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西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文化习俗的差异问题,而习俗中的禁忌则是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运用民俗学的理论拟从禁忌习俗的产生、中西禁忌习俗的个性特征和中西主要社交禁忌习俗三个方面剖析中西方社交禁忌习俗,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从读者阅读利益需求、借阅心理需求以及作为习俗权利基本栽体的图书馆借阅规则中探寻了读者习俗权利的存在,阐述了习俗权利的概念,揭示了探寻读者习俗权利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释了习俗定义及习俗文化的特征,并依据跨文化交际学、国情学和伦理学的理论,从习俗文化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层面揭示了导致中国与欧美国家习俗文化差异的要素。认为习俗文化差异是客观形成的,没有谁优谁劣,它们的存在必将推动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最后指出要吸取欧美习俗文化的优秀因素,认同多元文化共存的趋势,尊重异域文化,忠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习俗教育是瑶族文化传承的生动形式,也是瑶族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广西金秀瑶族为例,立足瑶族传统习俗教育样式,研究节庆习俗教育、礼仪习俗教育、婚恋习俗教育对瑶族青少年形成崇尚劳动、追求美好、与人同乐、遵规守戒、感恩先人、知恩报恩、交往自由、忠于感情等道德品格的重要影响,揭示良好习俗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流变及时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泰山石敢当是石敢当的传承与发展。泰山石敢当习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俗事象;它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流变的主要时空线索与功能变化有以下四个阶段:即早期的石敢当习俗(上古——汉朝)、石敢当习俗的发展阶段(汉——唐)、石敢当习俗的变异阶段(五代——明末)、泰山石敢当习俗的兴盛阶段(明未清初——民国时期)。泰山石敢当习俗经过长期的流变,至今在中华民族精神层面上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近代湖南、湖北两省为时空背景,重点考察传统订婚习俗的变迁以及新式订婚习俗的兴起,试图从婚姻文化史的视角解读近代中国社会订婚习俗的变迁与婚姻纠纷之间的互动关系。新旧订婚习俗的冲突是婚姻纠纷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同时体现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7.
陈宁  杨为民 《科技资讯》2011,(20):225-225,227
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的人类遗产,生活习俗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民族特征,目前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和生活风貌等传统却面临着融化消失的危险。本文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给出了数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实现数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以及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在经过先辈们不断演变后一直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如今独特而丰富的丧葬文化。小凉山子差拉彝族是凉山彝族的重要分支,当地丧葬习俗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在传承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特殊的人文、历史、地理,发展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丧葬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兰州牛肉拉面俗称"牛肉面",是兰州市饮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食品之一.兰州拉面具有独特的饮食习俗,这些饮食习俗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有何联系,学者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对兰州拉面的特点、饮食习俗及饮食习俗的地理环境要素分析,发现兰州拉面是兰州人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历史的选择,其中拉面饮食习俗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兰州拉面特点和饮食习俗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旨在对兰州拉面的品牌形象做更深入了解,以便促进兰州拉面的影响力,保护兰州拉面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民间信仰习俗的地域特色(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祖先崇拜习俗 前文已论及,图腾崇拜中包含有祖先崇拜的意味,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祖先崇拜习俗逐渐与图腾崇拜习俗脱离。如此说来,祖先崇拜习俗就有着两个阶段,其初始阶段,与图腾崇拜习俗相结合,崇拜对象是有神灵的自然物;后一阶段的祖先崇拜习俗,其崇拜对象则是人——有显赫地位的先祖。当然,在前、后两阶段之间会有一个过渡时期,贵州都柳江沿岸侗族的“锡撒”,就是带有这个过渡时期特色的习俗。这里的侗族人在“祖母堂”里供奉的“最大的祖母”,是一位据传为  相似文献   

11.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6,33(5):119-123
哈萨克族婚姻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这种习俗既是婚姻习俗也是一种婚姻制度。传统的哈萨克婚姻习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西藏民居的基本布局与住房分配、民居装饰、民居修建与礼仪以及民居的类型四个方面论述了西藏传统居住习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在论述过程中,借助西藏古今居住习俗的实例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对西藏传统的居住习俗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巴马作为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一,人们长寿的原因除了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外,还有一系列与生命相关的长寿文化,补粮习俗就是其中之一。补粮习俗是巴马老年人战胜疾病、实现延年益寿的力量来源,它是老年人重要的精神依托。同时,补粮习俗为老年人创造和谐、尊老、孝老的社会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在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巴马的一些习俗在发展浪潮中逐步消失,而补粮习俗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下来,散发着独特魅力,渗透到各个民族的生活当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包蕾萍所著《独生子女神话:习俗、制度和集体心理》从独生子女神话的源起开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式比较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独生子女神话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共同发展趋势,提出习俗、制度和集体心理三大因素是导致独生子女神话的根本原因,独生子女神话是调和习俗与制度之间对立矛盾的集体心  相似文献   

15.
佛教的轮回思想、利他思想以及施舍精神贯穿于整个藏族丧葬习俗的仪式过程中,成为藏族丧葬习俗最根本的思想基础。藏族丧葬习俗主要包括卜算、施"颇瓦"法、送殡、天葬、吊祭等内容。文章指出藏族的丧葬习俗是在藏区地方性文化的时空中,按仪式顺序依次展演分离-过渡-聚合的全部过程,充分反映了藏民族对待死亡的智慧,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死亡打破平衡后,通过仪式的净化,得到新的平衡,使生者的生活能够继续。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寿县四顶山的“顸”是与东岳庙有关的道教建筑物的称谓,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山顶”的意思。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奶奶庙庙会期间的抱娃娃习俗,是当地群众对碧霞元君信仰的一种体现。根据田野调查,从许愿者、还愿者、旅游公司3个视角,针对参与抱娃娃习俗的不同角色,对“抱娃娃”习俗的灵验性、功能性、象征性、仪式性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抱娃娃习俗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认知模式,是作为文化符号嵌入民俗的。  相似文献   

17.
诞生习俗是晋中民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人将个体生命加以习俗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亦是生命周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而求子、孕育、生产、庆贺、养育等一系列养育习俗,则是民众群体间沟通和互动行为的展开,进一步建构和表演着当地民众的社会结构和完整的生命文化。  相似文献   

18.
陶瓷习俗来源于陶瓷生产劳动,它伴随着陶瓷业的产生而产生。其形成还与中国原始信仰、民间宗教崇拜及民间造神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入研究陶瓷习俗,继承和弘扬传统陶瓷习俗文化,使之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积极功能,为发展陶瓷产业服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有许多孕期习俗,包括“缝尿片”、“催生礼”、“松关”和“吃黄连”;孕期习俗中存在一些特有的禁忌,包括受孕的禁忌、孕妇交往行为禁忌、饮食禁忌及胎教禁忌。从人类学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可知,徽州地区的孕期习俗深受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寄托着徽州人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功能寓意,凸显了风俗中“红枣”、“鸡蛋”等典型文化符号的象征作用。徽卅I地区的孕期习俗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直接描写满族生活的作品,其满族民俗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语言习俗方面的满语遗存,北京话的运用,与骑射习俗有关的八旗制度,辫子、旗袍等服饰习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称谓、礼仪、育儿等方面的习俗,尤为突出。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不但记录了他早午的生活,更倾注了他对自己民族的全部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