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1):101-103
目前人们对大学教育的质量有诸多非议,有人认为大学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脱节,有人则认为中国没有真正的大学;对怎样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当然也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没有科学地把握大学的真精神和大学的内涵。因此,要提高大学的质量,必须从弘扬大学精神促进大学教育内涵的发展入手,弘扬大学精神、促进大学教育内涵的发展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大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特点看,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时期;从教育层次看,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从教育条件看,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优越阶段.  相似文献   

3.
论述道德教化、良知哺育和价值传承构成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的重要路径,提出莆田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大学精神展开,重视通识教育,形成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叶佳 《科技信息》2011,(8):I0079-I0080
开放大学的产生和持续发展是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一场伟大变革。中国的开放大学教育从总体上来说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从开放大学教育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此来为我国开放大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娜 《科技信息》2011,(24):I0263-I0263
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和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得出大学精神与大学体育密切相关,并且相辅相成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如何将大学体育教育上升到精神层次的方法,为今后的大学体育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红娜  龚飞 《科技信息》2009,(4):188-188
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和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得出大学体育与大学精神中的科学精神密切相关,并且相辅相成的结论。提出了要将大学体育教育明确地上升到精神层次的观点,为今后的大学体育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的"大学观"是由什么是大学、如何办大学和大学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三大命题构成,对当代大学教育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用蔡元培的"大学观"反思当代大学的功利化价值取向,对于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和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得出大学体育与大学精神中的科学精神密切相关,并且相辅相成的结论。提出了要将大学体育教育明确地上升到精神层次的观点,为今后的大学体育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章登科  喻衍红 《科技信息》2010,(12):I0191-I0191
非大学教育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非大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本质着手,论述了非大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为人们更好的理解非大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华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1):125-126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认识大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文章在分析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项目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而在中国更加突出.21世纪的中国大学要实现一流的教育质量、产出一流的教育果实,必须回归大学的本原,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刘红英 《科技信息》2006,(3):227-228
大学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其责任主要体现在高校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高校是引领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大学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枢纽。加强大学教育的道德责任意识,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设置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教育模式的创新、办学理念的升华,开放大学应该是一所以"大学+平台+体系"为模式来建设的新型大学。以开放大学移动学习的方式开展课程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移动学习方式下移动学习的概念、分析了其优越性和局限性等,并详细阐述了石河子广播大学移动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爱教育"、"爱人"、"爱智慧"是"大爱"的内涵。分析了"爱"是教育的灵根,是道;"大爱"则是"道"中之"大道"。指出了"大爱"统领着大学精神,是现代大学功能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当代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开展大学国学教育的问题。在剖析大学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大学国学教育的具体途径,认为可以从国学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以及辅助性的网络教育和系列讲座教育这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张敏 《科技信息》2012,(22):174-175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理想,也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体系。但是迄今为止,我国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内涵等尚存在误区。本文初步探讨了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并浅析了我国大学现行通识教育课的现状,对大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提出简单设想。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能否搞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该文结合其学校的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大学”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适应于中国古代礼乐社会文化背景的中国古代大学,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和教育层次上区别于“小学”而存在,具有明显人伦色彩.与西方大学突出“求真”与“自由”的文化理念不同,中国大学突出的道德本位色彩强调通过教育达到“修齐治平”的最高境界,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大学的文化理念和终极追求.在中西合璧的现代大学文化理念探索过程中,西南联大在吸取西方大学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始终坚守对中国传统道德本位“大学之道”的自觉文化抉择,是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而在中国更加突出.2l世纪的中国大学要实现一流的教育质量、产出一流的教育果实,必须回归大学的本原,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张岩 《科技信息》2010,(29):I0048-I0049
人文教育理念不仅是历史上,也是现时代大学理念的重要内涵之一。不论是中世纪的西方大学,还是现代世界各国的大学,均不会否认其教育培养人、塑造人之目的。当然,此处所指之“人”,当是既有专业技术,又有精神之丰满的“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大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本就是大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今天我们面对大学(高等工科院校)人文教育逐步失落的现状,提出复兴人文教育,不仅是回归大学教育理念的需要.更是促进大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从分析大学理念的变化这一层面来谈谈大学人文教育失落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