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林 《科技资讯》2014,(11):46+48-46,48
本文通过对汉宜铁路孟家弯隧道坍方冒顶过程介绍、坍方原因的调查分析、处治方案以及工艺介绍,以期在塌方预防与处治方面能给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介武建 《科技资讯》2011,(8):117-117
结合金竹山隧道隧道软弱围岩涌水段的塌方处理,详细阐述了塌方发生过程、塌方原因和塌方处治措施,采用本文措施,最终成功的渡过了坍方段,为该类隧道施工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同时该隧道发生了多次坍方,为软弱围岩涌水段塌方处治提供了可以借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公路隧道坍方综合处治技术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分析了土家湾隧道坍方的原因,阐述了该隧道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排水措施,采用水泥 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施工工艺。监控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周边相对位移小于0 2%,整体已处于稳定状态,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隧道在开挖掘进过程中,由于掌子面前方岩体地质变化情况的不确定性,致使在破碎软弱围岩开挖时极易发生掌子面塌方现象,本文通过阐述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步骤及方案,对一座公路V级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塌方进行有效的处治,使塌方后的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趋于稳定,达到了预期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结合公路隧道施工实例及分析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隧道的塌方问题,并提出了处治方案措施。  相似文献   

6.
周瑾  李清芾 《科技资讯》2010,(14):34-34,36
对高坡冲隧道塌方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现场塌方的实际情况,塌方处理分2步进行:首先对受塌方影响的初期衬砌裂缝地段进行加固,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其次是对塌方体进行抢险处理。在现场把握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处理塌方对策,认真制定处理坍方的步骤、方法及预防坍方的施工措施。公路软弱围岩段隧道施工必须早封闭成环及紧跟二次衬砌,使其与初期衬砌共同参与受力。  相似文献   

7.
陈志斌 《广东科技》2014,(12):107-108
隧道洞口因地质条件一般较差,比较容易发生灾害,造成塌方,将对隧道施工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此一来不仅会造成已完成的结构物和设备损毁,也使后期治理更加麻烦,以致直接影响施工进度。结合新村隧道洞口塌方的工程实例,分析了隧道洞口失稳原因,并据此制定了塌方的处治方案,最终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某长大软弱围岩隧道的一处坍方为例,详细阐述了该坍方的原因,塌方处理方案,施工方法和处理措施,可供软弱围岩隧道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范友忠 《科技促进发展》2010,(2):103-103,67
项目中长大隧道采用本文所述的施工方案,顺利地通过了塌方地段,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而且质量均在控制要求范围内,表明该塌方处治技术是成功的,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静 《科技咨询导报》2012,(19):114-114
结合某铁路软弱围岩坍方处治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坍方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坍方施工处治方法,为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1.
隧道施工过程中未仔细调查分析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能有效开展地质指导工作,以及初期支护作生不正确、不及时,均极易打破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平衡稳定,引发坍方.文章通过对在建项目虎子岗隧道右线出口端坍方事故进行分析,探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坍方的原因,并提出处治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邹启学  胡先进  吴瑾  梁栋 《科技信息》2011,(34):431-431,433
本文针对隧道施工涌水并诱发坍方带来的危害性,对隧道涌水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治隧道施工涌水的技术措施,为同类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隧道坍方风险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隧道塌方中风险等级评价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借鉴未确知测度理论,将隧道塌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未确知系统,提出隧道塌方风险预测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分析影响坍方诱因,选取围岩级别、开挖跨度、埋深、偏压角度、地下水状况、施工水平共6个实测指标作为隧道塌方风险预测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武广(武汉—广州)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为例,构造适于隧道塌方风险预测指标的测度函数;同时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判定,得出隧道塌方风险分级的评价结果。将已建立的未确知测度评估模型应用到青山岗隧道和马鞍山隧道坍方风险评估中,并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解决隧道塌方中风险等级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可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洋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0):45-47
本文主要从水、捕虏体对隧道塌方的影响,运用PHESE2有限元软件对坍方过程及钻孔疏干排水降低水的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提出了应对该地质条件下塌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山区深埋隧道塌方机理,以乐西高速大凉山2号隧道工程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模拟塌方段围岩稳定性,对隧道塌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处治措施,并通过现场监测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段处于泥砂岩地层与灰岩地层交界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松散破碎,裂隙水的渗流使围岩稳定性降低导致隧道塌方;塌方段拱顶沉降量为177.02 mm,拱腰水平收敛量为68.21 mm,围岩变形量较大;围岩塑性区出现在上中台阶掌子面,应变最大值为3.027×10-2,将发生塑性破坏。采用大管棚+双层超前小导管补强支护对塌方段进行加固,处治效果良好,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吕伟 《科技信息》2011,(5):I0280-I0280
本文以国家重点公路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奉节至云阳高速公路项目B17合同段侨梨湾隧道塌方为例,从加固措施、塌方段千刀期支护施工、泵注混凝土填充、小导管注浆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一般隧道塌方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基于突变理论建立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突变理论模型。基于我国近300例隧道塌方资料的分析,结合隧道的地质因素、勘察设计因素以及施工因素,选取围岩级别、地下水、偏压、埋深、地质勘查、开挖跨度、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这8个主要因素作为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指标,并对这8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定量描述;在对红岩寺隧道孕险环境及风险诱因分析基础之上,运用突变理论模型对红岩寺隧道进行塌方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但由于施工单位未采取积极的风险规避及控制措施,且连续强降雨,导致发生"关门"式塌方灾害;针对发生的"关门"式塌方采用超前小导管与管棚相结合的注浆法处治方案,施工中遵循了"先加固、防扩展、后处理、稳通过"的处理原则,成功完成塌方段治理,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张永杰 《科技资讯》2014,(12):37-37
;对于公路隧道钻爆法施工的防坍方问题的处理,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关键性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公路隧道不良地质情况引起的塌方原因,并探讨了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博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1):22-22,27
本文结合某实体工程对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处治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坍方处理过程,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法,可供软弱围岩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大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软弱围岩段的塌方问题是施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某长大实体工程对软弱围岩的塌方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坍方处理过程,并给出解决该问题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