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叶舒宪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1):33-37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2.
布努瑶族的领世史诗《拉葩众》世代流传于民间,成为布努瑶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既是神话,也是历史,同史诗《密洛陀》是姐妹篇,对于研究和发展人类社会历史,开拓先进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谭高顺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7(4)
布朗族的创世神话对世界和人类的产生作了描述,认为世界最初由“云”、“雾”组成,爆炸之后产生世界,而人类由神人创造或是由某种具体物质变化生成。具有朴素的、辩证的思想萌芽,体现出原始思维的独特性和认识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4.
陆莲枝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0,(5):23-26
翻译是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的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语际转换。要成功完成从壮语到英语的翻译,深入正确解读壮语原著是基础,把握好英译的总体性原则是关键。《布洛陀》歌颂了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壮族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具有鲜明的口头传唱特色,反映了壮族先民的艺术思维,通过英译向世界推介该史诗必须把握两大原则:深入理解原作,展现史诗原貌;缩短语言差距,推介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的《遮帕麻和遮咪麻》,是阿昌族目前最完整、篇幅最长的创世史诗,又是一部原始宗教巫师的诵词。普通民众在建房、迎候亲戚、娶亲迎候媒人时要一边舞跳窝罗,一边歌唱之。诗长一千四百余行,描写了创世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创世、天公地母传人种、补天治水、妖魔乱世和降妖除魔的壮举。遮帕麻和遮咪麻传说的唱诗和白话故事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取材于阿昌族古老的开辟神话和神族争战神话,反映了阿昌族原始的神鬼观念和信仰,充分凸显了阿昌族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原始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陨铁从空中降落,被初民理解为天神恩赐人间的圣物。金属起源于天界的神话观在铁器时代成为支配性的意识形态。通过考察欧亚非三大洲数十个民族或族群的铁器、铁匠神话及相关成年仪式、秘密社会,阐明由人类文明催生的一种物质(铁)生产在人类精神领域引起的巨大回响:由铁的冶炼铸造为原型的创世神话和重铸世界秩序神话;铁匠之祖来自天国的信仰;铁匠与至上神的关系;铁匠与巫师、萨满、酋长、医者、歌手、诗人、国王的身份混同关系。通过铁这种特殊物质的叙事,从一个侧面梳理出神话在人类文化编码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7.
秦红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8,(1)
神话嬗变为哲学,实质上是世界主宰力量由神向人类的回归过程。中国神话里的神性具有神性善恶分、神性与仙气混杂、神性崇高三个特征。儒道两学风格、体系的形成与神话里蕴含着的神性美德和理想治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立江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3):30-35
神话与历史,通常作为相互时立的两个概念和学科而被提及.最近二三十年,西方史学界,尤其在后现代新史学,在叙述史学的启发之下,出现了"神话历史"(Mythistory)这一术语."神话历史"的出现,既体现了历史文学性的叙述与结构形式一面,也表现了诸如历史人类学之强调文化内容的一面.作为对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反拨,神话历史更加强调历史的文化认同性,而不是对于史料的客观分析之科学与事实.这是一种纵贯西方史学的实践.从希罗多德开始到维柯的奠基,布克哈特还有本雅明等历史学家的推动.以色列历史教授约瑟夫·马里在其<神话历史--一种现代史学的生成>一书中论述了整个"神话历史"在西方的发展脉络.对于把握这一概念的历史内涵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位俭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4)
从抗战到十七年文学的传奇英雄和神化形象谱系,逐渐显露出神圣叙事的典型特征,这标志着现代文学重心的巨大偏移:弃绝烟粉、突出教化、强化冲突、导俗入圣.革命叙事(从英雄传奇到阶级斗争故事)在把新的文化理想寄托在一系列英雄形象上,向民间借用语言、象征和想象方式的时候,已经为集体无意识打开了广阔的通路. 相似文献
10.
高红梅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9)
小说与史诗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黑格尔与巴赫金都从这个角度探讨小说本质。二位学者的理论代表了小说与史诗关系不同的两面,一面是小说的历史,另一面则是未来;一面是对史诗的继承,另一面则是背叛。 相似文献
11.
