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友华 《科学通报》1988,33(20):1589-1589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一系列调节因子的调控。许多事实表明,细胞增殖调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调,都将引起细胞的增殖异常,甚至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目前,除人们熟知的对细胞生长呈正调节作用的生长因子外,已从不同细胞或其条件培养液中陆续分离出一些对细胞生长呈负调节作用的生长抑制因子。我们近年来将多种肿瘤细胞与哺乳类网织红细胞杂交以分析其杂交子代细胞的恶性表型,所得到的结果一致表明,杂交细胞的恶性程度均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在哺乳类网织红细胞中可能存在对细胞增殖呈负调节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肿瘤化学治疗中的一个主要局限,在于抗肿瘤药物不能区别对待正常的与恶性的细胞.然而沙斯卡奇旺(Saskatchewan)大学肿瘤研究系的华林顿(R.Warrington)证明,在一个正常的细胞群体中利用药物治疗并结合细胞生长周期的控制,可以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一般说来,正常培养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与衰退的周期,都是有控制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CD4 T细胞体外转化获得具有下调免疫作用的双阴性T细胞(DN T细胞),利用DN T细胞预防性治疗常规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Mus musculus)模型.观察EAE造模组和DN T细胞预防治疗组两组小鼠EAE评分、体重、关键淋巴细胞因子、组织切片的区别,探索DN T淋巴细胞发挥功能的可能机制.首先诱导获得了抗原特异性的DN T细胞;其次发现一次DN T淋巴细胞的过继输注可以显著降低EAE造模的发病程度,缓解小鼠因为EAE发病而造成的体重减轻;同时和造模组相比,DN T细胞预防组脑部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略有减轻,血浆中IL-2和IL-4的分泌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最后通过CFSE增殖实验证实DN T细胞可以显著抑制EAE模型中致炎CD4 T细胞的增殖.本研究证实体外转化的DN T细胞可以减轻EAE模型的发病程度,这种预防作用与DN T淋巴细胞可以抑制致炎CD4 T淋巴细胞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HLA-G分子在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 用RT-PCR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了HLA-G cDNA, 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 通过稳定转染, 获得了高效表达HLA-G蛋白的猪血管内皮细胞(PECs)克隆. 经细胞毒实验发现, HLA-G不仅可以抑制活化人NK-92细胞对PECs的杀伤, 其抑制水平达到或低于NK-92杀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水平; 而且可以抑制异种抗原特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抑制率为59.1% ~ 88.9%. 因此认为HLA-G作为异种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的新策略, 不仅在延迟性排斥阶段起到抑制NK细胞作用, 而且在细胞性排斥阶段同样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校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自行建立的小鼠淋巴瘤SACⅡB_2克隆细胞株为无T或B细胞标志的相当于淋巴干细胞发育阶段的原始淋巴细胞,具有高度致瘤性,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或腹腔,能全部产生实体瘤或腹水瘤。本研  相似文献   

6.
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翠玲  杨巍  胡召元  刘以训 《科学通报》2005,50(21):2341-2347
颗粒细胞(GC)是卵巢中十分重要的细胞. 从原始卵泡生长启动、增殖、分化、闭锁/排卵到黄体形成, GC在形态、功能等方面都发生各种变化. 卵母细胞(OC)指导了GC的增殖、分化; 同时GC也影响OC的成熟. 有众多因子参与这个调节过程, 牵涉到复杂的分子作用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 如p38 MAPK通路可选择性调控FSH对GC的甾体生成; 而转录因子LRH-1和DAX-1在该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FSH通过促进PCNA和StAR表达及甾体生成, 诱导GC的增殖和分化; 而ERK1/2通路的激活也可能参与FSH对GC增殖分化的诱导作用. 因此, GC是一个用以研究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相互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和分子机制的十分理想的细胞模型. 本文评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万景华 《科学通报》1989,34(6):463-463
白血病是一种克隆性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目前常规血象检查,只有当体内白血病细胞增殖至10~9—10~(11)时才能检出血中白血病细胞。当白血病经化疗取得临床完全缓解后,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残留白血病细胞存在,成为白血病复发的根源。因此,对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8.
爱滋病(AIDS)的全名是后天免疫性缺损综合症,它是1981年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第一个病例时所命名的。这种病是一种新的人类传染病,是由一种单一的新近发现的独特的病毒传染的。这种病毒称为人类T细胞亲淋巴病毒Ⅲ型淋巴结病有关的病毒和AIDS有关的后病毒(retrovirus),简称为AIDS病毒。AIDS病毒是一种亚科Lentivirinae的后病毒由AIDS病毒引起的病谱很广。在感染后几个星期,病毒通常引起类似于腺热的短期急性病,继之以无症状的时期(可能持续几个月或几年),然后可能有持续减重,间歇发烧,慢性腹泻,全身性淋巴结病,进行性脑病,粟粒性结核病,疟疾,细菌性肺炎或革兰氏阻性菌败血症,更不用说CDC定义的AIDS的复杂机会致病菌感染。AIDS病毒持续感染周围血液、淋巴节和脾中少量成熟的T助手淋巴细胞,亦持续感染全部脑细胞。AIDS病毒对于极少数淋巴细胞来说是致细胞病变的(杀伤细胞),在那些淋巴细胞中AIDS病毒在几个月至几年内可以重现并引起轻度或深刻的免  相似文献   

