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崭新的虚拟数字世界已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伴随网络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方式也正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网络生活带给了当代大学生一个与传统环境不同的新环境,同时它又使当代大学生传统的单一的人与人,面对面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章将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分析,和应该采取的对策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认知形式、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与挑战,拓展了德育空间,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开辟了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学生羞怯、人际交往困扰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羞怯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量表》对1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羞怯、人际交往困扰总分及各因子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羞怯与人际交往困扰总分及各因子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羞怯、人际交往困扰以及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均对大学生的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3)人际交往困扰在羞怯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因此,羞怯对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人际交往困扰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网络交往这一新的沟通方式在给大学生交往带来方便、高效、快捷、广泛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人际沟通产生较大的影响,产生不利的心理障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在现实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人际交往有其自身的特点 ,并对其健康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交往心理和正确的交往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使大学生获取丰富的信息、接受新知识、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新疆高校的调查,依据大量可靠的事实和数据,从大学生的学习、思想道德、人际交往等层面分析了网络对新疆大学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网上活动能深入持久、健康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认知形式、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与挑战,拓展了德育空间,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开辟了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在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大学生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索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寻求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姚玉峰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75-176,185
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其逐渐展现了"双刃剑"的性质,这对于网络的主流消费群体———人身阅历较少的大学生们来说的,极大地影响了其人际交往。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90后大学生在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具体特点,并结合网络社会的交往情况,分析了网络对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所产生的正反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扩展了交往的时空,增强了主体意识,激发了创造力,有益于心理健康;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自我约束力下降,出现网络精神疾患,脱离现实产生人格冲突等.对此问题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培养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它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在网络时代,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伴随国际互联网产业持续、快速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成为我国网络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El益风行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网络论坛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影响,给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对网络论坛在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论坛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发展带来机遇,也给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带来冲击,需要不断研究和积极应对,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高不开网络.网络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如何避免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带来不利的影响,确保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制定有效的网络道德策略,对于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瘾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瘾危害的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为高校教师做好网瘾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参考,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网瘾的危害,正确对待网络,恰当运用网络,免受网瘾危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作为网络技术的衍生物,“网络游戏”本身并不具备破坏性,但是,人一旦沉溺其中便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而难以自拔,使“网络游戏”异化为“电子海洛因”.大学生一旦沉溺“电子海洛因”,较之少年儿童,影响更大,危害更深.大学生自由空间较大,但自制能力不强,在网络技术价值观异化和主体自主能力缺失以及网络环境监管不力的情况下,难以抵抗“电子海洛因”的诱惑.引导他们走出困境,是网络技术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马敏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374-1377
用Brennan编制ECR问卷和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436名大学生分别进行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的测评,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依恋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依恋类型的各个维度与网络成瘾的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惧怕型依恋和冷淡型依恋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文山师专大学生心态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入学适应、人际关系、择业心理、贫困生心理等。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整体心态良好,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应从入学适应教育、贫困生心理辅导与贫困生资助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我目标意向培养教育等方面构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法对3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2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近1/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用网问题,而网络的特点、大学生自 我同一性发展以及他们的学习、交友与父母的关系等方面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防范网络成瘾,需要加 强教育与管理、咨询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