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静 《南昌高专学报》2003,18(4):38-39,42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被誉为"诗化小说"或"一首心理诗".小说中大量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描写让人心醉.小说的诗化性体现在情节的淡化上和三个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故事结构上.小说还充分地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对理性真理的某种对立.  相似文献   

2.
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有着崇高的地位。很多国内学者都尝试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层面上比读和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脍炙人口的Sonnet 18的3篇译文,说明三篇译文虽各有轩轾,但未见完美。在诗歌翻译中应将"三美"有机结合,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诗歌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3.
从《邱园记事》看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尔夫是一位富有诗人气质的意识流作家,她提倡创作一种诗化小说,使它具有诗歌、散文和戏剧的特征。《邱园记事》是她早期对诗化小说的一次尝试,她撷取生活的片断,捕捉瞬间的印象,折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在具有“意味”的场景中渗透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举例论述了许渊冲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努力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以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5.
从中英诗歌特点着手,运用许渊冲教授“三美论”对杜甫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英译本进行解析,从而揭示“三关论”作为中国古典格律诗英译一般翻译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贯穿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主要作品中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内心独白"的分析,重新阐释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创作思想,认为"双性同体"只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并非已经看到或能预见的境界。相反,伍尔夫作品中处处流淌着对现实的批判和无奈的挣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前人研究为成果,同时致力于挖掘伍尔夫作品中"房间"隐喻的深层蕴涵,试图从另一视角丰富伍尔夫的"房间"隐喻:悖论性。通过深入分析作者文本,本文指出伍尔夫作品中的"房间"具有悖论性:既是牢笼,又是圣所。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其作品中"房间"隐喻的悖论性成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英译本颇多。本文从许渊冲教授对中国古典格律诗词翻译提出的"三美"原则出发,对《登幽州台歌》的四个英译本进行赏析比较,试图探讨"三美"原则在古典诗词英译中的积极指导意义;同时指出,由于"三美"理论要求过于理想化,实现难度较高,有时甚至难免"以韵害意"。故在实践中,必须要妥善协调好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最出色的意识流小说。作家通过象征手法的使用,结合诗人的语言、散文家的抒情和小说家的构思,在主题、结构、人物、场景等方面都达到诗化效果,并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揭示了文中物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本质的重新审视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叶俊峰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2):61-64,82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致力于小说的改革和创新,主张通过表现人的意识流动来构建主观"内在的真实".在其早期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作者纯粹从个人心理反应的叙述角度,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诗化语言等写作技巧,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表现了人们压抑、苦闷、空虚和绝望的心情.<墙上的斑点>堪称现代主义与意识流创作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标准。本文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于袁可嘉和王佐良的彭斯名诗《我的心呀在高原》两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探索"三美"的把握与取舍,以期对诗歌翻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黄猛 《河池师专学报》2010,(6):30-33,54
《海浪》是伍尔夫最难懂的长篇小说,但它却是作者的压卷之作。在小说中,伍尔夫借助诗与音乐的韵律,将欢动的生命之美以精巧的形式呈现出来;借助程式化、抽象化的人物形象,展示丰富多彩的人性品格,汇成纷繁的人生乐章;并借助死、丑、忧伤等作为灰色的副调衬托欢快的主调。  相似文献   

13.
诗歌在任何国家都被认识是思维的最高表达形式,有其特定的语表达形式和语言特征。因此,诗歌的翻译不仅在语意上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求传达原文的风格,表现原文的美感。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出了新的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三美理论,并从三美角度对唐诗《江雪》的四种英译本做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理论,通过对其所译唐诗<江雪>进行系统的分析、比对,从而得出"三美"翻译理论是可操作的这一结论:译者可以在再现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再现原文的"音美"和"形美",达到"三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唐诗“枫桥夜泊”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和西尔维亚·普拉斯(1932-1963)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两位声名显赫的女作家.事实上,伍尔夫那种力图"杀死房中的天使"以摆脱传统性别观念束缚的思想,对普拉斯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激励着普拉斯成为一名积极表现女性生活经历和感受的女作家,为促进女性文学的发展贡献力量.但是,这也使她和伍尔夫一样,最终倒在了"杀死房中的天使"的战斗中."房中的天使"代表的是强大男权文化霸权对女作家的迫害,因此伍尔夫"杀死房中的天使"的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183;伍尔夫不仅是举世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女性主义的先驱,更是出色的小说理论家。她阐述了大量的小说美学思想,同时也是西方现代小说美学思想的实践者。她给西方哲学、美学及艺术观念的再创造与再发展注入了新的理论与思想,其“诗化小说”、“非个人化”、“主观真实”等美学思想对西方文学产生深远影响,其挑战性的文学实验使现代主义小说跨人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中的"三美"、"三化"和"三之"出发,选取了《三国演义》第八回描写貂蝉样貌和心理的诗歌,对该诗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诗并非不可译,明确了"三美"、"三化"和"三之"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即能够在传达意义的基础上传情,兼顾诗词音韵与形式,实现译语读者的良好阅读感受,使实现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翻译文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秋瑾和伍尔夫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主义者。作为女性主义者,她们有着诸多的共同之处,提出的女性主义观点有惊人的相似。然而,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度,受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她们的女性叙述话语各具风格特色,具有一种不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认为,秋瑾作品颇具"风骨",而伍尔夫的作品则不乏"崇高"。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小说《远航》讲述了女主人公雷切尔.温莱斯从英国坐船到南美度假的故事。小说虽然很大程度上以传统方式写成,但作者对"重要瞬间"极为关注,通过"重要瞬间"作者揭示了主人公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而这也是贯穿她所有作品的重要特征。一定意义上,《远航》包含了伍尔夫重要作品中所有革新因素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