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油菜籽分离蛋白(RPI)和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制备高性能无醛胶黏剂,代替部分醛类胶黏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RPI与葡萄糖质量比、改性RPI与PVAc乳液质量比、改性RPI与PVAc乳液共混温度、固化剂质量分数对共混胶黏剂剪切强度的影响,优化热压工艺.结果表明:共混胶黏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RPI与葡萄糖质量比85∶15、改性RPI与PVAc乳液质量比7∶3、改性RPI与PVAc乳液共混温度30℃、固化剂质量分数3%;制备胶合板的最优热压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40℃、热压时间1.5 min/mm、热压压力0.8 MPa、施胶量300 g/m2,胶合板干剪切强度为1.865 MPa,按照Ⅱ类板胶合板标准测得湿剪切强度为0.885 MPa.  相似文献   

2.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交联单体,聚乙烯醇1788为保护胶体,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_2S_2O_8)为引发剂,合成了硬核软壳型醋丙乳液胶黏剂.设计了核壳胶粒结构,研究了软硬单体、保护胶体、复配乳化剂对胶黏剂初粘性、粘度、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硬核软壳型醋丙乳液胶黏剂初粘性佳,粘度小,胶粒粒径分布窄,能满足打孔水松纸高速卷烟接嘴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聚酯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丙烯酸酯单体为原料,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乳液,采用热分析仪(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该聚合物进行结构与性能的表征,并考察聚丙烯酸酯(PA)含量对乳液胶膜性能及其对铝箔基药包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以PA为核、聚氨酯(PU)为壳的具有核壳结构的PUA乳液,与水性聚氨酯(WPU)相比,PUA具有更好的耐水性能以及乳液胶膜性能,当PA质量分数为30%时,该乳液配制的胶黏剂在铝箔/PVC薄膜的T-剥离强度达到15.1 N(25 mm);易氧化物指标、有机溶剂残留量等指标符合药品包装容器标准,表明该水性聚氨酯胶黏剂适用于医药包装。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乳液作为胶黏剂的粘结性能和抗水性能,采用两步法溶液聚合制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A),考察引发剂总用量对P(AA-MAA)粘度与粘均分子量的影响,以及粘度与粘均分子量的关系。同时将P(AA-MAA)作为阴离子型高分子乳化剂制备醋丙乳液,考察不同粘均分子量及用量的P(AA-MAA)对醋丙乳液粒径及粘结强度的影响并与传统醋丙乳液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阴离子型高分子乳化剂P(AA-MAA)其粘度与粘均分子量成正比,二者的关系为Mη=8.378·e~(-4)·η+7.846,R=0.978;其在醋丙乳液内的最佳条件是:粘均分子量1.49×10~5,总用量为5.8份。此时醋丙乳液的初粘性及180°剥离强度达到平衡点,相比传统使用聚乙烯醇制备的醋丙乳液,其粘结强度与抗水性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体原位插层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涂料用聚醋酸乙烯酯/蒙脱土纳米复合乳液,对影响纳米复合乳液性能的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MMT质量分数进行了单因素研究.XRD,FT-IR和TEM分析结果表明:65~70 ℃条件下,当乳化剂用量0.6 g,引发剂用量0.6 g以及MMT质量分数为3%~5%时,MMT片层在PVAc基体中基本呈单分散状,形成了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其纳米化程度最大,乳液MMT单片层的数量最多;此时MMT的分散程度最高、阻隔性能最好,大大降低了水的扩散速度与吸水率,延长了耐水时间.测试表明:乳液质量分数达到33%~35%,静置于水中135 h胶膜不开胶脱落,其耐水性能是PVAc乳液(不含MMT)的2.7倍.  相似文献   

6.
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已二酸-1,4-丁二醇酯(PBA200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一缩二乙二醇(DEG)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聚氨酯预聚体,通过在预聚体中引入可室温交联的硅烷偶联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单组份自交联的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探讨了硅烷偶联剂加入方式,用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烷偶联剂用量为预聚体质量分数的1.5%时,胶黏剂对塑料薄膜PET/CPP的粘接强度显著提高,由改性前的1.3N/15mm增大至1.7N/15mm;复合薄膜经过沸水煮后,T剥离强度由1.0N/15mm变为1.5N/15mm。  相似文献   

