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类憧憬宇宙,在科幻的世界中尤其如此。几乎大部分科幻作品都与宇宙有关:在宇宙中冒险,在宇宙中打仗,在宇宙中拯救世界……不过,科幻创作者与开展太空探索的科学家一样,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一宇宙太大了,大得超乎人们的想象,大得常常引发尴尬,比如,对《星球大战》的主角们而言——达斯·维德:投降吧,卢克·天行者!你不是我的对手!卢克·天行者:哼,地球上的伙伴一定会来救我的!达斯·维德:地球距这里有20光年远,以地球人现在的科技到这里来,黄花菜都成化石了。  相似文献   

2.
博览世界     
《世界博览》2011,(7):49+51-49,51
1"尤达大师"现身 乌克兰旅行家埃里克在菲律宾登山时拍到一种可爱的动物眼镜猴。这个有着尖尖的耳朵、又大又圆眼睛的家伙像极了电影《星球大战》中的绝地大师尤达。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降,自从科学和幻想注入文化中,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科幻作品。科幻作品即把科学用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正如鲁迅所说的:科幻即精于科学,委以人文[1]。当代,科幻作品中对社会大众影响最广的是科幻电影。科幻电影与一国的科技实力关系密切,也对科技创新具有预见和启发的效果,是当代科普的一种有效媒介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史诗般的科幻大片《星球大战》令数以亿计的科幻迷为之疯狂。电影中那些酷炸天的科幻装备——光剑、悬浮车、X翼战机……令无数星战迷热血沸腾、垂涎三尺。如果你恰好是其中一员,那么,请润润喉咙,准备尖叫!因为,一大波星战黑科技,已被科学家们"弄假成真"。贴地飞行的悬浮车它叫Aero-XHoverbike,看着像《星球大战6:绝地武士归来》森林追逐战中出现的悬浮车,能以72千米的最高时速,行驶在不超过3.6米高的空中!  相似文献   

5.
致命武器     
本月科幻作品总推荐篇数:60篇作品所在书籍、报纸、刊物、网站等媒体:33家推荐人数:518人本月最佳科幻《致命武器》得票数:368票本期刊载的月度最佳科幻被推荐次数最多的原载媒体:《科学画报》获奖理由: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高度鲜明;结尾的画面一刹那定格在阅读者心头,久久不散;全篇读完感情复杂—震惊、伤感、痛苦、兴奋、激动、哀愁……最应该阅读本期最佳科幻人群:青少年、士兵、美国总统布什阅读指数:  相似文献   

6.
 自2015年开始,中国科幻的发展步入黄金机遇期。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研析其在这一时期如何以“国家队”的角色介入并引领中国科幻发展。中国科协有良好的发展科幻的组织优势,对科幻的推动首先从打造“中国科幻大会”,搭建业界交流平台开始。2020年,与北京市全面展开“央地合作”,构建了“一会(中国科幻大会)”“一奖(涵及创作、技术、产业的科幻大奖)”“一园(首钢园)”“一体(科幻产业联合体)”的中国科幻发展模式。从科幻人才培养和科影融合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经验的启示。基于我国科幻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中国科幻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跟尤达大师学原力发电的确很酷,但难度系数太高,身为星球大战兼趣玩小组双重粉,我们还是来点儿易操作的,比如——造一把光剑。想象一下:你双手紧握剑柄,启动开关,剑刃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发出耀眼的光芒,一路披荆斩棘……"阿亮!别啰嗦,快来教我们做光剑!"拎着工具包的丁小小激动地催促着。"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展示制作材料和工具!"阿亮边说边打开了工具包……  相似文献   

8.
<正> 硬科幻和软科幻 科幻文学与科学普及的关系,笔者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众说纷纭、难于简单下一个结论的理论问题。 这并不奇怪,因为不论中外,每一位从事科幻文学创作的作家,对于科幻文学属性的界定及对于如何处理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和科学性,都有各自的看法和独特的视角,这也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幻的思想者--王晋康科幻创作研究文集》一书不仅是王晋康创作科幻作品20年的回顾,也是科幻发展在中国的一个缩影。因为,如果有一个人理解20年前在中国写科幻有多难,那这个人一定是王晋康;如果有一个人一直怀揣着历史感写出了科幻感,那这个人也一定是王晋康。在他创作的20年里,从中年的王工程师一直写成了“老王”,创作了无数的科幻精品。从较早创作的《生命之歌》《类人》一直写到了《蚁生》《逃出母宇宙》,他的科幻创作过程就像是一场科幻长征路。用微博贴出自己一时的科幻点子很容易,但是连续20年笔耕不辍很难;随意写写心灵鸡汤容易,提笔写出《与吾同在》难。这长年累月类似长征的创作,足显出“老王”对于科幻的热爱和执着。  相似文献   