9.
鲁林荣  郑仲承  陈兰英   《科学通报》1996,41(22):2089-2092
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受许多细胞外因子的调节。这些因子包括抗原、生长因子和细胞表面分子等等,IL-2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IL-2与IL2R结合而介导了一个信号传导级联反应,维持细胞存活,导致细胞增殖与分化。在这个过程中,IL-2除了刺激一些共同的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如c-fos,c-jun,c-myc等;也因细胞而异地激活了IL-2  相似文献   

10.
Immunocaspase-3基因转染Jurkat T淋巴细胞, 使其稳定地分泌性表达靶向促凋亡蛋白Immunocaspase-3,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该蛋白可内化进入ErbB2阳性的SKBr3乳腺癌细胞, 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进一步将Immunocaspase-3基因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 转染PA317细胞进行包装, 挑选高滴度的包装细胞株收获病毒. 用收获的病毒感染刺激分裂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 经筛选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荷有SKBr3乳腺癌的裸鼠, 观察到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 73.25%), 裸鼠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80.9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裸鼠肿瘤组织中有Immunocaspase-3蛋白分布, TUNEL检测证实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上述结果表明, T淋巴细胞分泌的Immunocaspase-3在裸鼠体内可以识别和进入ErbB2阳性的乳腺癌细胞, 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1.
BMP4对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BMPs在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在使用不同浓度BMP4诱导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基础上, 利用启动子活体荧光标记技术, 动态显示BMP4的表达. 结果表明, 低浓度(1~5 ng/mL)BMP4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而高浓度BMP4 (10~100 ng/mL)抑制其增殖; BMP4在分化的早期(1~3 d)促进神经元的分化, 而在4 d以后抑制神经元的分化; 加入BMP4的拮抗剂Noggin可以阻断其作用. 在嗅球, BMP4的主要作用可能是促使神经元祖细胞退出细胞周期启动分化, 在RMS可能为促进其增殖并维持神经元祖细胞状态, 而在SVZa, BMP4则主要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自从摩根(Morgan)等发现IL-2以来,已经有10年了,对这种重要的淋巴因子的认识正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最初发现IL-2时,只知道它与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关,因而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TCGF)。1979年国际淋巴因  相似文献   

13.
曾丛梅 《科学通报》1995,40(17):1608-1608
核纤层(nuclear lamina)是内层核膜下由10nm纤维构成的网架,是核骨架的结构组分之一,哺乳类细胞的核纤层蛋白(lamin)成分可分成3种:lamin A,lamin B,lamin C.核纤层与核膜、染色质及核膜孔复合体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可能具有支持核膜,为间期染色质提供锚定位点的功能.淋巴细胞核纤层的成分尚有争议,Rober等报道没有发现lamin A/C;而Guilly等的结果显示在淋巴细胞(T和B)分化的早期(包括淋巴母细胞,胸腺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4.
HLA-G抑制NK和T细胞介导的对猪内皮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斌  殷惠军  黄秀英  孙方臻 《科学通报》2002,47(21):1644-1649
为了探讨HLA-G分子在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用RT-PCR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了HLA-G cDNA, 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通过稳定转染,获得了高效表达HLA-G蛋白的猪血管内皮细胞(PECs)克隆,经细胞毒实验发现,HLA-G不仅可以抑制活化人NK-92细胞对PECs的杀伤,其抑制水平达到或低于NK-92杀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水平,而且可以抑制异种抗原特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抑制率为59.1%-88.9%。因此认为HLA-G作为异种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的新策略,不仅在延迟性排斥阶段起到抑制NK细胞作用,而且在细胞性排斥阶段同样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5.
漫话干细胞     
同克隆一样,干细胞技术因为其光明的应用前景和快速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为什么呢?干细胞是什么所谓“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按分化潜能的大小,干细胞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全能性干细胞,它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如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它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分离出来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的细胞系,具有与早期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很强的分化能力,它可以无限增殖并分化成为全身200多种细胞类型,进一步形成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另一类是  相似文献   

