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交流阻抗技术对热分解法制备的纳米铂催化电极的形貌及催化活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高清晰的电镜照片.制备条件不同,铂催化剂的形貌及其催化活性不同.当热分解温度为390℃,载铂量为6μg/cm^2时,制备的铂催化剂在电极表面呈粒径为8nm左右的纳米粒子状态,电极的催化活性最高,而且表现出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金属基氧电极材料催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的能源转换器件,受到广泛关注.其阴极氧还原反应是决定电池性能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也是制约其商业化的关键瓶颈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对于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商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简要介绍燃料电池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金属基氧还原电极材料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机理,金属基氧还原电极材料包括Pt催化剂、Pt-M催化剂、杂原子掺杂碳载金属类催化剂等,总结了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降低催化剂制备成本和催化剂制备工艺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并指出了各类催化剂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合成后未经提纯的粗卟啉、Co(OH)2和碳粉制备卟啉钴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研究了试样组成和热处理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薄层电极结合循环伏安法和单体燃料电池I V特性评价了所制备的电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热解聚苯胺涂层的Mn Co2O4颗粒制备出Mn Co2O4/N-C材料,即一种新型的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APEFC)阴极非贵金属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得到了一系列的Mn Co2O4/N-C催化剂,对其进行XRD、Raman、XPS表征和LSV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900℃,Mn Co2O4质量分数为15%时,Mn Co2O4/N-C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氧还原反应起始电位为0.90 V;该催化剂中石墨型的碳和氮含量最高,这是其具有较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双功能氧电极催化剂LaNiO3掺杂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双功能氧电极催化剂LaNiO3及其B位掺杂不同比例的Co和Fe系列,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定性,并采用稳态阴阳极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方法考察了各种催化剂的氧还原和氧析出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钙钛矿型催化剂LaNi0.8Fe0.2O3和LaNi0.8CO0.2O3用在双功能氧电极上具有良好的双向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合溶剂法合成了中位噻吩基取代的卟啉,液相法合成了噻吩基卟啉亚铁(T(2-Th)PFe(Ⅱ))化合物.以T(2-Th)PFe(Ⅱ)为前驱体固载到活性碳上得到T(2-Th)PFe(Ⅱ)/C催化剂.用透射电镜对催化剂表面进行观察,旋转圆盘电极探讨合成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研究催化剂催化氧还原性能,将最佳制备工艺下得到的T(2-Th)PFe(Ⅱ)/C催化剂与30wt%Pt/C催化剂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卟啉均匀分散在活性碳的表面.600℃活化,4wt%Fe(Ⅱ)的催化剂催化氧还原性能最佳.T(2-Th)PFe(Ⅱ)/C催化剂的催化氧还原性能接近于30wt%Pt/C催化剂.耐甲醇实验证明此类催化剂具有很好的耐甲醇性.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的氧化剂对碳毡进行处理,发现经KMnO4处理的碳毡电极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最好,并用电化学方法得到了碳毡的真实面积为其表观面积的266倍.用混合液相法成功地合成了SbCl5-石墨层间化合物,发现Sb-Cl5-石墨层间化合物可以膨化,且膨化倍数明显地高于H2SO4-石墨层间化合物.膨化石墨对氧还原的催化作用和石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催化剂(Ag,Pd和Pt)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催化活性,通过原位还原法将催化剂选择性沉积在碳纳米管(CNTs)负载的SnO_2表面,制得相应复合催化剂,同时制备了将SnO_2溶解处理的催化剂以作比较.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SnO_2可显著改善贵金属催化剂ORR催化活性,表明利用SnO_2提高表面负载金属催化剂ORR活性有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恒电位法在Ni上直接电沉积Pt和Pd,制成Pt-Pd/Ni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在Ni片电极上电聚合导电高分子聚苯胺(PANi),然后利用恒电位法在聚苯胺薄膜上制备了聚苯胺载Pt-Pd复合电极(Pt-Pd-PANi/Ni).采用线性伏安扫描法、交流阻抗法、扫描电镜、能谱方法对电极催化剂进行测试表征,实验表明:将Pt-Pd沉积在聚苯胺上,增加了Pt-Pd颗粒的分散度,Pt-Pd的利用率得以提高,Pt-Pd晶体颗粒大小为1~5 μm.在相同的Pt-Pd载量下,Pt-Pd-PANi/Ni电极比Pt-Pd/Ni电极对氧还原的催化性能更好.在Ni片上沉积聚苯胺5个周期后再沉积Pt-Pd 600 s时的Pt-Pd-PANi/Ni电极对氧还原的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氧阴极还原法制备过氧化氢的工艺过程中,作者对碳电极进行了疏水处理,并利用正交设计对不同方法处理的碳电极以及恒电位值、电解液浓度等条件安排了试验,认为在参加试验的碳电极中以疏水气体熏蒸的电极为好,同时探寻了上述诸因素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酞菁铁—表面活性剂薄膜修饰电极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酞菁铁(FePc)掺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的氧仿溶液,并涂布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待氯仿挥发后即制得FePc-DDAB薄膜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KBr溶液中该薄膜电极有2对还原氧化峰,第1对峰的Epcl=-0.64V,Epal=-0.29V(vs.SCE)第2对峰的Epc2=-1.04V,Epa2=-0.94V着重探讨了第2对峰的电化学行为,估计了该体系的电化学参  相似文献   

