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知天畏天”的生态伦理观;曲成万物的生态生成观;保护万物的生态实践观;万物一体的协同进化生态和谐观四个方面来分析儒家的朴素生态世界观,以期阐述儒家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并指出,它所提供的生态智慧为当今人类怎样同自然界和谐共处,走向共同进化的新文明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
从"知天——畏天"的生态伦理观;曲成万物的生态生成观;保护万物的生态实践观;万物一体的协同进化生态和谐观四个方面来分析儒家的朴素生态世界观,以期阐述儒家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并指出,它所提供的生态智慧为当今人类怎样同自然界和谐共处,走向共同进化的新文明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以儒、墨、道、法家为代表的各大学派针对君臣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儒家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礼义基础之上,墨家认为君臣之间应是“兼相爱、交相利”的关系,法家认为君臣之间是纯粹的利益关系,道家则主张以“无为”处理君臣关系、分配君权与臣权。对这些理论进行探讨,发现其价值、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并吸取其可资借鉴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儒家和道家是影响最大的两家,“儒道互补”成为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特色。一般讲来,如果说儒家占优势,其特征是人世、积极、有为的话,那么道家略显劣势,其特征则为遁世、消极、无为。数千年来,多少仕途坎坷、人生失意、郁郁不得志者,借了道家的旗帜、追慕清静无为的生活,或寄情于山水,或隐居于老林,成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实践者。可是,追根溯源到道家的鼻祖老子,我们会发现他的思想远非后人所认为的那样消极悲观,相反,用世、积极、有为实为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 李泽厚在《中国思想史杂谈》一文中指出:“先秦哲学与希腊哲学有很大不同。希腊哲学对自然的思辩很突出,而中国哲学主要是政治论的社会哲学。先秦名家,不管是孔子、墨子、法家、道家(庄子可以除外)、阴阳家,都着眼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讲自然也总是把它与人事拉扯在一起。这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特点。”道家老学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道家思想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深邃的伦理道德观,具有许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通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道家重视自然,强调用自然来解释自然,“道法自然”,把人视作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遵守自然的规律和法则;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也不同于西方传统主流思想中强调“人为自然立法”的自然观,道家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认为不仅自然万物之间,而且人与自然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共同的本质,遵循着共同的法则,表现为一个共生共荣、同源同体的有机整体。“自然主义”和“道通为一”是道家思想通向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不仅显示了古老的东方智慧,对现代生态伦理学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庄思想及儒道互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儒家思想是入世的、功利的,道家思想则是出世的、超然的;儒家主张阳刚,道家强调阴柔。二者的互补与融合,对铸就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民族文化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封建社会的士人和官吏,处于顺境,儒家意识占上风;处于逆境,道家意识来抚慰。或儒或道,各取所需。道家的贵柔守雌学说作为儒家刚毅进取精神的补充,作为一种智慧,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静制动,“无为而无不为”,强调的不是无为,而是达到“无不为”的手段和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道家思想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策略,至今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的功利主义美学思想源自于他的哲学思想。在哲学上,韩非子继承了老子的"道"论,按照"道生法"的逻辑,将道家自然无为的哲学转化成一种充分有为的哲学。道生万物,是天地运演之规律,这规律是天地运演的准则,具体到人事即为治世治人的法典。可以说,法家是从道家那里为自己找到法理基础的,或者说法家的哲学来源于道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柳宗元所处的时代环境出发,着重在两个方面阐述作家道家思想的表现:(一)对道家“元气”说的继承和发挥.认为“元气”是万物的本原,意识到“元气”产生万物是通过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论述了“元气”的无限性及其表现(?)态.(二)对道家“天道自然论”的继承和发挥.由“天道自然”走向无神论,由“天道自然”主张“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9.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10.
王绩“适意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王绩“适意观”的实质,认为王绩“自适其适”的主张与老庄的“无为”之旨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庄子》“忘适”思想的角度看,道家思想是王绩人生痛苦的排遣之资,对安适人生的强烈欲望,才是其灵魂之根本。  相似文献   

11.
“无讼”思想源于先秦道家、法家、儒家的思想,明政府亦在徽州民间倡导“无讼”之理念;徽州地区大量“健讼”行为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体现出明代国家存在着制度规范与实际运作不统一的弊病。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道家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家宇宙观认为,人处于宇宙系统中,“道”是天地万物之祖宗,万物归根结底都是由“道”产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人出源于自然,并统一于自然,人与自然共生于统一生态系统。《道德经》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日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相似文献   

13.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人生圆融、社会和谐的天地境界,标志着中国古代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无为本”不仅是道家形上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而且是贯穿道家哲学整个理论系统的一个基本思想和总体性方法论。以此为基本线索深入分析论述道家形上学的理论建构、否定的辩证法原则和无为主义的政治理想 ,可对其理论贡献及思想局限分别作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李泽厚的“儒道互补”论不能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儒家和道家的相互补充,而是主要指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补充。“儒道互补”的理论前提是“巫史传统”,互补的关键则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依据对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李泽厚认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道家居于儒家的补充地位,但这种补充使儒家获得了提升。李泽厚从自身思想体系出发审视道家,其结果是以儒家作为去取道家思想的标准,导致道家的价值实际体现为对儒家的补偏救弊,从而忽视了道家思想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西方深层生态学诞生以来,中国道家思想便成为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源泉。道家强调自然万物平等,提倡以道观物,物无贵贱;道家的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成为自然哲学的基础;道家主张回归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圣人境界。这些都是现代深层生态学的核心。因此,在环境恶化、生态危机日趋严峻的当下,深入发掘道家的生态智慧,不仅可完善或重构深层生态学,而且可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提供智性的生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先秦各家学派的美学观奠定了我国美学思想的基础,其中简约之美更是影响到现代设计艺术的各个领域,本文对先秦各家学派的美学观中的简约之美进行探讨,指出它们主要来自儒家儒家文质彬彬’、绘事后素的简约之美,道家寂寞无为、疏简素淡的简约之美,墨家、法家去饰致用,尚质尚用的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18.
袁宏道的诗文观与老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理论界对公安派的研究一向比较重视佛教禅宗的影响,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对公安三袁的影响是巨大和根本的。袁宏道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文观,与老、庄“自然无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自然生态观主要是以“天人合一”为内核,表现为“仁民爱物”、“取物顺时”、“钓而不纲”等具体思想。这些自然生态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具有的启示意义,充分研究、消化、利用这些思想,有助于形成人们“善待自然,热爱生命”的生态文明心理,促使人们掌握“取物顺时,尊重规律”的生态文明生产模式,构建“取物有度,永续发展”生态保护体系,从而达到“参赞化育,天人和谐”的生态文明理想。  相似文献   

20.
张立立 《科技信息》2009,(26):39-40
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管理思想和道理,对教育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主从中国传统“人本”文化及崇尚“和谐”的价值观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管理中的影响和体现,认为教育管理应该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建立起和谐教育管理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