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长山 《科学通报》1966,11(2):81-81
苯基乙酸已用于钍和铟的测定。鉴于钍和钪常常可用同一有机试剂在不同酸度的介质中沉淀,而达到分离和测定之目的,因此试用苯基乙酸作钪的沉淀剂。主要的结果是苯基乙酸能从pH4—6.5的介质中定量沉淀钪、而钍在pH2.2和pH2.8或以上定量沉淀。试剂用量是钪的35倍,卽能定量沉淀,卽使加到约90倍亦无害。钪量为0.4—19毫克(卽0.6—29毫克氧化钪)均能测定(大于19毫克未试验)。沉淀系苯基乙酸钪,其分子式经元素分析证实为Sc(C_6H_5CH_2COO)_3。沉淀的热分解曲线上,  相似文献   

2.
眭秀楣 《科学通报》1989,34(16):1278-1278
■包括N-苯甲酰苯基羟胺(BPHA)及其同系物、衍生物或同构异素物,是光度法测定钒的一类很重要的试剂。我们用1-甲基-2-萘甲酰基替换了BPHA的苯甲酰基,合成了一种新显色剂N-苯基-1-甲氧基-2-萘甲酰氧肟酸(N-phenyl  相似文献   

3.
林隆泽 《科学通报》1979,24(10):478-478
前曾报道我们先后从我国特有植物喜树的限及果中分离并签定了十几种化学成份,其中五种为喜树碱类化合物:去氧喜树碱(Ⅰ)、喜树碱(Ⅱ)、10-羟基喜树碱(Ⅲ)、10-甲氧基喜树碱(Ⅳ)与11-甲氧基喜树碱(Ⅴ)。经我所药理室动物试验表明,Ⅱ—Ⅴ均有同样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Ⅱ与Ⅲ已在临床试用,分别用于治疗胃癌及肝癌等恶性肿瘤。为了分离其他有效成分,最近我们又从Ⅲ的母液中分得一新生物碱——11-羟基喜树碱(Ⅵ),经动物试验表明,Ⅵ与Ⅲ一样,同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穆启运 《科学通报》1982,27(12):759-759
在高脱氧三尖杉酯碱的研究中发现,过量的亚磷酸三丁酯(2)存在下,使2-氧-6-甲基庚酰三尖杉碱(1)与α-溴代乙酸甲酯进行Reformatsky反应,不生成高脱氧三尖杉酯碱,而得到一种新的含磷三尖杉酯类生物碱——2-羟基-2-[二正丁氧基]-膦酰基-6-甲基庚酰三尖杉碱(3)及其差向异构体3′的混合物。不加入α-溴代乙酸甲酯及活性锌,其它反应条件相同,1与2反应得到另一种含磷三尖杉酯类生物碱——2-[二正丁氧基]-磷酰氧基-6-甲基庚酰三尖杉碱(4)及其差向异构体4′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5.
李聚才 《科学通报》1977,22(12):539-539
为了探讨引入甲軍基于雌甾的2-位对于其女性化及其它生理活性的影响,我们进行了2-甲氧基炔雌醇(Ⅳ_c)的合成.前文曾报道从炔雌醇出发,经硝化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2-羟基炔雌醇3-甲醚(Ⅴ_a).为了验证Ⅴ_a的2-羟基的位置和Ⅳ_c的17α-乙炔基的构型,我们又进一步将Ⅳ_c及Ⅴ_a分别甲基化成为同一的2-甲氧基炔雌醇3-甲醚(Ⅴ_b).对于雌甾类化合物而言,Loudon邻羟化  相似文献   

6.
作者曾报道二芳基硼酸α-氨基酸酐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肿瘤的药效试验.我们进一步合成了20个对空气及水稳定的双(对-甲氧基苯基)硼酸衍生物,除化合物1外,其余  相似文献   

7.
田军 《科学通报》1993,38(20):1916-1916
利用6,6-环戊烷基富烯与芳基锂作用形成的取代环戊二烯基锂,与双(环戊二烯基)四氯-μ-氧合二钛反应这一新的合成方法,制备了(η~5-环戊二烯基)[η~5-(1-(4-甲氧基苯基)环已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I).元素分析、核磁、红外、质谱分析确认合成产物为  相似文献   

