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析了美国犹太作家多克托罗的《但以理书》运用多重叙述视角所构建的一个过去和现在交相呼应的叙事结构。并认为小说中叙述视角的运用以及叙述视角之间的转换对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在政治重压下的疯癫倾向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孩童视角和"视角越界""侵入话语"等叙述手法的运用为小说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2.
《白鲸》是一部气势恢弘的捕鲸史诗。结合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了麦尔维尔的宗教思想,通过运用与圣经中对应的人名来深化其小说主题,认为麦尔维尔是很具有《圣经》宗教意识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3.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小说创作的"封笔"之作,也是他所有作品引起最大争议的一部。哈代一反大多数作家惯于采用的单一视角,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相融合,在十九世纪就大胆地运用了会使作品产生复调效果的多重视角展开叙事,本文作者从三个角度---以作者为叙述者的零聚焦视角,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外部聚焦视角,以故事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内聚焦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悦 《科技信息》2009,(32):147-148
《红楼梦》和《飘》是两部不朽名著。虽然这两部作品的作者、年代和文化背景都不相同,但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王熙凤和郝思嘉却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我们了解到虽然两位女性在性格和处事方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社会背景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她们的最终结局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风景》作为一部典型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对“现实”的认识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然而,我们可以感觉到它对人们生存状态的还原上具有的一种独特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小说通过叙事视角、批判性叙事语调以及诗性语言这三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叙事方式,是显示作品整体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呼兰河传》随追忆情感的深浅,叙述视角不断迁移:全知视角——儿童视角——儿童视角 全知视角——儿童视角——全知视角 儿童视角——追忆者视角,形成画面或歌谣的凝固;文本展开中叙述视角相互渗透:追忆者视角渗入全知视角、儿童视角,儿童视角渗入全知视角,使文本散文化、歌谣化。  相似文献   

7.
《远大前程》完成于1861年,是狄更斯晚期重要作品之一。文章从叙事视角入手,结合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分析了《远大前程》这部历史作品的叙事艺术,并对文中不同叙事视角进行了对比分析,考究了作者在《远大前程》中叙事技巧的巧妙应用并肯定了其叙事手法的独特性和开创性。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要讲究视角及与其相应的叙述方式。儿童文学由于表现对象的特殊性,更要讲究视角艺术,精心选择叙述方式。《童年的小树林》的视角的运用上取得了成功,但部分作品也存在一定的缺憾。视角艺术的真谛不是肯定一种叙述方式,否定其他叙述方式,而是追求通过视角变换,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虚土》是刘亮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诗性长篇打破了常规的小说写作方法,叙事策略别具一格。作品中相对独特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语言使小说的主题意蕴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10.
《我的名字叫红》是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代表作,该作品在叙事上的突出特点在于独特叙事视角的运用。叙事视角是现代叙事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笔者结合现代叙事学理论,从外显的多角色视角和内在的双文化视角两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旨在阐释此种独特视角的运用所带来的特殊叙事效果和阅读体验,以及其在揭示作品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是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思想和技巧最成熟的作品,同时也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力作。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手法引来了无数批评家的目光。从小说的结构设置、叙述视角、人物命运和主题表现梦四个层面,探讨和挖掘《了不起的盖茨比》“二元主角”的现象,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天堂蒜薹之歌》是一部将写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表现艺术结合得比较完美的长篇小说。作品围绕着一个突发性重大事件——天堂"蒜薹事件"展开叙述,通过多重话语叙事,对这一悲剧事件进行了立体呈现,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天堂县农民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并融入了莫言作为一位极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作家,对农村问题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人性思考。作品还借助于时空交错、叙述视角的不断切换等叙事技巧,营造出一个多维的叙述空间,形成散点透视结构,为读者提供了文本意蕴解读的多种可能性。本文拟从"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多重话语叙事两个层面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以期更准确地把握这部优秀作品的主旨意蕴和艺术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德国儿童文学作品《本爱安娜》直面敏感的童恋题材,以单一的叙述视角,高扬儿童主体性。作品通过多维度的人物群像刻画和外部环境的暗中营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温暖的心灵慰藉和切实的指导。该作品对于我国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国儿童文学作品《本爱安娜》直面敏感的童恋题材,以单一的叙述视角,高扬儿童主体性。作品通过多维度的人物群像刻画和外部环境的暗中营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温暖的心灵慰藉和切实的指导。该作品对于我国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文学的新视角挖掘了《苔丝》悲剧根源是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虽各有千秋,但仔细分析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它们相同的不同的悲剧根源是道德悲剧、心理悲剧。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16.
韦宁钰 《科技信息》2009,(26):117-117
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中有两种不同虚实眼光:叙述自我视角与经验自我视角,两种视角之间可以相互渗透,从而造成一种模糊性。本文试对《月牙儿》一文中的这种叙事做点浅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细雨中呼喊》是凝聚了余华复杂叙事技巧的小说。小说呈现了四种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之间的变化和叙事视角内部的调整,对作品内容、意蕴、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决定了小说的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电影《毕业生》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年轻人困惑、迷茫,渴望摆脱现实却找不到出路的社会现状。电影《毕业生》中的叙事体现为语言和画面两个方面,分别包括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以及跨界叙事,独特叙事视角的运用以及不同叙事视角之间的转换强化了作品主题,使该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穆静 《科技信息》2007,(18):152
本文以生态批评视角重新解读了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名著《白鲸》,小说中白鲸是自然的象征,亚哈象征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信奉者,而实玛利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代言人。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各形象的生态象征意义的探讨和对主人公亚哈从异化到毁灭的悲剧旅程的分析,旨在更好的把握麦尔维尔的生态意识及其对人与自然生命联系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0.
《白衣女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典范之作。小说家没有采用维多利亚时代平铺直叙的传统叙事方式,而是另辟蹊径,通过多位叙述者,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性,更好地揭示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