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小说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几乎汲取了前代所有其它文体样式的成就,于古典诗歌中尤其受益良多。“意象”是探讨古典诗歌艺术的重要范畴。“意象”在古典小说作品中的具体呈现形态,最突出的就是“意象化情节”。“意象化情节”充分利用“意象”在小说情节结构中的作用,除了兼有“意象”主客交融、虚实相生的优点外,还具有动作性与表演性,是小说情节演进中的一环。“闺怨”是古典诗词的传统题材,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意象”景观。古典小说尤其是人情小说经常涉及“闺怨”这一传统题材的描写,当然也会自觉借鉴古典诗词已有的艺术表达成就。本文试图以《金瓶梅》、《林兰香》为例,探讨古典小说中“闺怨”的“意象化情节“建构。  相似文献   

2.
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完整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也就是要达到作品内涵与艺术表达语言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正确理论的形成等,都要通过语言来实现。因此,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经常运用和必须运用的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训练和表达,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工作。 艺术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反映客观现时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干各种事物的不同,艺术在其内容上表现的形式和手法也不同。艺术在教学中的体现之一,就是语言与目光、面部  相似文献   

4.
“装饰”是自然形象的浓缩与升华,形象装饰与意象装饰是装饰手法的两种概念。象征化的装饰从古就有,原始时期的图腾就是一种象征艺术。西方的现代派艺术中也常常用概念化的形象表达抽象思维。中国古代的禅宗与道教对传统装饰影响也颇深远,民间装饰用极抽象的形象表达人们的性格和情感。现代陶艺离不开装饰,装饰的象征化使现代陶艺更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作历时性描述来阐明:西方现代艺术在选择和改造媒介方面是在传统艺术狭义媒介的基础上,不断向广义媒介扩延的过程;同时论述艺术家在选择和改建媒介上对艺术观念建构的意义,即不断扩延的物质媒介使得艺术家的艺术观念、精神活动得以完整表达。  相似文献   

6.
冯韬 《科技信息》2010,(33):165-165
绘画节奏是一种根据人自身情感表达需要,产生于人的审美创造活动之中,利用绘画艺术的种种媒介创造出来的节奏。中西传统绘画在线、明暗、色彩和肌理等造型要素节奏的运用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笔者认为其主要是由于绘画工具的不同以及思维模式的不同这两方面原因所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雨由自然界的表象上升为艺术意象后,往往成为涂抹着诗人浓烈感情色彩的一种意象,这或许也就是荣格所说的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原始意象吧。本文从雨给人带来的愁苦和欢乐两种不同情绪来分析古诗词中的雨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文化都拥有自身的特色,在人们成长过程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想象力等多个层面,这就导致不同国度的人们在面对同一事物的过程中将会拥有不同的态度,也将看到事物的不同层面和角度,更主要的是会在头脑中形成完全不同的联想,这就是文化意象。近年来,电影业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促使世界各国的文化进行了更好的传播,而在对西方电影文学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文化意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文学的一生是在孤独中探寻着美,在自我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中不断挣扎和抗争的一生。其散文集《断肠亭记》中所呈现的三个意象群体:自然景物意象、文化情怀意象和人物风情意象不仅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品位,也表达了他淡泊、雅致的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10.
“视觉思维”是20世纪后期,由美国德裔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mheim)研究和阐明这一概念的,他认为视知觉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视知觉与思维是统一而不可分的。我们可以这样界定他所说的视觉思维:即借助于视觉,以视觉意象为操作单元,在观看、构绘和想象三方面能力的相互作用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这里的视觉意象包括直观的知觉形象、记忆意象及想象意象或日心理意象。本文主要对阿恩海姆的艺术作品色彩分析的模式进行模仿,以求能寻找到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表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建安诗歌中运用风这个外物景象较多,而且都着上了诗人强烈的悲凉慷慨之情,由此构成“悲风’’意象。建安诗歌的“悲风”意象具有抒情的多样性和形象性特征。这一意象的形成与建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追求密切相关。“悲风”意象是建安文学的特色之处,也是建安风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主张生活就是艺术,生活与艺术的中介是自然。他认为物与人一样,都具有物尽其性的特点,因此,在人性与自然物性的观照、置换中,产生了艺术。尽管这种观点道出了诗性思维的某些真谛,但也明显抽去了人性的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学既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呈现,也是人类在生存困境中所进行的精神突围。在这种精神活动中,始终灌注着自由的理想。西方文学精神发展的历程表明,西方人文主要以“理性观照”和“神性启示”两种方式达成自由。“理性观照”是以人的实践活动来求得人的解放与自由,这有理性主义与物体主义两种表现形式;而“神性启示”则在关于人生存的追问中,将人放在超验语境中言说人的存在,它呈现为上帝启示信仰和精神超越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朱红卫 《科技信息》2012,(2):281-281,283
在多媒体画面的设计中,人们往往忽视艺术的运用,本文从构成多媒体画面的静止画面、活动画面、文本呈现、声音呈现、交互功能运用等方面,来分析多媒体画面设计的艺术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孙月红 《海峡科学》2005,(11):20-21
企业技术创新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技术进步。它的实质就是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造的最新成果物化为新产品,使之成功地达于市场并有效地占领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的整个过程。因此,技术创新活动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说它是个理论问题,是因为不少理论工作者仍在不厌其烦地积极研究探讨这一问题,试图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寻求最佳的选择途径,并为能够有更多的企业正视该项活动而鼓与呼。  相似文献   

16.
李晔凌 《科技资讯》2006,(20):34-34
陈设也叫摆设,是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一个重要内容。艺术陈设包括的范围内容广泛,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艺术陈设时属于表达精神特质的媒介。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的艺术化;生活方式的意趣话;精神层面的多样化艺术陈设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到的体现,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语文学习的自我意象及意义美国心理学家乌尔兹指出:“不管我们意识到与否,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幅自我的‘蓝图’或自我画像。”自我意象就是这幅蓝图或图像,就是我是怎样一种人的自我感觉和判断。作为学生在内心自然都有这种对自己各门课程学习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评定。其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我感觉和评定,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学习的自我意象。调查表明,初中生在语文学习的自我意象中  相似文献   

18.
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之所以具有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正与其意象艺术直接相关。华兹华斯不仅讲究一切的感觉、感情与思想都以意象出之,并且讲究对意象本身的艺术化处理,让意象呈现出流动性、整体性、繁富性和连绵性,并以此开创出英国诗歌意象艺术的新格局。意象正是华兹华斯诗歌艺术的核心环节,也是毕其一生的其诗性、诗心、诗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意象的创造,贯穿于杜甫诗歌创作的全过程。本文旨在发掘杜甫诗歌中的马意象,通过勇马与袁马意象的分类。归纳分析其产生与形成的个性化、人格化象征,进一步探究杜诗中马意象形成的原因及审美特征。即自然美和德性美的历史传承以及异质同构的审美转换。最后,通过对这熔铸着深厚时代情绪与人际遭遇的个性化、人格化意象的分析,从中体察观照出诗人的理想人格与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意象他,如高楼、明月、芳草等。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是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黄昏是诗人们借景生情的重要媒介,其内蕴丰富,并丰富了我国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纵观我国古诗词,诗人们总是运用黄昏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在我国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主要蕴含三类情感,即男女间的相思、游子们的思乡以及文人墨客的迟暮之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