要灌溉补偿。部分县乡存在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缺乏合理灌溉措施等问题,这也是加重其农业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对淀粉物料微波膨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对淀粉物料微波加热效果,膨化过程及膨化产品的膨化率,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PI的添加及添加方式不影响微波的加热效果,但会影响物料的膨化效果。与对照样比较,含蛋白质的淀粉物料的微波加热过程有三个阶段,物料的膨化过程也有三个阶段,即加热段,膨化段和固化段。加入SPI会使产品膨化率变小,且若微波膨化前SPI已变性,则产品的膨化率比含等量未变性SPI物料的小,随着SPI含量的增加,膨化产品中的孔隙逐渐变小,孔壁变薄,膨化前未变性的SPI可使孔隙细密均匀,而变性的SPI则会使产品组织结构粗糙,且孔隙尺雨随其含量的变化比较大。随着SPI含量的增加,膨化产品的孔隙率增大,硬度变大,色泽加深。  相似文献   

15.
低聚香豆胶交联凝胶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首次研究了微波辅助酸降解香豆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与水浴酸降解过程进行对比,获得了低聚香豆胶。研究了低聚香豆胶与硼砂交联形成凝胶的过程,考察了低聚香豆胶浓度、硼砂浓度和pH值对形成凝胶体系的影响,获得了稳定的凝胶体系。进一步研究了低聚香豆胶凝胶体系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酸降解法是快速降解香豆胶的新方法,降解速度显著高于水浴酸降解法。在适当的碱性条件下,低聚香豆胶可与硼砂形成较稳定的交联凝胶体系,该体系具有显著的粘弹性和剪切变稀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大豆分离蛋白接枝甲基丙烯酸的溶液流变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2-巯基乙醇为蛋白质变性剂,在浓度为8mol/L的尿素溶液中进行了大豆分离蛋白接枝甲基丙烯酸的反应,并通过比较其^13C核磁共振谱图证明了甲基丙烯酸成功地接枝到大豆分离蛋白上,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及其接枝产物溶液的流变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在尿素体系中表现为牛顿型流体,而其接枝产物在该体系中表现为典型的非牛顿型流体,外加盐以及调节pH值将影响溶液的流变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毛酶蛋白酶对大豆蛋白具有较高的水解效率以及对蛋白水解物良好的脱苦效果,因此在大豆多肽的制备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开发这一蛋白酶系,采用离子交换,疏水层析及凝胶层析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雅致放射毛霉As3.2778的发酵麸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蛋白酶,其纯度提高了22.7倍,酶活回收16.1%,最终比酶活可达到6094u/mg。电泳分析发现,该蛋白酶在还原及非还原条件下均显示出单一条带,表明该酶已达到电泳纯,并且是一单体蛋白,其分子量大约在32KDa。酶谱分析表明,纯化的蛋白酶仅为原发酵麸曲中三种蛋白酶组分中的一种。以大豆蛋白为底物,探讨了纯化后的蛋白酶对大豆蛋白的水解效果。结果显示,该蛋白酶在55℃,pH8.0~10.0的条件下对大豆蛋白显示出较强的水解能力。对比实验发现,纯化的毛酶蛋白酶对大豆蛋白的水解效果优于Papain、Alcalase及Protamex,表明该蛋白酶具有更为广泛的肽键选择性,对大豆蛋白亲和力更强,在大豆蛋白肽链上存在相对较多的酶切位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海地瓜胶原蛋白的凝胶特性,提高其凝胶强度,探讨了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对海地瓜胶原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对影响凝胶特性的3个显著因素(TGase添加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单因素实验时,海地瓜胶原蛋白的凝胶强度在TGase添加量18.0 U/g、作用时间5.0 h、作用温度40.0 ℃时达到最大;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海地瓜胶原蛋白凝胶强度在TGase添加量18.00 U/g、作用时间5.13 h和作用温度40.30 ℃时达到最大,为6473.98 g·mm,是未优化前凝胶强度5511.50 g·mm的1.17倍,是未添加TGase前凝胶强度1118.88 g·mm的5.79倍,即TGase能够促进蛋白质之间的交联作用,显著提高海地瓜胶原蛋白凝胶强度.经过验证性试验,得到该条件下海地瓜胶原蛋白凝胶强度为6428.36 g·mm,与理论值相比,误差仅为0.70%.  相似文献   

19.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hange in the tilting of the ridgeline surface of the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alled "seasonal transition axis (STA)" and the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It is shown that the monsoon onse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overturning of the meridional temperature gradient (MTG) in the vicinity of the ridgeline surface. A MTG index is then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onset conceptually. Data diagnoses show that if the initial MTG is known and the meridional gradient across the ridgeline surface of the local temperature tendency can be estimated, a late or early onset of the summer monsoon can be qualitatively predicted in advance.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软件过程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流仿真技术的思路。将工作流仿真贯穿到软件过程改进的整个生命周期。首先,提出了一个支持软件过程改进的动态工作流实施框架,其中包括4个反馈环节来实现改进;建立了指导建模的软件工作流元模型,它将度量和过程改进的几个要素结合到一起,便于仿真评价,并且利用对象约束语言形式化描述模型实体本身和实体间的完整性约束关系。其次,给出了基于ECA规则的工作流模型定义和仿真引擎的结构。第三,在上述基础上针对一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实例,根据过程度量指标分析了多种可能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