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福克纳的作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刻画了爱米丽这个精神变态的悲剧人物。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在内战失败以后依然留恋过去,无法面对现实的精神病态。本文拟从心理学和女性爱情观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2.
以女性主义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的一生悲惨、孤独、空虚,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美国南方社会以男权为绝对中心,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和统治,以及对贵族阶层的过分要求,贵族不能像平民一样生活,不能与平民尤其是北方佬恋爱、结婚。作为女人和贵族女人的双重身份,爱米丽深受其双重统治和压迫,最后终于杀死她唯一的爱人,取得女性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作为美国学史上的怪诞大师,其名字是和美国南方永远连在一起的。他所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规模之宏大,人物之众多,时代之漫长,都堪称是美国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无论在人物塑造上还是思想内容及创造手法上都是一篇旷世杰作,而主人公爱米丽--一个多层次极富个性的女性,一个旧南方的殉葬品--嶂是一个永远“倒下去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4.
唐梦楠 《科技信息》2010,(16):114-114
本文分别从"我们"和爱米丽的视角对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解析,并将原叙述顺序重新进行排列。同样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代表着美国南方继承传统习俗的人们,尊视爱米丽为时代的纪念碑。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旧传统终究会被新意识所取代。他们对现代社会进行的无力反抗斗争是社会发展中必然的悲剧。然而,爱米丽以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愿望,获得了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李梓 《科技信息》2007,(18):201-202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深刻的社会内涵。其短篇小说名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美国南北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本文试图从时序颠倒、叙事视角、象征等方面简要分析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的创作特色,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初哥特小说在美国大行其道,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福克纳深受其影响,创作了不少此类文学作品。《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从哥特小说的特点出发,结合女性主义,分析了女主角爱米丽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深受南方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对南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认同感。但是在理智上他又清楚地看到它们腐朽的本质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体现了福克纳对南方社会爱恨交织的矛盾思想。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秩序的斗争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福克纳运用神秘、暗语、象征、时序颠倒等写作手法来揭示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并从题目、两极人物形象、情节以及深层叙事结构上对这篇作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探讨这一叙事手法在表现主题和体现作品艺术价值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福克纳的《熊》两个中篇小说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两个短篇小说的比较,分析了其作品的主题、语言风格和创作特色,揭示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大师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雷华 《科技信息》2009,(2):121-121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主人公爱米丽是一位南方的没落贵族,她性格古怪,深居简出,最后竞毒死了自己的情人。福克纳通过塑造爱米丽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南方爱恨交织的感情。福克纳在对她进行无情讽刺的同时,也对她倾注了深深的同情和无奈。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最杰出代表和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描刻画了一位由于受到压抑而导致心理变态的妇女形象,但是福克纳却为她献上了一朵玫瑰。可以说,爱米丽·格里尔生就是一朵生活在杰弗逊这座黑屋中的玫瑰,她追求爱情,渴望婚姻,也曾努力抗争,但还是不幸沦为了父亲马鞭下的牺牲品,最终也未能斩断“纤细而又刚强的一条红线”.也只能在黑屋中慢慢凋残。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其南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和父权主义摧残的典型南方受害妇女形象。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可以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形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34年在《论坛》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环境描写、人物性格与反映的主题四个方面。作者运用哥特式手法,通过对艾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美国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与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及北方基本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何慧萍 《科技资讯》2010,(10):246-247
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南方小镇上的悲伤的爱情故事,透过其荒诞的人物和情节,其寓意在于人类个体的彻底孤独和精神隔绝,以及单个个体在冲破孤独之渴望中的爱之无力。本文通过分析整个文本,尝试解读这篇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献给艾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福克纳小说中塑造的畸形变态的人物形象及离奇的故事情节深刻地展示了美国南方历史中的痛苦人生。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氛围及人物来研究小说所具有的哥特式元素,即该小说是一部哥特式小说,作者用哥特式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着力探讨了《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主人翁爱米丽在父权制和清教妇道观的双重镣铐下被物化为影子人物的过程。揭露了处于失语状态的南方女性在男性主流社会中的抗争,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只是一种无言的呐喊。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最杰出代表和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描刻画了一位由于受到压抑而导致心理变态的妇女形象,但是福克纳却为她献上了一朵玫瑰。可以说,爱米丽.格里尔生就是一朵生活在杰弗逊这座黑屋中的玫瑰,她追求爱情,渴望婚姻,也曾努力抗争,但还是不幸沦为了父亲马鞭下的牺牲品,最终也未能斩断纤细而又刚强的一条红线,也只能在黑屋中慢慢凋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国的南方文化传统、历史的角度对福克纳的《纪念纳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剖析,阐明爱米丽爱情悲剧的全过程,旨在让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福克纳的写作背景和他作为一个南方人处于历史变迁时期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家庭搬到大中城市定居后,更愿意购买可以用几十年的家具。2013年12月,总部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爱室丽家具公司在中国开设了又一家零售店。在位于南方城市苏州的爱室丽家居展厅里,陈设着为中国紧凑型公寓量身设计的各种家居用品,其中包括长1.5米的餐桌,而不是在美国专卖店热销的2米到3米长的餐桌。苏州店的另一特色是售卖爱室丽旗下的一个新品牌豪华家具。该产品比爱室丽的其他产品更奢华,价格更贵,这是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而设计的高端产品。爱室丽家具公司创建于1970年,产品迎合美国中产阶级的偏好。现在爱室丽家具公司从中国制造转为对华销售,正在考虑如何调整产品生产线以适应中  相似文献   

20.
鲁迅和村上春树都擅长刻画人物。《狂人日记》和《挪威的森林》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但鲁迅笔下的“狂人”和村上春树笔下的“病人”却有着某些天然的相似和相同之处:同样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转型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同样茫然孤独无助的年轻主人公,同样残酷的青春和病态人生,同样孤独无奈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