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电化学氢渗透技术测量了20—80℃氢在冷变形和退火工业纯铁中的表观扩散系数,用正电子多普勒增宽技术测量了其线形参数.根据Oriani低占据分数(θ_x<<1)模型分析扩散数据得出位错应力场,晶界及亚晶界对氢的捕获能(△Ex)分别是24300±2200J/mol和14400—18100J/mol.冷变形后的α-Fe在低温退火后(变形38%—50%低于450℃,变形13%—25%低于250℃),其主要氢捕获阱是位错,高于上述温度退火后,晶界和亚晶界成为氢的主要捕获阱.  相似文献   

2.
用Devanathan双电解池氢渗透技术测量了20—80℃工业纯铁中氢的扩散系数,D=10.7×10~(-4)exp(-Q/RT),其中扩散激活能Q=7710±150J/mol.本文还讨论了运用电化学法测量氢的扩散系数、制备薄片渗透试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氢键,氢桥键,氢配位键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氢桥键、氢键、氢配位键的共同特性,指出了氢键,氢桥键,氢配位键都是氢键,氢桥是氢键作用过程的基本形式,氢键,氢桥键,氢配位键是桥氢受两端基团作用力不同而引起的不同的氢键作用结果,并用氢桥键理论解释了一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氢桥键、氢键、氢配位键的共同特征,指出了氢键、氢桥键、氢配位键都是氢键,氢桥是氢键作用过程的基本形式,氢键、氢桥键、氢配位键是桥氢受两端基团作用力不同而引起的不同的氢键作用结果.并用氢桥键理论解释了一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氢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 ,已明确认识到能源系统要逐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使应用煤的场合不断由应用贮量更少的油气所替代。我国到2050年在传统基础上的能源规划中有明显的缺口 ,可能的解决办法也要受很多因素和风险的制约 ,不很理想 ,有待创新和改进。显然 ,能源资源更新换代的时间必将提前 ,人们迫切期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新能源的出现 ,去补充能源的不足及改善生态环境。显然 ,这种新能源的发现 ,往往要先从概念更新开始 ,再考虑复杂的现实条件 ,如对待新生事物一样加以扶植 ,才能较快成熟。当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探索性的项目 ,新型氢能…  相似文献   

6.
氢分压对种间氢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厌氧消化的产氢产乙酸阶段,从反应动力学来看,在标准生理状态下的ΔG°′均为正值,表明丙酸丁酸以及乙醇的产氢产乙酸是不能进行的。然而,在产甲烷的作用下,通过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间的种间氢转移,体系中的氢分压大为降低,使整个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文章以产氢产乙酸作用和产甲烷作用的热力学反应为基础,分别导出它们的自由能与氢分压的关系,分析了氢分压对种间氢转移的影响,得出两类菌群间种间氢转移的理论氢分压范围。进而引入细胞代谢最小能量子概念,对理论氢分压进行修正,得出沼气发酵适宜的理论氢分压范围和最佳氢分压。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合成法直接合成CaZr0.9In0.1O3-a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在869~1300K温度范围内,空气气氛下测得其电导率为10^-4~10^-2s.cm^-1制得CaZr0.9In0.1O3-a固体电解质管,以含H2的标准气为参比电极,组装成氢浓差电池。Fe含H2标准气│CaZr0.9In0.1O3-a│(H)AlFe并构成氢传感探头,研究其对熔融铝中氢含量的传感特性,实验证明,该传感器响应  相似文献   

