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为了测查大学生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归因风格这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郑州大学200名本科生进行施测,并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行为不当、感情低落两个维度上;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归因风格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林媛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5):64-66,69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分析了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高校公共体育成绩标准化Z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归因与运动成绩标准化Z值都有高度显著性相关,从认知行为的角度阐述了产生结果的原因。建议在高校公共体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六所高校的83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研究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学生的职业倾向,不论对学生个体还是社会都意义重大.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对他们的职业倾向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山东某综合大学的261名学生干部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大学学生干部自我效能感、权力感和职业倾向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20.0和Process2.16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权力感和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2)权力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型的职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3)权力感、自我效能感与事业型的职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4)自我效能感在权力感对社会型职业倾向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5)自我效能感在权力感对事业型职业倾向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省独立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其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并作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发现:1.独立学院大学生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学能效感和学行效感;非独立学院学生的学能效感较独立学院学生高,但在学行效感上没有显著性差异。2.学能效感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学习成绩、生源的差异;学行效感存在学习成绩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超细RDX爆轰感度与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纯超细RDX与工业RDX ,以及以超细RDX和工业RDX为主体、采用相同配方和制备工艺制取的高分子粘结炸药对比的方式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对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爆轰感度进行了测试和研究 ,得出超细RDX无论是纯品还是高分子粘结炸药 ,其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均低于工业RDX ,而爆轰感度优于工业RDX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以高校思政课中师生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情感、行为、评价、归因等层面探讨师生自我效能感的互动发展关系,共同提升师生自我效能感,使教师与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提高,以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广东省不同高校65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较高,主要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应付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2)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应对方式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成熟应对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3)成熟应对方式对生命意义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方式对生命意义感有负向预测作用;(4)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其中,不成熟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显著,成熟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了大学生社交效能感量表的5个因素,分别是应对陌生人、社交信心、亲和力、社交主动、应对社交困境,再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确定了量表五因素结构模型.通过信效度分析,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用于大学生社交效能感状况的测量,为大学生社交效能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特点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与重庆地区初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为少数民族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魏艳春修订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35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1)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在学习成就感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在学习成就感、学习天资感、学习自信感、学习控制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少数民族干部学生在学习成就感、学习天资感、学习自信感、学习怀疑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干部学生;(4)与已有的研究比较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显著低于重庆地区。  相似文献   

11.
寝室是高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其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和道德建设影响非凡.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均来自全国各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非汉族大学生比例相对其他非民族地区高校来说较高.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信仰和风俗习俗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少数民族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差异性.以吉首大学寝室文化建设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SPSS软件分析方法,详实地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等4个文化层面的现状,并根据调研和统计结果,提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四四  陶柯 《长春大学学报》2012,(6):749-751,755
贯彻落实中华多民族文学理念对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政治意义。藏族和回族大学生是藏区高校的主要民族学生。《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加强藏区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刻不容缓。应注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从重视藏、回等少数民族当代汉语书写、选用和主动创作藏、回等民族对中华文明历史贡献的文学作品和应用最新的有关藏回汉文化互动的科研成果来解析课文三方面来调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民族预科生的特点,提出对数学成绩差的学生要进行"扶贫"教学,并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1)要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2)要加强基本知识的辅导;(3)要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4)要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减少学习阻力.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的反思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在大学生的成长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大学生反思的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的成熟度、对反思意义的认知、事件经验的意义、反思的技巧、归因方式及教育的影响与训练等。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消费规范中呈现为重共同体、重人生、重礼仪和重娱乐的消费特征.汉族则呈现为重亲属、重家庭、重储蓄和重节俭的消费特征.消费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在消费中的体现,也是社会化的结果.文化类型差异是互补的前提,文化类型不同才有可能取长补短.朝、汉民族消费文化涵化的现象证明: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吸收有利于扬长避短,形成合理的消费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6.
对比研究当代贵州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处理,从择偶标准和情感态度两个方面分析当代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否受到传统民族婚恋习俗的影响,结论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婚恋观受汉族影响更深,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问卷对贵州省47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贵州少数民族男大学生的目标专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的少数民族大学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得分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四学生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各年级的学生;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得分均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运用成就动机问卷和投射测验比较研究了贵州470名少数民族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男、女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无显著差异。城乡差异对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影响显著。少数民族男、女生均存在成功恐惧,且女生的成功恐惧显著高于男生。成功恐惧主要与人际关系、家庭、学业和事业有关。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整合教育在大学生政治文明意识和行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对民族文化整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中国大学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必须对大学生加强民族文化整合教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主体,容纳和引导大学非主流文化,在把握差异、寻找共同点的基础上,引导当代大学生完成与主导价值观的磨合。  相似文献   

20.
中外美术史课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必修课。了解中外美术的发展演变史况,了解不同风格艺术流派,提高艺术修养及审美鉴赏能力等是中外美术史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要真正完成这些任务或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必须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与反思。文章就“以史带画”和“以画带史”两种不同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力求找到一条提高美术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