8.
张光 《科学通报》1964,9(2):164-164
应用有机沉淀剂进行锆与钍的分离,文献上已有很多报导。但锆与钍的连续测定尚属少见作者曾报导过以邻碘苯甲酸测定钍的方法,指出锆、钛等四价元素有干扰。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现象,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发现于较强的盐酸溶液中,在加热的情况下,锆与邻碘苯甲酸形成白色絮状沉淀。当盐酸浓度在0.1-0.16N之间,锆可定量沉淀(表1)。若酸度大于0.16N时,则锆沉淀不完全;小于0.1N时,部分的钍共沉淀。钍在较弱的酸性(pH>2.2)溶液中始可定量  相似文献   

9.
周筠梅 《科学通报》1983,28(3):192-192
前巳报道,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活性部位Cys-149,经碘代乙酸修饰后,在HAD~ 存在下,经紫外光照射后能产生有荧光的NAD~ 衍生物。我们以兔肌和酵母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为材料用[1-~(14)C]碘代乙酸和[Adenosine~(14)C(U)]NAD~ 示踪此反应,发现在形成此荧光衍生物的过程中有脱羧现象。形成荧光衍生物的反应和脱羧反应都是光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0.
曹维孝 《科学通报》1986,31(12):959-959
作者从四苯基卟啉、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与一氯二乙基铝-二氯乙基铝(倍半物)反应制备卟啉-烷基氯化铝,并成功地用它在室温下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 ε-己内酯开环聚合的速度与卟啉-烷基氯化铝  相似文献   

11.
黃耀會 《科学通报》1959,4(13):428-428
作者曾报导了四圜素和脫水四圜素的合成途径。我們拟定的另一合成金霉素及脫水金霉素的途径是从2-氯5-甲氧基苯乙酮(Ⅰ)的Stobbe縮合开始。以所获得的β-乙氧羰基-γ-(2-氯-5-甲氧基-苯基)Δ~(β,γ)戊烯酸(Ⅱ)环化成β-萘甲酸的衍生物后,还原为醛(Ⅲ),再經一次Stobbe或Perkin縮合或其它反应,氢化,环化后可期获得(Ⅳ),然后再构造A环。显然,从(Ⅳ)合成脱二甲胺脱羟脱水金霉素(Ⅴ)不过是一般常規实驗而已。至于合成金霉素本身则可先将(Ⅱ)內酯化,破环后可期获得烷氧基酸(Ⅵ),經上述一系列步驟,最后可期获得金霉素。  相似文献   

12.
白艳  方小敏  聂军胜  孟仟祥  迟云平 《科学通报》2010,55(15):1499-1509
利用色谱质谱(GC-MS)技术,首次在60个贡嘎山(海拔1230~4500m)和西昆仑山(海拔1300~5500m)表土以及6种贡嘎山木本植物中检测到8个(7-14)-甲氧基十六酸和9个(9-17)-甲氧基十八酸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其中甲氧基十八酸占绝对优势;而且,甲氧基在第9和第10个碳位的异构体都较丰富,随着取代基的碳数增大,相应异构体的丰度依次降低.在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的贡嘎山表土样品中,广泛存在甲氧基脂肪酸化合物,并在6种树叶中都能检测到;而在主要分布山地荒漠和高寒荒漠的西昆仑山,除了可能出现山地森林草原或半灌木荒漠的较窄高度范围外,大部分表土中未检测到甲氧基脂肪酸化合物.该研究显示甲氧基脂肪酸可能来源于某种或数种类型的木本植物.如能排除其与草本植物的关联,甲氧基脂肪酸类化合物很可能是一类具有指示特定木本植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将对精确反演古植被和生态演化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仲杰 《科学通报》1987,32(3):188-188
2,3,3-三甲基-3H-吲哚盐与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文献报道较少。其高氯酸盐(Ⅰ)与取代查耳酮经麦克尔加成、环化和芳构化可生成10,10-二甲基-6-苯基-8-(4-取代苯基)-10H-吡啶并[1,2-a]吲哚高氯酸盐(Ⅱ),后者可用作染料,荧光增白剂或有机光导增感剂。为寻求优异性能的Ⅱ型化合物,我们试验了Ⅰ与1-苯基-3-取代呋喃基-2-丙烯-1-酮(Ⅲ)的反  相似文献   

