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自1990年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建立至今,情况一年好过一年。在这个海拔3400米的山乡,越冬的黑颈鹤数量从当初的2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1200余只。据统计,全世界现存的鹤共有15种,中国拥有8种,分别是: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丹顶鹤、蓑羽鹤、赤颈鹤和黑颈鹤。其中被国际鹤类保护基金会列为濒危种的有白鹤、黑颈鹤、丹顶鹤、白枕鹤和白头鹤5种。黑颈鹤为中国独有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存的黑颈鹤总计为2000余只,不容置疑,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乡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聚居地。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昭通境内的大山包乡,海拔在3064—3364米,年平均气温6.2℃,冬季日照长,有沼泽地600—1500亩,草地2O000亩,主产蒜、燕麦、兰花子等。这里是珍稀鸟类黑颈鹤的理想越冬栖息地。昭通第四中学学生刘天星经对该地实地考察,拍摄了许多黑颈鹤在大山包越冬的照片资料。据初步统计,有550只以上黑颈鹤在此越冬,与黑颈鹤共同来此越冬的鸟类还有灰鹤、绿头  相似文献   

3.
黑颈鹤是中国特有的珍禽,是惟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不久前,笔者亲自走访了位于云南东北部的昭通市大山包乡自然保护区,亲见了黑颈鹤的栖息环境、数量,鹤与人相处的关系,以及当地政府、群众对黑颈鹤的保护状况。诚心感动了“黑仙子”到昭通市正遇大雪。我们冒雪赶到了距市区70公里、海拔3000米的大山包乡。这里的地形真如其名,一座座馒头状的黄土山包起伏连绵,望去粗犷而荒凉。就在这山包间,隐匿着两处较大的黑颈鹤夜宿地。由于雪天路泞,车子难行,我们只好背上行囊和摄影器材,从乡政府出  相似文献   

4.
云南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越冬的重要栖息地,也是东线黑颈鹤迁徙的重要中转地.大山包自然保护区现有越冬的黑颈鹤 70 0~80 0只.与 10年前相比,数量增加了 1倍以上.越冬黑颈鹤的种群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5.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的动物性食物为3种昆虫幼虫.大山包湿地具有丰富的昆虫幼虫,是越冬黑颈鹤的重要动物食物来源地.保护好湿地,不仅保护了越冬黑颈鹤的夜宿地、栖息地,也保护了黑颈鹤动物性食物的来源地.  相似文献   

6.
5月,是温带鸟类开始繁殖的季节,迁徙性的鸟类在完成从越冬地到繁殖地的漫漫长途迁徙后,开始在繁殖点驻扎,选点繁殖。国内首次进行的卫星跟踪黑颈鹤迁徙研究的部分结果,已经较为完整地揭示了黑颈鹤东部种群的迁徙路线。在黑颈鹤越冬地——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保护区和繁殖地——四川省阿坝州的若尔盖湿地之间建立了联系,确定了它们沿途停留的地点,为该鸟种的保护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而这些地点的保护状况、公众环保水平和所在栖息地的环境,都是影响黑颈鹤保护的因素。只有清楚地了解这些信息,才能形成完备的计划方案,因此,地面路线调查的…  相似文献   

7.
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鹤种,主要在青藏高原3500-5000米的沼泽地繁殖,在云贵高原2700-3200米的一些地方过冬.由于繁殖地和越冬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都比较恶劣,影响幼鹤的生长,所以野生种群数量稀少,国际鸟类"红皮书"和濒危物种公约都把它列为急需挽救的濒危物种.黑颈鹤在云南省的越冬地主要在滇西北中甸县的纳帕海、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泸沽湖及滇东北会泽县长海子水域一带.近年笔者先后到上述地区进行考察,现将三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鹤类分布数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1964年夏,作者为辅导地质力学进修班同志的实习,到四峨山地区进行地质构造调查,取得了许多资料,1972年春,在成都地质学院举办地质力学短训班实习期间,又先后到该区作了补充工作。通过前后两次工作,对该区构造体系划分获得了一些粗浅认识,供大家讨论。所讨论地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峨边和马边三县接壤地带。北起乐山县九里,南至马边县朝天马,西达峨边县江岸坝,东到乐山县福禄场.地理位置约在北纬29°11′—29°27′,东经103°25′—103°40′之间。  相似文献   

