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研究MR智能基础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立了该混合控制结构的力学模型,橡胶垫隔震层采用双线型恢复模型描述其弹塑性特性。运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ANFS)计算MR阻尼器的控制力,在SIMULINK环境下对控制结构进行仿真动力分析,并对具体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分析,仿真分析表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可以有效地应用到结构控制中,并证实了MR基础隔震结构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智能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针对铅芯橡胶垫作为一种被动控制装置,存在最优控制范围窄的局限性,将磁流变阻尼器与橡胶隔震垫相结合,组成智能基础隔震系统应用于结构振动控制中,数值模拟分析了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不同地震力作用下铅芯橡胶隔震垫隔震和MR智能隔震下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MR智能基础隔震可以对宽频域不同大小的地震激励提供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磁流变液阻尼器和隔震垫组成的智能隔震系统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半主动控制方法。磁流变液阻尼器能够有效地改善被动隔震系统的性能,可保护隔震系统因过大的水平变形而产生失效破坏。根据智能基础隔震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半主动控制策略。数值计算表明,组合基础隔震的模糊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而且能够有效地保护隔震系统的变形,是一种性能非常优秀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MR阻尼器智能基础隔震系统数值模拟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MR阻尼器与橡胶隔震垫相结合,组成智能基础隔震系统应用于结构振动控制中,数值模拟分析了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不同地震力作用下普通橡胶隔震垫隔震和MR智能隔震下的反应.计算结果验证了这种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际通用Benchmark隔震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负刚度智能隔震控制策略及其一组有效控制参数.采用Matlab模拟分析了双向地震作用下普通隔震、H2/LQG主动控制、H2/LQG-clipped半主动控制、Passive-on被动控制和拟负刚度控制时模型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了250条不同场地地震波下五种控制方式的控制效果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拟负刚度智能隔震集合了主动和传统半主动控制的优点,其综合控制性能最优,能同时有效降低大地震时隔震层位移和中小地震时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研究了不同断层距的近场地震下不同控制方式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得出了近场影响系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隔震房屋的抗震性能,对隔震结构进行多质点体系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橡胶垫能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上部结构处于弹性阶段,与实际隔震结构情况相符,说明可对基础隔震结构采用层间剪切模型进行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建亮  李成金 《河南科学》2010,28(9):1138-1140
对基础滑移隔震偏心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并与传统抗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基础滑移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从而保护上部结构及其内部设施.  相似文献   

8.
多层基础隔震偏心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多层基础隔震偏心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基础隔震偏心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并与传统抗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从而保护上部结构及其内部设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隔震储罐三质点力学模型,编程计算隔震储罐的地震反应,分析了隔震频率和阻尼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参数的隔震基础,能够明显降低储罐的地震反应.在理想隔震频率范围内,隔震频率对储罐地震反应控制起主导作用,而阻尼的影响较弱,而且增大阻尼不一定降低储罐地震反应;当隔震频率大于6rad/s时,阻尼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建筑结构基础隔震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计算模型、动力方程.用MATLAB程序模拟计算一个算例,通过对比分析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的时程反应,得到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反应的结论,从而达到隔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含MR阻尼器的简支梁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由粘性阻尼和回滞阻尼组成的阻尼模型,对磁流变(MR)流体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迭代摄动法讨论了含有MR阻尼器的振动系统的非线性频谱并且给出了带有MR流体阻尼器梁结构的计算结果,并应用Newm ark数值积分方法分析了带有MR阻尼器梁结构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在不同磁场强度和激励频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系统的刚度和响应的变化可以通过外加磁场强度来控制,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响应幅值减小,结构的刚度变大.  相似文献   

12.
MRD与LRB相混合的结构振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流变阻尼器(MRD)利用磁流变液提供可控性是当今最有前途的半主动控制装置,附加MRD是铅芯橡胶垫(LRB)隔震结构的发展方向.因此提出3种MRD与LRB隔震混合方案,建立了MRD与LRB隔震混合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推导出运动微分方程,对其进行时程反应分析.以7层框架结构为例,采用瞬时最优控制算法分别对3种混合方案进行地震反应分析,与LRB隔震结构进行比较,各混合方案的各种地震反应均明显得到更好地控制,而混合方案3的控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并联隔震体系中隔震层耗能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目前此类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没有考虑到隔震结构耗能的特点,而且用来确定地震作用的加速度反应谱也没有涉及地震持时、隔震结构长周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采用双线性滞回模型,以4种场地土条件下40条强震记录为输入,建立了并联隔震体系单质点的非弹性能量谱...  相似文献   

14.
磁流变阻尼器参数化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简称MR阻尼器)是一种智能型驱动装置,在土木工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详细综述了磁流变阻尼器参数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并对如何设计充分发挥磁流变阻尼器在不同电压下耗能能力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指出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技术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驱动器、阻尼器和被控系统等不同层次的动态响应研究范畴,指出了阻尼器动态响应的研究内容及方向;根据车辆悬架磁流变阻尼器的实际运行特点,提出了动态响应的合理描述,并探讨了阻尼器动态响应测试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最后,分析了磁流变阻尼器动态响应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磁流变阻尼器动态响应性能指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转子系统的脉冲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流变弹性体是具有磁流变效应的新型智能材料,其弹性模量和阻尼具有可控性。设计制作了一种剪切式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试验研究了支承在该阻尼器上的单盘悬臂转子系统在静止状态下的脉冲激振响应,并分析了系统的力学特性。试验发现,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随施加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转子系统的共振频率也随施加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异构双腿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智能仿生腿的开发提供一个理想的研究平台,提出了异构双腿行走机器人(BRHL)这一全新的类人机器人模式.首先阐述了BRHL的概念及研究意义,然后基于分割建模思想给出了BRHL的协调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修正的Sigmoid磁流变阻尼器建模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建模.详细阐述了基于步态跟随的BRHL步态规划方法并进行了仿真.最后给出了BRHL的控制系统设计,利用Pro/E,ADAMS及MATLAB/Simulink对BRHL进行了虚拟样机联合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R阻尼器控制的仿生腿能够很好地实现对人工腿的步态跟随.  相似文献   

18.
用金属丝网减振器非线性滞回特性,将滞迟恢复力进行分解,并由此建立随振动幅值和频率变化而变化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通过正弦加载试验获得各工况下的数据样本,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并验证其合理性。由耗能等效原则,对金属丝网减振器响应进行近似解析求解,检查其精度。为金属丝网减振器建立满足工程需求和反映实际工况的数学模型和响应计算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对邻体结构摩擦阻尼控制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参数分析。针对摩擦阻尼器提出了理想弹塑性和Bouc-Wen滞回模型2种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证明2种模型吻合良好。选取子结构顶层最大位移和加速度以及体系总耗能和阻尼器耗能比为控制效果指标,分别对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邻体结构进行仿真计算和摩擦阻尼器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摩擦阻尼器参数取值对结构减震效果影响显著,通过合理设计,摩擦阻尼器能有效控制各子结构的地震反应,取得显著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