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世纪西班牙伟大的宫廷画家委拉斯开兹并没有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唯唯诺诺,相反,在那个君权神授的时代,当大多数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作品极力为统治者粉饰太平的时候,委拉斯开兹却以其冷静的态度观察着现实。《宫娥》就是这样一件出色的作品,画家借助于他精妙的构思和技法使其对于现实的态度得以展现——在冷静的观察与自然主义写实的背后,作品包含着画家所秉持的可贵批判性。  相似文献   

2.
其实,大名鼎鼎的印象派画家们除了曾在同一时期为反对身边的学院派而一道工作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共同之处。比如,德加讨厌在室外作画,人们却公认他为“印象派旗手”之一,这可真够奇怪的;塞尚被毕加索以来的所有青年艺术家视为现代绘画之父,却只是梦想着有朝一日完成“一种如同博物馆里的艺术那样坚不可摧的艺术”;马奈对以西班牙画派的“头面人物”委拉斯开兹(1599~1660)充满崇敬;雷诺阿在生命的末期对印象派的局限性感到失望,与风景相比,他更喜欢裸体女人,人们在其笔下的“浴女”身上很容易发现鲁本斯和安格尔的痕…  相似文献   

3.
化陋为美 十七世纪西班牙大画家委拉斯开兹有一张油画,叫《赛巴斯提恩》。赛巴斯提恩原是菲力浦四世的侏儒,手短脚短,体格极不匀称,从外形看是丑陋的。但画面上这个畸形人,向前注视的目光却十分感人。谁看到这张画,都会被那眼神所吸引,感受到这个残废  相似文献   

4.
戈雅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近两个世纪来,他为他的人民赢得了荣誉和声望。他和委拉斯开兹一样,被人们称为赋有才华的宫廷画家。然而人们对他成为宫廷画家前的青年时期的绘画生涯却不甚了解。 1746年3月21日,弗朗西斯科·戈雅生于阿拉贡的一个小镇上。他从小热爱画画,随手拾起一根小枝条,将天空掠过的飞鸟和小澳里淌过的鱼儿画在地上,然后自我欣赏一番,满意地离去。有一次他正在吃饭,突然发现墙上有一只壁虎,他赶紧把手里的刀叉掉过头来,蘸着菜汤,在桌子上聚精会神地画起来。后来几年,戈雅画了不少富有乡土气息的风俗画和生活画,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其艺术渐趋成熟。但严格说来,戈雅走上成熟的  相似文献   

5.
毕加索是我喜爱的画家之一,在学生时代,我就看过不少他的作品。前不久我作为中国美术考察组的成员曾到法国访问,在那里我们参观了藏有毕加索原作的蓬皮杜文化中心现代美术馆、巴黎现代美术馆、昂蒂布市的毕加索博物馆,其时的心情和在北京看毕加索绘画原作展览一样兴奋激动。把我在法国看毕加索画的感受记述下来,奉献给读者,也算是对这位大师的原作第一次来中国有所表示吧。毕加索早期被称为“蓝色时期”和“玫瑰红时期”(以这两种颜色为基调作画),这一时期的油画,法国收藏很少,许多杰作在20世纪初被俄国商人舒金收购,现藏在苏联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和列宁格勒冬宫博物馆。但是毕加索这个时期的版画,法国收藏很多,这是他生活不安定时期的创作,它们反映了画家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1901—1903年  相似文献   

6.
詹琰 《科技潮》2013,(4):60-61
2013年4月8日是毕加索去世40周年纪念日,这个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是当代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世界艺术史中的瑰宝。他所创造的奇特的视觉世界,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格尔尼卡》是伟大的画家毕加索的力作和代表作。但每每欣赏这幅名画时,总听到有人感叹看不懂它。到今年《格尔尼卡》诞生50周年了。 50年来,人们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这幅名画。 1937年1月初,帕布洛·毕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次年春天将要举行的巴黎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一辐大型装饰壁画。好几个月过去  相似文献   

8.
正无限的遐想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因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他的作品把怪异梦境般的形象、卓越的绘图技术与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惊奇地结合在一起,达利与毕加索、马蒂斯一同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3位画家。  相似文献   

9.
《奇闻怪事》2012,(11):16-17
西班牙——UFO的"死亡三角""显然,飞碟是存在的。"——西班牙运输大臣1968年3月16日,从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飞往锡兹内罗斯城的斯潘塔克斯航空公司的福克尔式班机,在往返途中一直遭遇一个奇怪的、发射出强光的神秘飞行物"跟踪"。当时所有的旅客都被吓得失魂落魄,以为大难将至。21时  相似文献   