12.
酞菁铁催化氢醌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共溶剂存在下的酸性水溶液介质中,酞菁铁(Fde)催化氢醌(HQ)氧化的活性;考察了不同来源的FePc的活性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初步研究了FePc催化氢酿氧化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FePc的催化活性和FePc的表面结构及共溶剂有关;活性较高的FePc样品其结晶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iron phthalocyanine (FePc) and cobalt porphyrin (CoPp) on inner pressure and cycle behavior of sealed Ni-MH batter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morphology of battery electrode was observed by SEM.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of floating-charge/discharge battery was also measur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FePc or CoPp to the alloy electrode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decrease 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battery during the process of charge and overcharge. In contrast to CoPp, the battery with FePc exhibits a slower capacity decay and a smaller overpotential at the same charge-discharge rate. As an electrocatalyst, FePc may more effectively speed up the reduction of oxygen, and decrease its reduction potential. As a result, the charge process is accelerated, the gas evolution is reduced and the pulverization of electrode materials is slowed down.  相似文献   

14.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发展迅速。具有催化功能的纳米二氧化锰材料更是在电催化领域应用广泛。文中采用通过溶胶-乳状液-凝胶法制备了纳米MnO2,探讨了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凝胶剂(三乙胺)的用量对纳米MnO2形貌、粒径和分散性能的影响。随后,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含量对空气电极阴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催化层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采用溶胶-乳状液-凝胶体系,在油∶溶胶为4∶1,乳状液∶三乙胺体积比为8∶3的条件下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锰,其粒度基本在200 nm以下;采用该二氧化锰制备的空气电极,电极催化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层中催化剂、活性炭、60%PTFE乳液、助剂的比例为3.0∶2.0∶6.82∶0.05.配合使用80目导电镍网骨架用,合适的防水透气层,在7 mol/L的KOH电解液中,氧还原电流密度最大,可达197.4 mA/cm2,可以形成最大的生氧量68.3 mL/min,性能稳定的溶氧制氧电极。  相似文献   

15.
研究原电池型氧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性能,对传感器所用电极、电解质的性质和浓度进行了选择,以可极化金属为阴极,以不可极化金属为阳极,并对不同膜覆盖下的传感器进行了性能测试。运用催化和电化学原理研究了氧传感器的作用机制,分别对不同电解质溶液、不同氧浓度和不同温度下氧还原的极化曲线进行研究,得到了有关氧催化还原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参数,进而对这些参数进行推断分析,可以得到在酸性溶液中,低电流密度区和高电流密度区氧还原反应的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6.
负载型光催化剂还原Cr6+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新型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进行光催化还原Cr^6 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光催化还原过程中生成了氧气,通过测定光催化反应过程溶液中溶乳量的变化验征了TiO2光催化还原Cr^6 的机理。溶液pH值对反应有较大的影响,还原反应速率随pH增大而减小。有机物的存在对光催化还原反应有不同的影响,甲醇、乙酸对Cr^6 的光催化还原具有促进作用,而三氯甲烷、戊烷、甲苯表现出抑制作用。由于还原产物三价铬离子以Cr(OH)3的形式沉积于催化剂表面致使催化剂活性下降,可以通过用稀硫酸浸泡的方法使催化剂再生。  相似文献   

17.
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出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氧化石墨烯凝胶,并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氮掺杂石墨烯凝胶(N-G-F)。通过SEM、TEM、BET、XPS等分析手段对N-G-F的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了系统表征,使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了其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G-F的氧还原反应具有高起始电位(-0.1 V)、四电子转移的反应特征和高的动力学电流密度(9.1 m A/cm2),高于商业化Pt-C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常用的铂基催化剂易中毒、选择性差等问题,以Fe2+为模板剂控制合成了酞菁铁配合物催化剂.红外光谱测试表明,Fe2+与酞菁中的N形成了配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酞菁铁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逐渐增强,且对甲醇氧化反应无催化活性,证明酞菁铁具有较好的催化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以生物质荆芥杆为前驱体,在N2气氛的保护下经高温碳化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的N、S双掺杂的非金属电催化剂,并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和洗涤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00℃热解及40℃稀盐酸洗涤所得产物的催化性能最优:在0.1mol·L-1 KOH溶液中,一步四电子还原过程,具有优异的催化氧还原活性、抗一氧化碳中毒以及抗甲醇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空气电极氧还原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空气阴极与镍阳极组成的电解析氧装置的氧气产出量,并根据单位时间内气量与电流的关系可定量地计算出氧还原的两种历程在反应中所占的比例.试验结果表明,仅以活性炭为电催化剂的空气电极2电子途径的反应占74%,以MnO2为催化剂的空气电极,当含量达33%时,4电子途径的反应达100%.此方法可动态研究反应过程中两种氧还原反应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