10.
<正>眼前随时跳出半透明窗口,真实场景与虚幻图像完美结合。有了它,你再也不怕迷路,眼前总有导航地图;你可以说出语音命令,随拍眼前所看到的场景;动动眼球,就能将视频发送至互联网;头部晃一晃,就能上网与朋友视频聊天……这不仅是科幻中的生活,戴上谷歌眼镜也是这个效果!这样的酷装备,"大拆解"怎能错过呢?工具包拿来!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国科幻界传来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巨作《三体》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的英文版将于2014年10月开始,陆续在美国出版发行。《三体》三部曲是一部想象中的未来史诗,以恢弘大气的笔触描述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体文明”,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天才之作”,堪称现今国内科幻文学的巅峰,其整体性的思维和超越性的视野,足以与世界其他国家杰出的科幻作品相媲美。此次英文版在美国上市,无疑释放出重磅信号,标志着中国长篇科幻作品开始进入国际视野(7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2.
《华东科技》2014,(2):78-79
正片名:地心引力英文名:Gravity导演:阿方索·卡隆编剧:阿方索·卡隆/霍纳斯·卡隆主演:桑德拉·布洛克/乔治·克鲁尼/艾德·哈里斯/奥托·伊格内修森类型:剧情/科幻/惊悚/冒险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深邃浩瀚的外层空间,蔚蓝的地球与深不见底、漆黑一片的宇宙形成鲜明对比。一台隶属美国的空间站,数名宇航人员正进行太空漫步,对所属卫星做着例行检查。初上太空的瑞安·斯通博士在经验丰富的宇航员麦特·科沃斯基的协助下,  相似文献   

13.
 科技发展为科幻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科幻也越来越受到读者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原创科幻呈现多元发展势头,一批堪与世界对话的科幻佳作相继诞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主办: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科协/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承办:大众科学杂志社各类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题材及风格不限,全部以电子文件形式投稿,具体要求如下:1.科普文学作品:包括针对成人、儿童写作的科普作品和科幻作品  相似文献   

15.
正人体轮滑侠这一身样貌奇葩.突破想象、科幻味十足的31轮轮滑服,由法国设计师Jean-Yves Blondeau设计!他在人体主要关节部位都设计了滑轮,包括躯干和后背,让人能以各种姿势:直立、俯卧、仰卧以及四肢着地滑动行走,溜下险峻的盘山公路!他曾以19分34秒的成绩挑战湖南张家界天门山的99道弯,智勇过人。  相似文献   

16.
<正>你以为玩具不属于极酷装备,那可就大错特错啦!最初由航模爱好者设计的四轴飞行器完全可算是科幻般的玩具。它拥有十字形骨架和四个旋翼,这样独特的结构使它在飞行时比一般的飞机更稳定。四轴飞行器不仅是拉风的大玩具,它还能帮忙送快递、航拍,甚至在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下执行特殊任务。好啦,多说无益不如直接动手!拆!  相似文献   

17.
悦读时代     
《华东科技》2013,(2):78-79
《源代码》:薛定谔定律中的那只猫片名:《源代码》英文原名:Source Code编剧:本·雷普利主演:杰克·吉伦哈尔/维拉·法米加米歇尔·莫娜汉类型:剧情/动作/科幻/惊悚制片国家/地区:法国/美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1一08-30(中国大陆)2011一04-01(美国)片长:93分钟  相似文献   

18.
科技控     
<正>太阳能立体冈筝太阳能的创意设计,我们见过很多了,而这个貌似金字塔造型,用超轻纤维材料和极薄的太阳能电池搭建的风筝真是太酷了!虽然看起来体积很大,实际质量却很轻,只要有风就能飘浮在天空。试想一下,如果每家每户都配有这样一个太阳能风筝,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让生活变得更科幻了!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今年5月上映的《钢铁侠3》,还是暑期接档的《环太平洋》,影片中那些科幻感十足的装备和充满魔力的高科技产品一定让你大呼神奇吧?其实小科迷们大可不必羡慕嫉妒恨,如今,那些曾经只在科幻片中才会出现的“神物”,已经慢慢来到我们身边啦!  相似文献   

20.
吴岩 《科技潮》2009,(10):56-57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新中国的科幻文学走过了一个怎样的旅程,特别值得关注。为此,本刊约请科幻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岩博士撰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吴岩从少年时代就参与科幻和科普创作,是新时期科幻发展的重要见证人之一。他于1991年和2003年在北师大分别开始了科幻本科与研究生教学,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教学的先驱者之一。他还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第一个科幻项目的承接人。本文就是他对参与科幻活动早期的一些回忆,从中读者可以看出,新中国的科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却充满了献身者的激情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