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足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而足阶级社会的生产方式,但它不是奴隶制生产方式。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直接生产者,其身分、地位和奴隶制中的奴隶有着本质上的区別。在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属性时,要弄清亚细亚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前资本主义时期在印度、俄国、中国等落后的农业大国中曾经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它是一种没有土地私有制;自给自足的村社制度;由中央集权的政府承担农业上人工灌溉,修建和管理公共水利工程,交通道路的任务的原始所有制的形式。正确的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暂时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和存在的基础,论证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最初阶段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亚细亚生产方式三论之一、之二两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既非原始让会的生产方式也非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的理由作了论辩。接着要探讨的便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归属于哪一种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较为允当的问题。从逻辑上说,既然马克思把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都认定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对抗形式的一种,那末,无论把亚细亚生产方式说成是原始礼会的、奴隶制的或封建制的生产方式的说法,都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这是无庸讳言  相似文献   

5.
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历史概念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写的序言中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理论界和历史界有过许多争论,至今仍然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看来这个争论还将长期继续下去。目前在我国史学界和者颇多的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原始社会说和奴隶社会说;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读了摩根尔的《古代社会》一书后放弃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社会概念。  相似文献   

6.
“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于一八五九年一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当时马克思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讲的几个时代。”这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首次提出。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又一再提到这一概念。那么,“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真实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其答案以马克思、恩格斯之间于一八五三年的几封通信以及马克思的两篇文章中可以找出。现将其真实内容以及马、恩对东方的看法简单概述如下:第一、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但东方各民族为什么没有达到土地私有制……,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和土壤的性  相似文献   

7.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实质究竟是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直到目前,争论仍未彻底解决。因为这个问题既涉及到东方古代社会的性质问题,更涉及到是否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规律性学说问题的探讨,从而使这场讨论具有国际性。本文仅欲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规律性学说为指导,着重对半个世纪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国内外论战中的各种主要观点,进行综合评述,并对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中,多数学者力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阐明自己的观点。但也不可否认,自八十年代以来,曾出现了一种倾向,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不重视,有的甚至公然发表违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过一段涉及生产方式发展历史的著名的话,现在通行的中文译文如下:“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段话经常被人们所引用,但对这段话的理解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一部分同志  相似文献   

9.
夜郎是存在于2000年前中国西南最大的一个方国.夜郎的社会性质不属于奴隶社会.她并不具备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注意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对于贵州及其周边这样一个特殊地方,我们应不受欧洲发展普通模式的束缚,寻找对于夜郎社会的更加合理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10.
古史分期的讨论存在一个前提 ,即认为“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当然符合这一规律。问题在于证明这一规律或发现这一规律具体的时间表。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看 ,“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历史的视角或尺度 ,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应从实际研究中得出结论。比较研究的视角是一个敞开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进步内在要素中的根本要素的理论,表征着生产方式是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合理尺度。生产方式作为评价社会进步的合理尺度,实现了价值尺度与历史尺度的统一,它与人的尺度并不矛盾,也不与生态学尺度相冲突,并不否定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12.
汉族移民的进入使闽粤赣边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刀耕火种的原始落后面貌,带动当地土著从原始部落社会一跃而进入封建社会。客家民系形成后长期存在的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宗法制土地所有制决定了其独特的以家庭或家族为主要生产单位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促进了血缘家族社会的形成,而随着客家地区人口增殖所带来的生存压力,又形成半农业半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并直接导致客家人走出山门。走向世界,促进了客家地区对外交流的频繁。客家地区独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既是客家社会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客家文化形成、发展和成熟的最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亚细亚”式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模式、礼仪文化的形成。在殷周宗法制的背景下,礼制的完善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确立。基于《周礼》的早期冠服礼制体现了效法“天地之德”的伦理精神。“礼”文化在春秋后期的内在转向(从“礼仪”到“礼政”)进一步对古代服饰提出了“人伦之德”的德行要求。从而影响了古代服饰成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一种思想道德的附庸,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生产方式是技术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统一。反映劳动过程技术条件的方面,即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可称为技术生产方式;反映劳动过程社会条件的方面,即劳动的社会组织形式,可称为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是通过生产方式这个中介来实现的,即生产力决定技术生产方式,技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遍运用,人类社会已经逐步键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不断的打破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生产生说的各个领域当中,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的印证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名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信息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信息技术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道路运输信息化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我国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格局,极大地提高了道路运输的时效性,推进了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16.
理性地看,伦理道德本乎“内心”以及本乎“神授”之说显然是蒙昧的,而功利主义原则作为伦理道德的基石可能更加合理。至少,理性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制度已经现实地推进了社会人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亚细亚2000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系统为例,介绍了正在发展中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及其典型系统配置,分析了该项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视音频编辑向非线性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资本主义概念的再认识,提出了“社会性质的资本经济”概念,并指出这一概念对探索适应和促进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生产方式、解决所有制改革深层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大力发展社会性质的资本经济;发展社会性质的资本经济谘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9.
推广和应用叠合板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确立住宅产业化的建设框架,尽快改善目前建筑行业的结构体系,建立以建筑主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使生产方式转换为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工业化产业链条.通过技术创新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是构建节约型的住宅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扭转住宅建设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地理因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基础,并进而孕育了由经济基础决定着的政治文明。在分析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地理因素差别的基础上,从文明道路和行政体制两个方面阐释在地理因素影响下的古希腊与古代中国行政体系的相异之处,进而推演出地理环境在生产方式以及跟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作用巨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