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发热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以体温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过程,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发热久、持续高热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还可引起全身各器官严重的功能障碍,因此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治疗。掌握好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和适当时机,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2004年5月2日到5日”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大部发生5-8度的强降温、霜冻天气,本文通过利用MICAPS下发的资料对其产生对物理过程从天气形势及物理量作了成因分析,对晚霜冻发生的气候背景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强冷空气南压产生强降温和降雪天气,降雪使地面温度下降农作物受害,进一步发生晚霜冻。  相似文献   

4.
夏季温度对降温耗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6℃为基础温度,利用滨州市1971-2008年5-9月逐日平均气温统计相应各时段的降温度日,并以此降温度日作为降温耗能的标征量.经对月、旬、季各时段的降温度日统计分析,得知它们的年际变化都较大,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降温度日和平均气温之间有很高的正相关性,为此建立它们之间的回归预报方程,该方程经检验可以用于地方电力调度的实际业务中.另经统计可知,空调设置温度的高低对夏季降温耗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枢性高热病人应用冰毯机加药物吲哚美辛栓肛门内给药降温的效果观察。方法:对中枢性高热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冰毯机加药物吲哚美辛栓肛门内给药降温和冰毯机降温,比较两组病人降温效果。结果:两组病人降温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毯机加药物吲哚美辛栓肛门内给药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冰毯机降温。  相似文献   

6.
苏伟  菅从光  杨芳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0):26-27,42
为了深入研究矿井降温过程中工作面的流场情况及降温效果,运用CFD软件Fluent对U型通风方式下,工作面采掘空间的温度场分布和降温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沿风流进风巷、工作面至回风巷的过程中,矿井风温逐步升高,采用进风巷送冷风距工作面较近降温效果较好;长距离工作面尾部降温效果不明显,在工作面中布置小型空冷器会产生较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7.
使用2013年Landsat-8影像数据分析成都市四环路以内的锦江、沙河、府河的降温效果。以0. 1℃为降温阈值,通过缓冲区分析法确定锦江、沙河、府河的降温影响范围分别为180 m、210 m和240 m。分段研究发现:三条河流不同区段河面平均温度存在差异,各条河流相差最大的两个区段如下:锦江Ⅰ-Ⅱ-1段与Ⅲ-Ⅳ-2段相差1. 48℃,府河Ⅱ-Ⅲ段与Ⅲ-Ⅳ段相差1. 05℃,沙河Ⅰ-Ⅱ段与Ⅱ-Ⅲ-2段相差0. 67℃;三条河流中府河降温效果最明显,整体降温幅度为1. 68℃,其中府河Ⅰ-Ⅱ段降温幅度最大达到2. 09℃;统计发现同一条河流东西两岸的降温效果不同,三条河流差异最明显的分别是:府河Ⅰ-Ⅱ段两岸降温幅度相差1. 79℃,锦江Ⅲ-Ⅳ-2段相差1. 14℃,沙河Ⅰ-Ⅱ段相差0. 4℃。分段研究河流的降温效果使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8.
水合物实验室合成过程中,降温模式对诱导、结晶阶段都具有明显的影响。反应温度过低时,表现为反应速率慢、诱导期长,同时温度过高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力降低,生成水合物会分解。基于升温提高合成反应速率的同时,为了形成稳定、均一分布的高质量水合物样品,在一次降温的基础上,进行了4~2℃和3~1℃两种阶梯降温和4轮次温度震荡的不同降温模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阶梯降温为3~1℃时比4~2℃诱导期略有增加,但最终形成时间相差不大,同时压降明显增大,气体转化率提高;增加温度震荡次数,压降逐渐增大,但具有次效性。可见阶梯降温和温度震荡均有利于水合物的增量合成,形成多孔介质中分布均一的水合物。  相似文献   