10.
在商品化的西方世界,美术创作也被视为有利可图的商品。美术品的交易不同于一般商品,一件稀世珍品有时价值高得惊人,并往往多次被转卖,而且一次比一次贵。不少画家呕心沥血的作品成了投机商的摇钱树。例如,毕加索的一幅自画像,1970年以大约30万美元售出,1975年涨到60万美元,1981年又被纽约一名收藏家以53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1.
美籍华人画家郭大维曾从师国画大师齐白石,并颇得白石老人的赞赏。现在,经过长时期的探索,郭先生又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画”,引起了中国美术界的关注。郭先生在美国任教20年,对东西方美术之间的差异、对西方难以接受中国画的内在原因很有研究,他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没能占其应有的地位而痛心。因而,探索使中国画走入世界的路子,让西方人也能象理解和欣赏达·芬奇、塞尚、毕加索一样来理解和欣赏八大山人、吴昌硕和齐白石,是郭先生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他认为,中国画至今仍难以走向世界的最主要  相似文献   

12.
唐筠 《世界博览》2013,(9):24-25
十点吃早饭、两点吃午饭的奇怪作息这个以吃饭时间晚和全民睡午觉著称的国家,并不是国民真的懒,很可能只是因为选错了时区。从3月31日开始,西班牙进入了夏令时,全国所有的钟表都要调快一个小时,对此,有人意见颇大,经济学家伊格纳西奥·巴奎拉斯正在试图找到办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巴奎拉斯同时还是西班牙精简营业时间协会的主席,他并不只是反对夏令时,甚至觉得西班牙根本就选错了时区。今年3月,精简营业时间协会在马德里著名的太阳  相似文献   

13.
西村 《世界博览》2008,(4):72-77
李翔懂得,酒的醇香不是高粱米发酵的气味,生活与艺术的真谛在于,好的绘画决不是生活的摹写,乃是人情事理碰撞的火花。60后的乡土画家李翔顶着诸多的头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总政艺术局美术干事,并负责全军美术工作、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学术委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虽然不是理论家,但是在他的剧本中,他借用角色的嘴巴道出了他本人对诗歌的一些观点。即以贺拉斯的诗论学说为基础,提倡合乎情理的虚构,强调感染力,用韵要自然,不要流于形式,无韵也行;不赞成贺拉斯的模仿,重视想象;提倡欣赏和理解,重视修改,强调诗歌要有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特征、过程来论述一个画家的想象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质量和他的艺术走向,并且想象是美术创作思维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6.
聪朋的毕加索 书店里挂出一幅画,据说是一道智力题。画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这样的:这幅画里有一张用手捂住、吓得发抖的女性的脸。你能找出来吗?大画家毕加索一见,立刻上前做了一个动作,于是大家都看到了这张脸。你猜猜看,毕加索作了一个什么动作呢? 同学编辑尹沈丹趣味知识·开阔  相似文献   

17.
健均  南迪 《世界博览》2023,(2):86-91
<正>埃贡·席勒是奥地利伟大的表现主义画家之一,绝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席勒的画作时,会被他笔下扭曲的人体与“神经质”的线条以及其夸张的色彩所营造出的诡异、激烈的氛围所吸引。埃贡·席勒(Egon Schiele)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奥地利画家,他早慧、早熟、早逝,在世时已经小有成绩,一度被认为是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的衣钵继承者。但在克里姆特死于西班牙大流感的半年多后,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光线均衡地洒在每个人物身上,巴洛克绘画是用光线控制着画面,并使光线飘动在画幅的各处,形成各种光斑的组合,产生了动态式的光影模式。主要呈现出四种基本类型:第一种,动态激荡的交错、超自然的光线热情而奔放,以鲁本斯为代表;第二种是现实世界多变的光影类型,以委拉斯贵兹、伦勃朗、荷兰画派为代表;第三种类型是古典趣味的动态式光影方式,以普桑等为代表;第四种类型是以拉图尔为代表的神奇的烛光模式。这四种光影类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洛克绘画的光影模式,对于巴洛克艺术的动态感、戏剧感和视错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世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四川省诗书画院的职业画家袁生中,他的水墨人物画出入于中国当代画坛。他的墨路宽,且丰富多变,特别倾力于挥洒对时代的感受和理解,追求和探索,让每一团是,每滴水都能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时代生活的一部分。在他的创造中,体现着艺术家崇高的使命感。揭示普通人的精神品质及其美学价值,这是袁生中在他的众多人物画中所着力追求的一个内涵层次,他前期作品主要描绘乡村人物生活,多视角、多层次刻划中国农民群体的质朴淳厚的人性。画家以恬淡,轻灵的笔墨,截取人物的瞬间神志和情趣,创造形神兼备的写意风格,表达自己所探求的致深…  相似文献   

20.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生命的体现。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饱满的生活情感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一个艺术家,有怎样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其作品就有怎样的情感流露。 法国画家凡高有幅作品《鞋》,表现的是一双皱折、污迹斑驳的大皮鞋。虽然这是一双很普通的鞋,但在画家眼里,它却不仅是画家生活潦倒、困苦和艰难的真实体现,还暗示着画家艺术生涯的漫长、孤独;同时又是画家执着挚诚、复杂的内心写照。 对于凡·高来讲,由于生活的情感给了他的作品以不凡的艺术魅力。他不仅热爱生活而且还渴望生活。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而且终生事业不得志,但他却依然去描绘他终生爱恋的苍松、美丽动人的鲜花,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和给人间以温暖的太阳;同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