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班级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而引导人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而,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2.
杨超 《世界博览》2011,(10):25-25
什么是“精神病”? 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神经错乱、行为怪诞、毫无理智。在一般人的意识中,精神病人等同于疯子,是不正常人类,常常被视为异端或者是病人,需要治疗。因此常常有人借用“精神病”来掩饰自己,以保存自身。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需要、动机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对人的行为模式的看法,认为需要加上正确的世界观的调节是职工积极性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每个职工为实现既定管理目标而努力工作。本文从分析人的需要及其需要与人的积极性的关系入手,着重阐述了利用和调控人的需要的模式、途径与方法,亦即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模式、途径与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审美领域,人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精灵,一个凝聚了意义情结的价值底盘。文学与人之间的原点根基之缘,决定了文学与人的本体关联,也决定了人本文学的价值取向和美学特征。比如,从纵向上说,文学是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并伴随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的追求、憧憬、苦闷,人的生命的搏击与灵魂的悸动,永远是文学的原力和心声。  相似文献   

6.
不安全行为是指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它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建设领域中预防施工过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改进人的不安全行为,具体地说,可以从人的安全化、管理的安全化和环境的安全化三个方面着手。在建设领域,要实现建设安全的目标,精益建造体系下的相关理论对于改进人的不安全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的行为能反映其个性,而观察社会行为尤其是语言行为也能发现这个集团(民族或国民)的性格。在日本的街头随时都能看到面对面说话的人不时地点头或鞠躬或嘴里说着诸如"すみません(对不起)"、"どうも(你好)"、"ありあ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谢谢)"等的客套话。也经常能听到比如"私のような者にはなかなかかなわない(我可做不到)"等用诙谐的自嘲来抬举对方的语言。这些有形或无形的行为表现反映了日本社会人与人相处的文化习惯和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职业价值观中分析当代大学生需要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之上通过总结、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得出当代大学生需要的特点.分析发现,生理安全需要(主要体现在经济收入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的两个主导性需要,生理需要是基础,自我实现需要是高层次的目标需要,二者是作为一个整体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起决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高霞 《青年科学》2014,(1):86-86
当一个人生气时,什么样的扭曲最容易发生?——贴标签。当你把一个人看做“笨蛋”或“狗屎”时,你就完全是在用一种消极的方式看待他,你可以把这种过于极端的形式叫作“总体化”或“妖魔化”。有人或许是确实辜负了你的信任,憎恨这人的行为绝对是对的。但是,当你给某个人贴上标签时,你就给人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让人认为这样一个人有一个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影响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涉及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立党兴国的需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管齐下,必须以加强机制建设为重点,为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人性假设理论,认为每一种人性假设的本质都是“满足人”假设,即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根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说明了需要在人性中的重要地位,而满足需要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满足人”假设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满足教师根本需要为基础,逐步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要,以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12.
需要与创新     
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得到满足,需要是创新的基本导向,需要是一个全面的体系。创新的供给与需求是相互适应的,主动创新可以开发出潜在的需求,创新的供给与需求通过不同的形式连接与转换。要使创新的供与求相适应,需要解决好信息与激励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健康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要素与人类健康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的和谐,它要求在满足当代人健康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满足本区域健康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健康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包括确保身体状态完好的需求、确保精神状态完好的需求、确保社会状态完好的需求,但是,经济条件、技术状况、社会组织对健康需求的可满足性、健康资源的可获得性、健康服务的可进人性构成限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的需要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体育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提出了人的需要及体育对这一需要的满足是体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观点,同时也指出了目前我国体育的发展与人的需要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平衡性,并希望通过正视进而改变这种不平衡性而促进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哲学从主观性与客观性对立统一的视角研究人的需要,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人的需要态势及转化的主观视角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基础.本文以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人的需要态势及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感觉域限不仅是人的需要态势分化的前提,而且是其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6.
从对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职业标准体系的层次化和适应社会需要3个方面阐述了提升职业能力对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是以人类为最高主体的价值观。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既创造物的价值,也创造人自身的价值。人创造价值的根本动因是人的需要,而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反映并推动着人的全面性发展。要全面地实现人的价值,就要推动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就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杨骥 《科技信息》2009,(29):339-340
本文通过对产品的外观造型的基本特征及消费者的审美心理的变化趋势的探索,进一步研究怎样借助消费者的审美标准来进行产品的造型设计,以此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内涵。人性化设计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它综合了产品设计的艺术性与安全性,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内涵”的扩展和深化。人性化设计真正体现出了产品设计对人的尊重和关注,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首要的条件来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出现,集中反映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和人们审美观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到产品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和分层次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要也在不断改变,作为商家与消费者联系纽带的艺术设计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阵地,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引领公众的阅读需求,才能有效提高民众的阅读数量与质量。论述了图书馆引领公众阅读需求的必要性,提出了图书馆引公众领阅读需求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