金立江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1):38-41
西方的希腊神话研究从早期的口传到理性萌发后的“神话”同其它学科分立的范式,在近代以降的中国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神话历来被认为有“历史化”的特点,从近代到现代,国内外的中国神话学者们不断地关注此一问题。闻一多的“志”与史及诗关系的研究,叶舒宪的诗与寺、瞽同史关系的研究把这一问题带入新的领域。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类早期时代,文字产生以前,口传神话同史的混生是中国神话的最早样态。神话历史化是西方观念对中国材料的框定。神话分化出历史是中国神话同历史乃至文学关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秦红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0,(2)
中国哲学里的天人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物我一体的自然化、人敬畏天的宗教化及人反思天的哲学化三个阶段。与其相适应,天人关系也分别表现为天人相通、天尊人卑及天人合一、天人相分。这一文化嬗变在实质上乃是人类理性的进步和现实社会制度变迁的折射。时至今日,仍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舒宪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3):14-24
文章研究宗旨:从古汉语的早期文字使用中,寻觅来自口传文化和宗教神话观念的三组关键词--"告"(诰)字组与"各"(格)字组;"假"(嘏)字组.据此分析和还原神圣言语活动在古人生活和意识中的地位、作用,给在后代书写文明中被遮蔽和遗忘已久的"文学发生"问题,确认中国的"神话历史"之神圣叙事之由来,对<尚书>所代表的华夏"史书"文体之由来,打开一种知识社会学的重新理解之途径. 相似文献
14.
唐卉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4):24-29
《古事记》、《日本书纪》中记载的神话历史可追溯到绳文时代的远古源头,当时的女神崇拜展示出日本独特的恋母文化之根。文章从考古资料中的女神土偶入手,结合日本从母系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的史实,探讨日本神话中的母神原型,以及神话历史叙事中普遍呈现的女性中心世界,为日本文明特有的文化恋母现象找到源头和生成依据。 相似文献
15.
咸成海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8,20(2):112-116
作为柯尔克孜人重要的文化符号,《玛纳斯》反映了柯尔克孜人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史诗中的英雄自古便受到柯尔克孜族的敬仰和膜拜。史诗真正始于玛纳斯的横空出世,围绕英雄的横空出世——这个开天辟地的大事, 整个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生活长卷徐徐展开和呈现出来, 英雄的出世和他戎马倥偬的一生, 实际上反映着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尤其是社会生活习俗为中心的精神文化被本民族全体成员体认、内化、弘扬、升华的过程就是民族认同的过程。社会习俗文化为民族认同提供文化基础和情感纽带,社会习俗文化与民族认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2):37
如同人类乐意憧憬未来一样,人们也非常愿意回望久远的洪荒时代,探究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创世神话是人类童年的回忆。追忆人类的童年,自然要研究民族的创世神话。每个民族因自身生存的环境不同,谋生方式不一样,他 相似文献
17.
叶舒宪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2,(2):14-22
现代性的教育制度将神话学放在文学专业内,其研究对象以文字书写的神话文本为主。20世纪后期,受到文化人类学知识范式的影响,国际的神话学研究格局大致经历了两次拓展性的变革,即在原有的文学性的文字文本的神话研究之外,拓展出非文字的神话研究:口传神话与图像神话。文章将这两种学术取向概括为"人类学转向"和"考古学转向",说明其对神话研究格局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8.
伍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4,(2)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分析方法 ,结合瑶族史诗《密洛陀》 ,对瑶族作家蓝怀昌的长篇小说《波努河》里人物形象的原始意象作初步探讨 ,以感受远古人类民族文明与当代文化艺术之间脉脉相承可谓类似或相应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陈金星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2,(2):23-27
约瑟夫·马里在《神话历史》中提倡一种"现代史学"——神话历史,通观全书,神话历史是一种叙事模式,主张"体认神话",探寻历史意义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还主张运用"神话手法"。约瑟夫·马里启示我们在现代历史和生活中发现神话历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