7.
含氟单体对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和丙烯酸酯为单体,以水性聚氨酯作种子乳液,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聚合工艺制备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对FPUA胶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检测与表征,探讨了含氟单体、不同聚合工艺对FPUA复合乳液聚合稳定性及胶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改性淀粉-合成树脂聚合物乳液是一种性能较好、价廉、无污染的多用途产品.参考合成树脂乳液的性能测试方法,结合改性淀粉-合成树脂乳液的性能,探讨该共聚乳液的性能测试方法,重点讨论了物理性能、工艺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的测试.以乳液基涂料、胶黏剂为例,对乳液性能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共混方式获得了氢氧化铝(ATH)、三聚氰胺磷酸盐(MP)和MP/季戊四醇(PER)3种阻燃型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并研究了3种体系的阻燃剂种类、添加量、配比对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的拉伸强度随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氧指数(LOI)随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同水平下,ATH改性胶黏剂体系残渣率较高; 锥形量热仪结果表明各类阻燃剂的加入均能有效减少胶黏剂体系的热释放速率(HRR)、质量损失速率(MLR)和烟释放速率(SPR); 扫描电镜(SEM)表明当MP与PER质量比为3:1时,改性胶黏剂体系的膨胀型阻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醋酸乙烯酯、E-44环氧树脂、丙烯酸丁酯作为主单体,以α-甲基丙烯酸作为官能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环氧改性乙丙乳液.探讨了各种单体的比例,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的类型和含量,不同聚合条件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实验配方.测试了环氧改性乙丙乳液的各种性能.结果显示,环氧改性乙丙乳液有优良的稳定性、耐水性、耐酸性等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水性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己内酯二醇(PCL)、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三羟甲基丙烷(TMP)合成水性内交联型形状记忆聚氨酯(WSPU),研究不同分子量的PCL以及亲水扩链剂的存在下,对其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FT-IR、1H-NMR、DSC、形状记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软硬段质量分数为定值时,PCL分子量的增加使得软段结晶程度增加;当PCL分子量在5 000时,乳液性能稳定,它的形状记忆恢复率已达到95%;但随着软段分子量的增大,导致聚氨酯粒径也随之增大,乳液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聚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DMPA)、水合肼等为原料,制得了自乳化的肼基封端聚氨酯稳定乳液。以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和双丙酮丙烯酰胺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含酮羰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将含肼基和酮羰基的两种乳液共混,所得复合乳液用作塑 塑复合粘合剂,使其在室温下发生酮肼交联反应以提高粘接性能。考察了预聚反应时间对预聚反应程度、不同DMPA含量和R-值(预聚体中n(—NCO)/n(—OH))对聚氨酯乳液性能以及两种乳液配比对胶膜凝胶含量、吸水率及180°剥离强度的影响,并比较了含肼基聚氨酯和小分子己二酰肼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当预聚反应210min、DMPA质量分数4.5%、R值小于1.5时,可制得稳定的聚氨酯乳液;随着共混乳液中肼基含量的增加,乳胶膜凝胶含量增大,吸水率增加,180°剥离强度降低;含肼基的聚氨酯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改性效果优于小分子己二酰肼的改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三乙胺(TEA)为共引发剂,不同溶剂(环己酮,四氢呋喃)进行紫外光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醋酸乙烯酯(PVAc),考察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引发剂、共引发剂和单体浓度等对单体的转化率和聚醋酸乙烯酯相对分子质量等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四氢呋喃体系中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较大,且在相同的条件下转化率也较环己酮体系高。对两种溶液聚合体系,从聚合反应机理分析了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且随引发剂、共引发剂的变化而改变很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兼催化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硅乳液.考察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对乳液体系的粒径、D4的转化率、黏均分子量和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体滴加法,在85℃高温聚合8h,然后25℃低温聚合12h,乳化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1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产品为微透明且具有优异稳定性能的乳液,D4转化率较高,该乳液经破乳后得到的聚硅氧烷(PDMS)黏均分子量达到2.38×105g/mol.  相似文献   