9.
王官丽 《科技信息》2009,(33):I0385-I0385
亚低温治疗时由于皮肤和肌肉血管呈收缩状态,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易形成压疮。采用中药汤剂,补气活血,散寒除湿,加速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皮肤充血,毛孔扩张,药物通过扩张的毛孔渗透肌肤,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双孢蘑菇降温结实的分子机制,本实验以双孢蘑菇W192为对象,在催蕾期利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对通过4 d、6 d、8 d把环境温度由21.5℃匀速降到17.5℃处理后的菌丝体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分析结果6 d有1481个差异表达基因,较8 d和4 d分别高出6.9%和34%.GO(Go Ontology)功能聚类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在细胞组分和生物学过程中分布较多,其中6 d除了在代谢、细胞过程中差异基因占优外,在胁迫响应、子实体分化和发育过程等条目下的差异基因明显并基本为上调表达,而4 d和8 d并没有出现这类差异基因,同时,6 d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细胞内进行各种氨基酸和糖代谢更明显.KEGG通路(pathway)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酸和抗生素生物合成通路上,其中6 d在糖酵解和核糖体生物合成通路富集,而4 d和8 d未出现.4 d、6 d降温刺激容易高产,但4 d出菇早,密度高,分层不明显等导致菇型受到影响,6 d更加稳产保质.本研究揭示了在不同降温刺激下的菌丝体的表达模式,可用于指导工厂化双孢蘑菇催蕾期环境调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冷却方式对高温后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残余力学性能的影响.将ECC试件加热至不同的温度(200,400,600和800℃),采用不同的方式冷却(自然冷却和浸水冷却),然后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浸水冷却的试件残余力学性能优于自然冷却的试件,且温度越高,冷却方式的影响越大.高温前后ECC的微观结构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和压汞试验(MIP)分析,微型测试结果可以很好的解释高温后ECC试件力学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吹风比M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在M=0.5,1.0,1.5,2.0工况下对平板气膜冷却圆柱孔模型和扩散孔模型进行了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计算时基于控制容积法对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进行离散,采用SIMPLEC算法,湍流模型选取可实现k-ε着模型,壁面函数采用增强壁面函数,分析比较了壁面温度分布、速度矢量和气膜冷却效率。结果表明,随吹风比增大,射流容易脱离壁面。在孔口附近区域,对圆孔而言吹风比对冷却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而对扩散孔冷却效率随吹风比增加而提高。在射流向下游发展过程中,就扩散孔而言较大的吹风比使得射流沿流向的覆盖区域增大;就圆孔而言较大的吹风比射流出现了回流,近下游位置处的冷却效率提高而远下游处的冷却效率降低。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的孔型,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圆孔的冷却效率不随吹风比单调变化,扩散孔的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周晨  丁亮  冯晓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6):6734-6743
气膜冷却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火焰筒、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的冷却。与常规圆柱形气膜孔相比,扇形气膜孔冷却效率更高。为更全面地掌握在典型大涵道比商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工作环境下扇形气膜孔气膜冷却效率随几何参数和吹风比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扇形气膜孔的流动和换热,分析并讨论了气膜孔板厚度、气膜孔出口宽度、气膜孔入口圆柱段长度、气膜孔倾斜角以及吹风比对扇形气膜孔下游流场和热侧面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吹风比条件下,几何参数的变化对冷却效率影响很小;而当吹风比较大时,冷却效率随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可能受其他几何参数的交叉影响;几何参数的变化将诱发不同的卵形涡结构,从而对气膜孔下游的冷却效率分布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新型气流组织形式对高散热工业生产车间热环境的改善效果,以一个电池材料生产车间为例,比较了四种气流组织形式对工业建筑的通风降温特性,包括混合通风,置换通风以及两种新型气流组织形式:层式通风和碰撞射流通风。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在相同的送风条件下对车间气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车间现有的混合通风形成的工作区温度高达39.1 ℃,而层式通风、碰撞射流通风和置换通风分别将工作区温度降低至33.5 ℃、32.8 ℃和31.4 ℃。针对上述气流组织的降温特性,提出了一种水平热分层的热环境控制方法。结合该方法对送风速度和送风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降低送风速度能够促进车间温度的水平分层,从而在不增加送风能耗的情况下降低工作区温度。此外,车间的送风量存在一个临界值,低于该值时增加送风量能显著降低工作区温度,但是高于该值时增加送风量的降温效果提升不明显。研究结果为工业建筑的通风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型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在高空、低速条件下的流量分配、沿程参数和壁温分布计算,对该型发动机燃烧室的冷却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空条件下,火焰筒同一轴向位置的壁温随马赫数的增大而升高;气膜冷却有一定的冷却保护有效长度,使得火焰筒壁温沿轴向分布呈锯齿形。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基于层流冷却(加强型冷却)和采用有压射流冷却水进行冷却(超快冷)这两种技术方案下冷却强度的差异,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不同水流密度和冷却方式下带钢表面换热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流密度相同时,超快冷的换热系数显著高于加强型冷却;在加强型冷却方式下随着水流密度的提高,带钢表面换热系数也随之升高,当达到一定值后,再次提高水流密度,换热系数会随之降低,但在超快冷方式下,换热系数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H型钢在冷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温度不均,进而造成在H型钢横断面上冷却变形不均匀的现象,改善H型钢冷却变形均匀性成为H型钢研究重点.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对H型钢超快速冷却过程中的内并外扩现象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对比,两者基本吻合.内并外扩原因是H型钢上下槽的冷却速度不均,造成残余应力过大.通过改善超快冷设备结构布置方式和过程控制模式,改进后的模拟和实测数据结果均表明内并外扩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采用OM、TEM和EMPA方法对比研究了超快冷工艺及终轧温度对355 MPa级钢板心部异常带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950℃高温终轧及超快冷钢板(UC1钢)心部带状组织完全消失,900℃终轧及超快冷钢板(UC2钢)心部则形成了微弱带状组织,而轧后15℃/s层流冷却钢板(LC钢)心部则形成了包括马氏体/奥氏体低温相的严重带状组织.热力学计算显示,钢板心部偏析降低铁素体相变温度144℃,从而提高消除带状组织所需临界冷速到8℃/s.温度计算得到UC1和UC2钢板心部冷速分别达12.1和13.4℃/s,而LC钢板心部冷速只有5.5℃/s,表明超快冷足以抑制心部带状组织,但降低终轧温度削弱了这个效果,而层流冷速则无法抑制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驱动频率和谐振器本征频率不匹配对单泡声致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一定的频率失谐范围内都可以实现单泡声致发光,但在不同的频率驱动下,有着不同的发光强度,并存在一个最佳频率,在该频率驱动下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强.还对这种频率相关性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可发光的上限、下限和最佳频率升高,可发光频率宽度变宽.这些频率的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理论上可以从声速与温度的关系上进行解释.同时,也测定了可发光的频率-声压参数域,以及它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对8个火力发电厂进行调研,收集了有关集控室空调冷却水的设计方案、水质资料及运行情况,来分析说明采用哪一种冷却水系统最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