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无线电引信电磁防护性能试验评估的技术需求,提出了连续波电磁辐射效应试验方法和操作程序.试验研究了某型分米波无线电引信的单频、扫频和调幅电磁辐射效应,确定了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临界起爆场强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单频电磁辐射导致无线电引信起爆的场强存在上限值;单频、扫频、调幅电磁辐射导致无线电引信意外起爆的能力依次增强,最小临界起爆场强仅为0.38 V/m,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连续波电磁辐射对无线电引信的干扰机理,提出了无线电引信电磁防护加固方法和高效干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测某型无线电引信的抗电磁能力,确定其能量耦合机理,介绍了无线电引信连续波电磁辐照效应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选择某型无线电引信,从勤务处理状态和工作状态两个方面,研究了无线电引信等幅正弦波辐照效应.实验研究表明:辐射场强低于200 V/m的等幅正弦波辐照对无线电引信的勤务处理安全性没有影响,也不会对引信电子部件造成损伤;等幅正弦波辐照工作状态的无线电引信,能使引信意外发火,在不同频率下,发火场强不同.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弹目交会过程中实际测得的多普勒信号波形以及理论推导,分析典型空中目标回波信号的特点,研究舰炮无线电引信典型空中目标多普勒信息提取和利用问题.提出了一种舰炮无线电引信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思想,该设计思想能充分利用回波信号的幅度信息和频率信息,使信息处理和抗干扰能力达到一种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DSP芯片和DDS芯片为基础,对基于TMS320F2812和AD9854的干扰波形发生器的软、硬件结构设计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干扰波形发生器的设计方案及硬件接口原理图,并以生成三角波调频信号为例给出了干扰波形发生器的软件处理流程,最后得出调试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波形产生器能满足预期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无线电引信信号去噪的最优小波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小波技术在无线电引信应用中最优小波基的选择问题,在对小波基基本参数及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无线电引信信号的特点,归纳出适用于无线电引信信号去噪的小波基特点.引入参数重构因子对小波基去噪效果进行评判,进一步得出db12,db13和db17小波基适用于无线电引信信号去噪的结论.仿真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法与注入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电磁脉冲注入法在评价设备或系统中电子器件受电磁脉冲辐照作用的有效性,准确评价电子器件在工作时的抗电磁脉冲能力,选取了某导弹装备上信息处理模块的串行数据分配电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种雷电电磁脉冲对电路的辐照效应与注入效应,总结了耦合规律与作用机理,讨论了直接注入与辐射耦合的相关性,探讨了电磁脉冲抗扰度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脉冲的注入法与辐照法是不相关的,注入法不能替代辐照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调频无线电引信在复杂电磁战场环境中对抗扫频式干扰能够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特征的无线电调频引信对抗扫频干扰的方法.对基于目标和扫频干扰作用下的调频无线电引信检波端输出信号进行EMD分解,得到10层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提取每层IMF分量中本征模态函数能量占比、能量聚集度和Renyi熵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于特征进行降维,保证累积解释差异在95%以上,以降维后的特征矩阵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对目标和扫频式干扰信号进行分类识别.实测数据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对目标和扫频式干扰信号进行分类识别,分类识别精度可以达到98.06%±0.003 8,目标检测率达到96.65%±0.003 7,虚警率为3.35%±0.003 7.  相似文献   

8.