16.
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Notch是影响细胞分化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 RT-PCR检测到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表达Notch1, 其配体Jagged1及下游分子DTX1, 表明Notch信号可能调节MSC的增殖分化. Notch1胞内区(ICN)是Notch蛋白的活性形式, 通过载体介导将ICN转染细胞就可以在没有配体存在的情况下激活Notch信号. 我们克隆了ICN基因, 构建了携带ICN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感染MSC后用地塞米松(DEX)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转染ICN激活Notch信号的MSC较对照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升高, 钙的沉积增加, 表明Notch信号有促进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免疫监视”体组织的细胞的探索中,免疫学家已发现种类繁多的淋巴细胞,每一种具有特殊的功能。在正确的培养条件下某些类型的细胞可以杀死其他类型的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这些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子集和“天然”杀伤细胞。现代免疫学研究已揭示,淋巴细胞是通过释放出类似激素的物质(总称为淋巴激活素)来联系的,这种激活素可固着在细胞表面并“激活”细胞。一种熟知的淋巴激活素是由被抗原激活的T淋巴细胞释放出的间白细胞素-2(IL-2)。1980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Rosenberg组注意到,当正常人或动物的淋巴细胞用IL-2培养时可获得杀死培养物中肿瘤细胞的能力。在84年完成的一系列实验中已表明,把淋巴激活素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注入肺部患转移瘤的小鼠,肿瘤即消失;将IL-2和LAK细胞同时注入亦同样有效。在新近的一系列实验中他们发现,如将IL-2注入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信息     
EB病毒(EBV)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它与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发病有关。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不能感染除人B淋巴细胞以外的其他任何细胞,仅仅表达特异性病毒受体的成熟B淋巴细胞能在体外被它感染。这种感染可使B淋巴细胞“永久化”(immortalization)生长,产生带有潜伏EBV基因组的类淋巴母细胞系。EBV潜  相似文献   

19.
U-937细胞系来源于一种恶性生长的人类白血病细胞。这种细胞停留在造血干细胞向粒细胞一巨噬细胞分化途中某一阶段,尚未完全分化,但是仍然保留着分化潜能。由不同的因子刺激,U-987细胞可以向巨噬细胞样血细胞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 ,HIV 1跨膜蛋白 gp4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又取得了重大进展 .几个研究小组提供的实验证据证实gp41有一个潜在的细胞受体 .一个重组的gp41胞外区多肽 (aa5 39~ 6 84)以及gp41的免疫抑制多肽 (aa5 83~ 5 99)能够连接人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仅能较弱的连接T淋巴细胞 .我们发现gp41有 2个细胞结合位点 (aa5 83~ 5 99和aa6 4 1~ 6 75 ) .gp41能够选择性地抑制人T ,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殖 ,选择性地增强人MHCⅠ和Ⅱ类分子以及ICAM Ⅰ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 .针对第一结合位点的单克隆抗体和 gp41结合蛋白能抑制这种调节作用 .gp41和Ⅰ型干扰素之间存在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 ,同源区正位于gp41的第一结合位点和Ⅰ型干扰素的受体结合位点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gp41的 2个结合位点与HIV病毒感染细胞相关联 .含有 2个结合位点的多肽分别能够抑制HIV病毒感染细胞 .一个识别第二位点的单抗能广泛中和HIV_1的实验室病毒株和最新分离的病毒株 .此外 ,针对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跨膜蛋白 gp32分子上 2个同源区的抗体能保护猴免受SIV的感染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 :gp41细胞结合位点和细胞受体的研究定会对HIV病毒感染机理的研究和疫苗以及抗感染药物的研制产生重大影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