8.
螺旋藻放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螺旋藻含有可逆性氢酶,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催化放氢。研究表明:当培养基的pH值为8.5 ̄9.5,气相氧浓度为1%的条件时,能使螺旋藻放氢达到最大效率。外加葡萄糖、蔗糖有利于放氢,葡萄糖,蔗糖的最适浓度为0.1mol/L,而α-酮戊二酸,柠檬酸等对螺旋藻的放氢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贮氢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金属氢化反应及贮氢合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贮氢合金的基本类型、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目前已开发研究的贮氢合金品种类型虽然众多,但成熟的主要还是AB5型稀土合金。钒基固溶体合金因贮氢容量大,镁基合金固重量轻、价格低等优点在贮氢合金的开发中具有很大的潜力。贮氢合金应用领域广阔,但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仍然处于试验开发阶段,只是在镍—氢化物二次电池中获得了产业化,因此贮氢合金的应用及其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高等植物放氢的初步研究张凤章林淑贞龙敏南许良树(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361005)自Stephenson和Stickland首次在微生物中发现氢酶后[1],尤其是Nakos和Mortenson第一次从巴氏梭菌分离提纯氢酶以来[2],氢酶研究有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Ti-6Al-4V合金750℃条件下的置氢实验,分析了置氢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和二次离子质谱仪研究了保温时间对氢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Ti-6Al-4V合金置氢动力学遵循二维扩散机制,满足Valensi方程g(α)=α+(1-α)ln(1-α),氢在试样径向方向的二维扩散是置氢反应的控制步骤.置氢保温时间大于60min时,氢压趋于稳定,氢在试样径向方向的二维扩散停止,试样中心的微观组织和氢离子强度与边缘的相一致,氢均匀分布于试样当中.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化学清洗中氢产生的原理,以及产生氢后对设备的损伤情况,讨论了在不同金属表面,不同清洗条件下氢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氢爆碎工艺中的吸氢和放氢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氢爆碎 (hydrogen decrepitation,HD)过程中不同合金及合金表面状态的吸氢速率和吸氢量 ,并采用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 HD粉加热去氢过程中放氢规律和粉体微观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氢爆碎的吸氢速度和吸氢量与钕铁硼合金铸锭表面的活性有关 ,表面新鲜、活性大的合金铸锭氢爆碎的时间短、效率高。合金中存在足够的富 Nd相 ,是室温氢爆碎过程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将 HD粉加热处理时 ,随加热温度的升高 ,氢不断释放出来 ,到10 73K时磁粉中氢的质量分数已降低到 1.5× 10 - 5,氢气基本释放。生产中可以将 HD粉经 5 2 3~ 72 3K加热放氢 1h后再进行磁场成型 ,以减少氢气对 HD粉体成型取向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贮氢合金放氢反应标准摩尔焓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逐步回归法和TiFexM系贮氢合金放氢平台压数据,建立了放氢反应标准摩尔焓的数学模型。并对合金放氢反应的焓变进行计算预报,结果发现模型预报值能较好地符合实验值。  相似文献   

16.
贮氢合金还原处理及贮氢电极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贮氢合金表面还原处理对电极性能的影响,以及用泡沫镍作基底制备贮氢电极的成型工艺。经还原处理后,贮氢电极放电容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用复合镀法制得Ni-W-WC-WO3复合电极,在0.5mol/LH2SO4中的氢超电势比软钢降低280mV,i0提高三个数量级,电极表面粗糙度为Ni电极的三倍。在300mA/cm^2的大电流密度下,进行的长期恒电流电解试验表明电极性能稳定。XPS分析证明电极表面主要成分为Ni,W,WC,WO3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氢扩散理论拟合方法和时间滞后法评估了氢在低碳钢中的有效扩散系数,通过对部分衰减和积聚渗透瞬态曲线的拟合对氢在低碳钢中的扩散系数和浓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利用阳极侧完整的电流密度衰减曲线,对在阳极侧释放的可逆捕捉氢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低碳钢中的部分可逆氢可以通过阳极侧完整的电流密度衰减曲线进行表征。低碳钢中的氢陷阱以及充氢侧的浓度减缓了氢在材料中的扩散,降低了氢在材料中的扩散系数。而通过部分衰减和积聚渗透瞬态曲线的拟合较好地得到了氢在低碳钢中的实际扩散系数和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19.
贮氢合金中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对贮氢合金MLNi3.8Co0.5Mn0.4Al0.3及其掺Li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Li合金的空位缺陷增多,并导致贮氢性能改善,这对镍-氢电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5年来,不少文章报道了镍-铁氢酶的研究,用生理的、化学的和光谱等方法,已发现许多氢酶含有镍,含镍氢只有镍的EPR特征信号,揭示镍参与氢酶的氧化还原反应,镍可能是结合分子氢的活性部位,在有活性氢酶形成中,镍可能与氢酶的活化或氢酶蛋白合成有关,EXAFS光谱研究发现,气酶中的?直接与硫原子配合,文中还提出镍-铁氢酶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