用电磁脉冲处理S180肉瘤细胞,然后研究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发现,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电磁脉冲处理时,其通透性障碍受到抑制,细胞膜上出现微孔,细胞膜微绒毛受到损伤.细胞周期发生改变,其中G2期发生显著改变.线粒体发生肿胀,嵴消失,内膜断裂.细胞核出现染色质凝集,内质网肿胀.电磁脉冲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提高7.8%,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通过检测SOD活性和MDA浓度,发现电磁脉冲对细胞内的SOD活性和MDA的浓度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功率毫米波辐照对小鼠皮肤全部换为Raman光谱的影响,并为毫米波辐照的治疗和防护提供剂量学依据。采用高功率密度毫米波辐照小鼠背部,50s后立即取辐照部位皮肤制成样品,辐照样品和对照组样品冰冻切片后,测定毫米波辐照区域不同深度的小鼠皮肤组织切片的拉曼光谱。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辐照后的特征峰位855cm-1、932cm-1消失,1080cm-1、1125cm-1和1166cm-1的峰强增大,1230~1410cm-1峰带中峰位增多,1585cm-1和1653cm-1峰强度大幅增加,2722cm-1峰减小及2930cm-1峰左侧翼减小。这表明,毫米波辐照50s使得小鼠皮肤组织中的蛋白质构象发生了变性,皮肤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认知无线电系统对微弱信号的频谱检测能力,循环谱检测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有限长度循环谱检测对微弱信号检测性能的影响无法忽视,尤其是噪声信号,经有限长度循环谱估计后,在循环谱平面上的残留值直接决定了循环谱检测的性能。对连续信号的理想循环谱估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有限数据长度、离散采样的白高斯噪声循环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从噪声信号的自相关特性着手,研究了由于有限数据长度造成的α≠0平面噪声残留问题。从理论上推导了α≠0平面上噪声循环谱估计与数据长度N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噪声循环谱估计的下降速度与1/√N成比例,为确定有限长度循环谱检测性能限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从相关资料中选取了3个射电累积脉冲轮廓信噪比较高的脉冲星(PSR 0329+54,0834+06,1133+16),分析了它们射电累积脉冲轮廓的特征,并对轮廓进行了相位分离,得到了射电累积脉冲轮廓相位分离谱,同时也给出了不同相位处射电辐射与频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它们的相位分离谱表现为不同的特征,1133+16的谱前后陡中间平, 而0329+54和0834+06的谱相似表现为前平后陡;根据分离谱的特征可对脉冲星进行分类,该分类有助于理解脉冲星的一些观测特性;各源在不同的相位段有不同的辐射强度与频率的相关关系,1133+16辐射强度与频率之间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并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1133+16的射电辐射谱为很好的幂律谱.在||>3°区间内辐射强度与频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0.8,P<0.03.PSR 0329+54射电辐射与频率之间主要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在4°>>3°及<-3°区间内其相关系数为R>0.5,P<20%,说明该源的射电辐射基本满足幂律关系;PSR 0834+06各波段的辐射强度与频率关系在不同相位处不尽相同,说明该源的射电辐射不能很好地满足幂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在无线电遭遇有源干扰时的工作情况,对引信的检波输出信号进行了仿真。考虑到输入输出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仿真,将干扰机的主要变量作为网络的输入变量,引信的检波输出信号作为网络的输出变量,用实验测得的引信检波信号作为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仿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超宽带冲激无线电(UWB-IR:ultra wideband impulse radio)是当前军事通信和民用短距离高速无 线通信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的一种主要的实现方式是跳时扩谱冲激无线电,跳时技术是它的重要组成 部分,跳时序列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之下,该文系统地综合分析了 现有的性能优良的跳时序列,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对复杂电磁环境下超短波通信和协同通信的地位、作用和特点进行了全面阐述,分析了超短波通信抗干扰的技术需求,提出了超短波战术电台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应用于高频电磁感应锅炉,会变成极为复杂的高阶函数,系统难以保持最优设定,且需要人工辅助调整参数。针对此问题,依据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对象将系统设计成多个区块,每个区块包含一个功率脉宽驱动装置。每个区块依据为其建立的布尔函数和设定的目标参数闭环运行,不引入需要人工辅助调节的参数。在高频电磁感应锅炉上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在此复杂的控制系统中,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移动通信终端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FDT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移动通信终端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机理开始探讨 ,通过应用FDTD方法对最易受到天线辐射影响的人体头部进行分析 ,确立了用SAR值分布曲线及三维分布图来分析移动通信终端电磁辐射在人体的吸收情况 ,得出了减少SAR值的直接有效方法 ;对比了天线模型在空气介质和人体模型介质两种情况下的电场分布曲线 ,获知人体存在降低了天线的辐射水平 ,影响了通话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未来战争条件下,人为产生的强电磁环境的攻击对通信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其射频前端电路在强电磁脉冲环境条件下,极易出现性能降级和损毁,导致通信系统工作异常甚至完全失效.因此,研究强电磁环境效应以及强电磁脉冲防护理论与方法,对于提高通信装备在强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阐述和分析了射频前端强电磁脉冲防护的的研究内容,并围绕电磁脉冲效应研究、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研究、电磁脉冲防护标准与效能评估这3个基本内容,从理论分析、建模仿真和实验评价等角度对现阶段国内外开展的电磁脉冲防护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并对射频前端强电磁防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