15.
研制了一种用于断裂陶质文物粘接的无机改性磷酸盐胶黏剂。实验选取在文物保护中最常用的环氧树脂类胶黏剂作对比,评价了该胶黏剂的性能。采用湿热老化和干热老化两种老化方法,通过测试胶黏剂的粘接强度、微观形貌变化和红外光谱分析其耐老化性能;通过透气性、透水性和SEM测试胶黏剂与文物本体的兼容性。结果表明,无机改性磷酸盐胶黏剂耐老化性能强,与陶质文物本体的兼容性好,是一种新型理想的陶质文物粘接用材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液接枝共聚合法制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接枝丙烯酸甲酯(MA)/醋酸乙烯酯(VAc)新型固沙剂。实验考察了单体配比、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HPMC用量及聚合温度对合成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对乳液进行表征,并初步研究了固沙剂的表面固沙效果、保水性和抗压强度等固沙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单体质量配比(mMA:mVAc)3:5、SDBS质量分数4.5%、APS质量分数0.8%、HPMC质量分数20%、聚合温度为60℃时,固沙剂乳液的黏度、流动性、产品外观和静置稳定性等均较好;固沙剂在240℃下热稳定性良好,保水性和压缩强度能够满足实际固沙应用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胶是以醋酸乙烯酯(VA)为主要单体的一种乳状胶,又称白乳胶。白乳胶具有使用方便、无毒、无害和不污染等优点,应用广泛。但PVAC乳胶耐水性、耐寒性及耐热性较差,抗蠕变性弱,粘接强度不够高,且乳液稳定性较差。近年来,PVAC乳胶改性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PVAC乳胶改性方法1共聚改性法加少量单体与VAC共聚是PVAC乳胶改性方法之一。将一种共聚单体(用量为VAC的2%-8%)与VAC共聚得到白乳胶,80℃下措接件水浸20小时不开胶,是普通白乳胶的4-7倍,同时由于交联结构的形…  相似文献   

18.
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有机硅和丙烯酸酯乳液的特点,用有机硅单体对丙烯酸酯进行改性.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异辛酯为壳,MMA为核,MAA、有机硅偶联剂(A-151)为官能性单体。合成了内硬外软的核-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的酯乳液,讨论了官能单体、核-壳乳液结构、反应温度、引发剂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8.5%的有机硅单体改性的核-壳型硅-丙乳液具有明显的防水性能,并且附着力等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溶性淀粉接枝丙烯酸(AA)/醋酸乙烯酯(VAc)固沙剂乳液,考察了单体质量比、AA中和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对乳液进行了表征,并初步研究了固沙剂的表面固化效果、抗压强度等固沙性能。结果表明单体质量比(mAA∶mVAc)为2∶1、AA中和度为25%、引发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0.8%、聚合温度为80℃时,固沙剂乳液外观、黏度及放置稳定性等均较优;固沙剂在200℃下热稳定性良好,固化作用及抗压强度能够满足实际固沙应用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杜红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0):4153-4158
为详细分析建筑用聚酰胺树脂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的性能,提出建筑用聚酰胺树脂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的性能研究方法,从不同聚酰胺树脂含量、不同预聚体配比与含量两个角度,测试建筑用聚酰胺树脂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使用在建筑材料中的使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聚酰胺树脂含量为10 g,黏度将提升至100000 mPa·s,对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工艺性存在负面影响;聚酰胺含量增多,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拉伸强度、压缩强度逐渐变小,剪切强度值逐渐变大;将二乙烯三胺和聚酰胺按照6.6:1.1比例混合后,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使用性能最佳;制作预聚体时,OH:NCO的最佳比例为1:3,预聚体含量为35 g时,建筑用聚酰胺树脂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剪切强度最高、胶黏剂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