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陈村水道航道整治对该区域水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预测陈村水道整治工程的主要水污染因子对评价区域水质量造成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为制定防治措施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质预测模型对陈村水道水质进行预测.结果:在河流的横向分布上,疏浚工程产生的悬移质污染可扩大至河流的对岸水域.纵向分布上,工程点由1艘、2艘挖泥船厂施工时,距离排污口50m处,悬浮物(SS)质量浓度增值最大分别为196 84、228 12mg/L,已超广州市污水排放标准;施工期悬浮物对沿线水厂吸水口的影响:对紫坭糖厂水厂几乎没有影响,对钟村水厂及碧桂园水厂有一定的影响,对西三水厂影响相对较大.营运期船舶污染物排放量以含油废水增加量最大为11 35%,生活污水及垃圾次之,均为11 32%.结论:疏浚工程所引起的SS对河道水质的影响是暂时的,陈村水道整治工程完成后,有利于改善水动力条件及水道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浅谈供水管网水质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供水过程中管网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管网供水水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忻州市进行的关于水务一体化的调查,揭示了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行的分级、分部门的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即建立集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一体化管理的水务局,统一管理城乡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梁卓  季日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1):9306-9313
为了预测矩形渡槽坡度与水温的变化关系,避免渡槽在冬季输水期出现冰害现象。以西北地区某渡槽工程为背景,利用稳态热传导理论,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牛顿冷却公式、对流换热公式以及曼宁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结论:(1)当流量不变时,水温随坡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坡度达到1/1100时,水流出口温度到达最小值,在设计时应当避免。(2)当水深不变,坡度减小2.4倍时,水温下降值增大约1.6倍,可以看出,坡度变化对水温的影响比较明显。当水深为1.5m,环境温度为-17℃,设计坡度为1/1300时,水流出口温度低于0℃;环境温度为-25℃,设计坡度小于等于1/750时,水流出口温度低于0℃,因此在渡槽设计时,应结合修建地区的输水流量或水深来设计最优坡度。  相似文献   

5.
三峡蓄水后开县城区污水排放对小江水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水库蓄水至175 m后,开县城区江段将成为三峡库区内为数不多的湖泊型水库,水质污染存在严重恶化趋势.文章运用二维水动力学水质模型和均匀混合型湖泊COD水质模型,模拟计算了开县城区污水处理前后排放对小江的水质影响.分析表明:污水不处理直排会导致小江水质严重污染;污水达标处理后,在丰、平水期小江水质有明显改善,可控制在水功能区划的标准范围内;但枯水期,则无有效改善,小江水质仍超过水域功能的控制标准.为确保小江总体水质良好,必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同时在枯水期必须采取其它措施控制污水排放.  相似文献   

6.
镇江市饮用水中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镇江市区的饮用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自来水和地下水,以及自来水中的直供水、水箱水、水塔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7.
多年以来,水利工程水费一直在低于成本内运行,制约了水管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引出"水费成本收费可实现度"这个概念,试图解决水利工程供水计费标准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水资源实施战略保护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 ,但因其自然特性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亦存在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和水的生态环境问题 .文中提出了保护水量、保护水质、保护水的生态环境的战略模式 ,论证了福建蓄水工程供水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及发展生态型蓄水工程的模式 .福建全省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 4 79× 1 0 8m3 ,这个物理量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  相似文献   

9.
论生活饮用水水质与卫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用水的安全与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饮用水水质标准为人们提供了直观的水质依据。以太原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为例,说明目前城市集中式供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可以满足人们正常的生活需要,建议使用处理后的地表水。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开发和保护地下热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南温泉背斜及邻近地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和水动力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温泉地下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区在与南温泉背斜为一个统一的地下热水系统的褶皱构造的铜锣峡背斜北端大巴山地区,地下热水由北往南流,南温泉背斜两翼、南北端的地下热水均有水力联系,整个南温泉背斜地下热水为一个统一的地下热水系统.背斜各地下热水开发点,应统一规划热水的开采量,避免由于各自为政过量开采地下热水,从而导致地下热水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此研究为科学开发和保护地下热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