14.
以2,4-双[4-(N,N-二苯氨基)-2,6-二羟基苯基](SQ-H)方酸菁为骨架,通过向氮原子上所连接的4个苯基上引入不同长度的烷基取代基(甲基、乙基、正丁基和正己基),合成了分子SQ-C1/C2/C4/C6,并研究了其分子结构与光电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基于该骨架的化合物而言,烷基链的增加会使分子的摩尔消光系数降低,同时,分子与PC_(71)BM共混膜的粗糙度及相分离程度逐渐增加.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这一形貌变化的本质是由于随不同长度烷基链(疏水性不同)的引入,改变了原有分子骨架的表面能,从而导致其与受体材料间的表面能差异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5.
(E)-10-羟基-2-癸烯酸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辐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小凤 《科学通报》1985,30(8):589-589
前言 寻找和研究新的高效、无毒、无副作用的防治辐射损伤的药物,是重要课题之一。 蜂王浆有显著的抗辐射作用。为了探索蜂王浆抗辐射的有效成份,我们从蜂王浆中分离出一种白色晶体,经结构鉴定该物质为(E)-10-羟基-2癸烯酸;再经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该酸对急性辐射损伤的防护和治疗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报道(E)-10-羟基-2-癸烯酸的分离、鉴定抗辐射效应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朱剑琴 《科学通报》1985,30(1):60-60
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两种主要的氨基酸。这两种氨基酸在脑内起神经递质的作用,一般认为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GABA是抑制性递质。我们在前文中曾证明利用氨氧乙酸(AOAA)作用γ-氨基丁酸α-酮戊二酸转氨酶  相似文献   

17.
E-10-羟基-2-癸烯酸对急性辐射损伤的防护和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凤 《科学通报》1983,28(10):639-639
我们从蜂王浆中分离出一种白色结晶,熔点为58—59℃,该物质化学性质稳定,经光谱法(红外、核磁及质谱)及化学法测定结果为:E-10-羟基-2-癸烯酸,将该酸进行抗辐射试验,发现该酸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18.
安静仪 《科学通报》1993,38(17):1630-1630
苝醌中羟基的位置在它的光动力作用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用ESR,UV-vis和NMR研究了作用机理。竹红菌乙素是4,9-苝醌的衍生物,简称HB。在分子中醌羰基的追位3-和10-位带有两个羟基,分别和羰基形成很强的氢键。HB的11-位甲氧基去甲基后得到相应的羟基取代物,简称HB(11-OH).研究结果表明11-位取代的羟基引起其半醌负离子自由基与氧反应活性的根本改  相似文献   

19.
吴元鎏 《科学通报》1983,28(11):698-698
2-氧烷基磷酸酯(Ⅰ)之钠盐能与醛或酮进行Horner-Emmons-Wittig缩合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酮(Ⅱ),此反应能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产物之双键为反式,故在合成结构复杂的α,β-不饱和酮时很有用。我们在合成含不同下侧链前列腺素改造物(Ⅲ)时,常需要相应的磷酸酯(Ⅰ)。  相似文献   

20.
周德和 《科学通报》1984,29(12):759-759
前已报道3-(β-苯乙基)-9β-甲氧基-9α-(间-丙酰氧基苯基)-3-氮杂二环[3,3,1]壬烷(代号P-7548),是一新的强效镇痛剂,其作用强度是吗啡的2000倍(小鼠,ip,热板法)。进一步的药理试验表明,P-7548具有生效快,作用时间长,对呼吸抑制作用弱,安全比(家兔)可达100倍以上的特点。由于药物-受体作用学说的研究进展,镇痛剂是通过与其特异的受体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