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稷是周人传说中发明农业的文化英雄,后稷神话体现了高襟崇拜、社稷崇拜、始祖崇拜等郊祀制度的基本类型。后稷的感生神话孕含了原始农业祭时代的高襟求子秘仪;姜媚、后稷之得名与原始祭祀中的农业神话关联很深,成为社稷崇拜的对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至为密切,后稷又被尊为“天官”、“灵星”以配上帝;在武王伐商之后,后稷由周人庙祭的始祖而成为郊祀对象,与祖先仪式性的沟通成了国家宗教的中心。周人赋予后稷的诸多宗教功能用来证明王权来源之神圣性及统治的合法性,这一点在出土儒家文献中有简要的阐明。后稷神话与仪式已经孕含了后世国家祭祀礼仪的雏形。  相似文献   

2.
流传在苗族民间口述史中的蚩尤神活及其由此神话建构起来的传统文化通常从一些习俗仪式中就可找到相应的印证。本文通过蚩尤神话中流传在苗族民间的一些民俗仪式现象说明这些民俗文化在展演口述史中的社会记忆时,也透视出神话在民俗文化中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卵生神话的产生与太阳崇拜思想、鸟崇拜思想、稻作文化有关,但是,笔者认为它更与鸟崇拜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朝鲜古代鸟崇拜思想与卵生神话是独自发生、发展的,并非。南方流入”。朝鲜古代卵生神话是原始狩猎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可分为南北方卵生神话。稻作文化的传入推动了朝蚌卵生神话的演化,丰富了朝鲜神话元素和象征体系,并促使南北方神话在原型结构上进一步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4.
原始神话以意象的方式充溢于《诗经》之中,具体可分为高禖神/社神、高唐神女、汉水女神、田祖、牛郎、大禹、后稷、商契、岳神、旱魃、植物、动物神话意象,它们分别来源于创生神话、女神神话、自然神话等。由于神话自身的因素以及文学活动的“自主选择”,这些神话意象以直接化用或间接转用的方式援引入诗,并在诗歌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一是增添浪漫主义气息,二是丰厚诗歌史蕴。  相似文献   

5.
在阿尔泰语系赫哲、蒙古和柯尔克孜等民族中,民间流传着母题情节基本相同的月亮斑痕神话,其中的诅咒语言巫术以及月亮攫去小女孩或小媳妇的母题来源相当古老。上述诸民族月亮斑痕神话是在这些原始的语言信仰习俗和神话观念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演进的。  相似文献   

6.
苏焕莉 《科技信息》2010,(20):I0381-I0381
长久以来,人类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探索.东方和西方从地域上讲相隔甚远,文化背景也差异很大,可是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却有很多的相似性,而这种神秘的相似性一直暗藏着人类无法触及的真相,同时也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原始意象.本文拟从东西方人类起源神话中探寻相似性,以解读人类文化源头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东巴神话作为古代纳西社会的"遗留物",保存于东巴经中,并以活的形态至今还在东巴祭祀仪式中使用。本文从东巴神话的形态、功能、载体等方面探讨东巴神话与东巴祭祀仪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神话悲剧,是原始先民以其特有的幻想和想象方式,对中华民族发轫期的艺术记载。崇高的献身悲剧,以崇高的美德作为神话英雄的原动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追求悲剧,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理论的自觉意识;宁死不屈的抗争悲剧,揭示了战败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生命转换的变形悲剧,导源于原始先民死而复生的物化观念。总之,神话悲剧中的原始意象积淀在民族群体意识的深层,对中国文化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方两大民族,有着丰富且充满魅力的神话传说,这里主要将视角放在其中的创世神话部分,通过对中国的伏羲女娲创世神话以及日本的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创世神话的比较揭示中日两国文化的深层影响和互融,同时对日本女性崇拜在创世神话中的渊源也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圈有着丰富的太阳母题神话。多日神话乃其中之经典篇章。完整的多日神话包括生日、多日和征日三部分。古代典籍中均仅存片断,各民族传说中保存得相对完整。对于多日神话原型和寓意的阐释,“酷热干旱说”、“十干历法说”、“诸日部族称王说”等都不够圆满。其实,这个神话保存了古代先民的原始记忆,是对远古时代“幻日”这种自然天象的一种幻想性解释。最新的“多日并出”现象为之提供有力的证据。这个神话的深刻寓意则与原始宗教有关,它折射出我国古代先民自然崇拜中的日神信仰。  相似文献   

12.
麽经神话以宗教典籍形式记录并传承了壮族民间信仰,而民间信仰则是麽经神话产生的基础。从壮族民间的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的角度来分析麽经神话与壮族民间信仰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分析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产生的原因来解读麽经神话的内容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壮族麽经神话文本的考察,可知麽经神话与民间信仰的关联存在如下几种情况:直接反映、重新解读和转化。  相似文献   

13.
白族的龙母神话是白族龙神话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以<九隆神话>为其族源神话,其中就有了始祖母崇拜的因素,是白族龙母神话的肇始.随着<九隆神话>的发展和流传,龙母神话在民间也发生了各种变异.从龙母神话的文本出发,试图解释白族龙母神话的流传和变异的过程;进而对龙母神话变异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满族神话是满族先人在远古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社会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最早的以口头叙事形式出现的文学。本文通过对满族广为流传的神话进行研究,总结出满族神话中出现最多的是对女性、灵禽以及火的崇拜,这也呈现了满族神话独特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5.
壮族有一种可称为崇智的文化根系 ,表现为对智慧、灵活、机敏的企盼和崇拜 ,这种文化根系在壮族的古代神话中有一系列的原始意象 ,以后又发展成为歌圩这类智慧文化的绿荫和形成刘三姐智慧型的典型形象 ,以至形成壮族特有的文化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6.
散落在《庄子》中的神话材料通过考据与推理均可还原为神话原型,鲲鹏、浑沌、大木和神人为四大代表意象。庄子的神话思维借由意象而寻绎,亦随意象的走向而展开。庄子对神话的选择和锻造较为彻底地超越了传统的神话思维模式,其对神话的审美追求与神话式寓言的创作实践,体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与文学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7.
神话——仪式学派是神话研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影响至今还在民俗学、文学、戏剧等许多方面存在。我们对这个学派加深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论述了神话——仪式学派的发生和发展,该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和理论特点,并说明了它的学术影响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盘瓠神话是著名的南方少数民族族源神话,其中的人犬婚姻、葫芦崇拜和后代族内婚配有南方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民族神话天然地与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相同的文化认同维系着民族情感,盘瓠神话自然也是如此。同时,审视异域神话,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神犬图腾的神话信仰也广泛存在于世界其他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之一,羿神话在先秦典籍中,被记载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或将羿视为射日除害的远古英雄,或将羿论作荒淫残暴的有穷国君。这种歧义性,是羿神话发展、演变过程中羿意象的增殖与变形,更是历史因素和意义的多重累积,从而使羿神话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杨芳 《科技信息》2007,(16):10-11
神话是古代人们利用超自然的力量解释自然界事物,是人类生活经历的隐喻式表达。在《所罗门之歌》中,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有机地将其小说创作与神话融合在一起。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探讨小说中的神话原型与模式,论证莫里森通过描写黑人民族的神话与仪式,表达非裔美国人对非洲文化遗产的继承,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对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