9.
一红原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高原,属高海拔中纬度的高寒牧区,地处北纬31°51′——33°;东径101°55′——103°20′,平均海拔3500米,县境西南查真梁子海拔4343米,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境內最高点,其北为草地,南是高山峡谷地区。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四季不明,仅分冷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1983月4月至1985年1月,在广西近海区(东经108°12′30″~109°41′、北纬20°53′45″~21°46′)进行底栖生物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主要阐述棘皮动物在广西近海区的组成、分布及季节变化: 1.本次调查共获棘皮动物标本10734个,共67种,分隶于5纲,11目,25科、44属。海参纲出现的种数最多。 2.棘皮动物的种数在平面分布上比较有规律,出现深水区高于浅水区的趋势。但其数量、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很不规则,这主要与个别种出现量巨大有关。 3.棘皮动物在各季度总生物量平均值波动于2.83~6.35克/米~2之间,总平均为4.38克/米~2。总栖息密度平均值波动于26~145个/米~2之间,总平均为98个/米~2。 4.洼颚倍棘蛇尾(depressus)出现量最大,共获5976个,占棘皮动物总采获量的55.7%。  相似文献   

11.
额尔古纳地区位于我国北端,地理位置为北纬50°01′—53°23′,东径119°05′—123°。行政区划上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包括额尔古纳左旗和右旗。西以额尔古纳河与苏联交界,东北与我国黑龙江省接壤,东面和南面分别与该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喜桂图旗及陈巴尔虎旗相邻。海拔高度最低不到400米(嗯和哈达),最高可达1520米(阿龙山),属我国最寒冷地区。年平均气温-5.3℃—-3.2℃,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在-30°~-20℃,极端最低温度可达-49.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也不过16~17℃。年降水量355.2—437.0毫米。冬季漫长,积雪日数常达150—170天,最长积雪天数可达258天,解冻迟,地  相似文献   

12.
报道中国伪隐翅虫属一四川新记录种,线伪隐翅虫Pseudopsis flum Zerche.研究标本1 ♂,中国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北纬28°26′-28°45′,东经103°13′-103°26′,海拔1900-2500m,1993年7月5日,周才权采.标本保存在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3.
四川西北部高原地区,主要包括甘孜和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位于东经97°26′~104°27′,北纬27°57′~34°21′之间,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接近英国的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四川省草地面积约2.0亿亩为全省耕地面积的2.0倍。草地主要分布在甘孜和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境内,饲养约300万头牦牛和300多万只绵羊,是四川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基地。  相似文献   

14.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5°27′49″~105°58′51″.北纬26°9′36″~26°31′42″之间。东靠安顺市,南交镇宁县,西接六枝特区,北与织金县毗邻,东西长51.4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1085.38平方公里。辖7个乡,4个镇,327个行政村。县人民  相似文献   

15.
<正> 我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87.18%(不包括丘陵地在内)。因此,综合开发与整治山区,加速我省山区生产的全面发展,振兴山区经济,保护山区环境,为尽快实现山区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山区自然环境复杂自然资源丰富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东南部,属云贵高原向东延展之部分。界于东经103°3′~109°30′。北纬24°30′~29°13′之间,属中亚热带的范围。贵州高原由于晚近期自东向西掀升强烈,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韭菜坪(赫章,威宁、水城三县交界处)海拔达2900米,东部黎平县水口河最低仅137米,地势高差悬殊。由于上  相似文献   

16.
西昌地区位于四川西南部,东径100°10′—102°59′,北纬26°2′—29°13′。东西宽约220公里,南北长达360公里,总面积为54300多平方公里。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东缘,与青藏高原东南缘相接,地势起伏较大,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木里西部为5939米,最低处是  相似文献   

17.
抱犊崮位于枣庄地区东北边缘,约在北纬34°50′、东经117°35′处,海拔高度580米。天然植被发育,药用植物(系指维管植物)190余种,实属天然药用植物资源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川西北牧区自然特点的分析川西北牧区系指四川省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以牧为主的牧业县及邻近县的纯牧区。地理位置约东经97°3′—103°,北纬32°—34°。牧区海拔高峻,阿坝州草场多分布在3300—3800米,甘孜州在3500—4200米。其中色达、石渠两县,最高的草场分布在4500米以上,与永久冰雪带相连。气温:气温垂直变化明显,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多数地区年均温在5℃以下,部分地  相似文献   

19.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岷江上游右岸、邛崃山脉的东坡(东经102°52′-103°24′、北纬30°45′-31°25′),面积20万公顷.保护区东西横贯60公里、南北跨越63公里,正处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上.龙门山断裂带从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急剧倾斜.东边的木江坪最低,海拔  相似文献   

20.
贵州高原喀斯特景观特征简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贵州是喀斯特非常发育的省区,位于中国的西南,约北纬24°37′——29°13′、东经103°36′——109°35′间,全省土地面积17.61万km~2。1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贵州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化的高原山区,自然地理环境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四大特点:第一、贵州处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间的分水岭地带,形成了一个海拔较高,地势内部分异较大,深受河流切割的高原。贵州平均海拔为1100米,但是由西向东、由中部向南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