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可以在多种第二层协议上进行标签交换的网络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工作原理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讨论光突发交换(OBS)和基于标签的光突发交换(LOBS)的主要特点和有关协议,及其在光互联网中的应用.对OBS利用偏移时间和延迟预约来避免使用缓冲器的方法和性能,及其在WDM层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三层交换是路由功能和二层交换的技术集成,基于三层交换的VLAN划分使网络以子网内的线速交换和子网间的线速路由来达到线速通信.由于这种特殊性,三层交换和VLAN技术已成为中小型校园网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针对我校校园网升级改造中网络规划与管理出现的问题, 讨论了基于第三层交换的校园网设计和管理方案,以及内部安全管理策略和安全访问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层协议结合了异步交换模式(ATM)的交换技术和IP协议的路由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网络的关键协议。在介绍了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综合服务模型IntServ和差分服务模型DiffServ两种服务模型工作原理和网络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对综合服务模型和差分服务模型在MPLS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对目前广泛应用的SLA协议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大型企业信息网络采用三层交换技术,可以确保计算机网络更加合理、安全、有效。采用三层交换技术的网络架构,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二层交换技术的缺陷。在VLAN间采用访问控制策略,能够加强网络的整体安全。在核心层和汇接层交换机的接口上建立访问控制列表来实现VLAN之间的访问控制,决定哪些用户数据流可以在VLAN之间进行交换,以及最终到达核心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入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流量工程控制技术与光交叉连接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光互联技术——多协议波长标签交换(MPLmS),本文分析了MPLmS网络的基本原理,为了能在标签的分配中更好地体现QoS,重点对标签的分配策略进行分析和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轮转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7.
从交换和路由的角度可以分析出传统网络结构存在的问题 ,而由第二层交换技术和第三层转发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的三层交换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MPLS的移动IPv6网络的无缝切换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集成了多协议标签交换的移动IPv6网络中设计了一种无缝切换方案,它通过限制标签交换路径(LSP)的重建范围和在切换时对主机双播数据来实现低时延和低分组丢失率的切换,并提出了一种快速查找主机切换前后发送分组历经路径的最近公共点的算法,实现了LSP重建时延和双播冗余的最小化.此外,使用层次移动IPv6和2层触发信息来减少注册时延和路由器搜索时延,进一步加速了切换.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案的切换时延小于现有方案的时延,它能更好地支持主机的高速移动.  相似文献   

9.
樊勇 《科技资讯》2011,(17):12-12
本文主要讲述了局域网络中信息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三层交换技术,针对三层交换技术的实现原理和具体操作过程后,以现在高校的网络为主要分析对象,进行了三层交换技术的应用试验,并分析了研究的结果,根据实践的结果,初步拟定了校园三层网络的架构设计方案,结合了实际的软硬件情况,研究了设备的连接问题,IP的正确配置方法,通过正确的方法完成了三层交换技术的局域网信息安全构建。为以后更广的推行多层交换技术提供了前车之鉴,为局域网的信息交换,提供了更安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中,ATM标签交换路由器上的VC合并技术能够增强组播转发的扩展能力。为降低VC合并技术对附加缓存的需求,该文在SEAM转发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组播转发机制——动态标识符分配的SEAM转发机制DIASEAM(Dynamic Identifier Allocation SEAM)。通过为每个连接分配多个连接标识符,DIASEAM机制能够充分利用VPI/VCI标识符空间,大大节省ATM标签交换路由器的附加缓存。仿真结果表明:和基于传统VC合并技术的SEAM机制相比较,DIASEAM转发机制体现了更优越的性能,ATM-LSR附加缓存的需求和数据包的延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崔吉旺 《科技信息》2008,(13):34-34
本文首先论述了区分服务及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等保证网络服务质量的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基于MPLS的区分服务模型存在的优缺点,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将MPLS技术中第三层传统路由扩展为QoS路由,在数据传输前基于网络资源计算出满足多媒体特定参数(如延迟、带宽等)要求的路由路径,对该路由进行杼签映射与标记交换路径LSP的建立,以此改进网络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IP网络引入标签交换协议,建立标签交换路径,以实现QoS和流量工程.介绍了IP标签交换网络的路由实现方案,一种是基于PCE的路径建立方案,另一种是分域路由解决方案,并对改进的分域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介绍第7层交换技术的提出和基本原理。把它和第4层交换技术做初步的比较,分析第7层交换技术在Linux系统中的实例KTCPVS,并就调度算法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14.
铝诱导层交换是指铝-非晶硅双层膜经低温退火后,铝和非晶硅层的位置发生交换,导致在原来铝层的位置处形成一完整连续的多晶硅层.这一技术的应用将大幅度降低制备多晶硅薄膜的成本.本文针对近几年有关铝诱导层交换的研究进展,包括实验和理论研究两方面的进展,结合铝诱导层交换表征的一具体实例,对影响铝诱导交换的主要因素、层交换的动态过程及其机理作了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网络集成技术--第三层交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第三层交换技术是一种将第三层路由选择功能和第二层交换功能结合起来的高速路由技术,是为了解决路由器在网络中的瓶颈效应而产生的.主要介绍了第三层网络技术的产生背景、原理、特点、主要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详细的介绍了一种淅的网络交换技术第三层交变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一连了.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井结合当前网络交换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弟三层交换技术在网络规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论述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近期发展。方法 通过分析交换技术,路由技术,第3层交换技术,实时信息传输技术和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的特点,揭示各项网络技术适用面。结果 指出交换技术解决带宽问题,第3层交换技术解决路由瓶颈问题,ATM等技术解雇实时信息传送问题。结论各项网技术都是针对某些实际需要提出的,都有其适用范围,用户选择时要从需求出发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第三层交换技术和三种主要VLAN的定义方式.讨论了基于第三层交换技术的VLAN的划分(包括使用变长子网掩码和跨主干问题)和VLAN的路由策略.给出了一种采用第三层交换技术的校园网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MPLS网络建设中某些路由器不能升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LINUX操作系统下以软件实现部分的标记边缘路由器(LER)功能,配合这些路由器实现MPLS功能。该软件实现了对标签的各种操作,解决了标签的定义、FEC的分类、标签的绑定、标签的交换和转发、标签堆栈的操作等工作。标签分发协议LDP控制交换路由器之间交换标签与FEC绑定信息,协调LSR之间的工作,软件中对LDP相关功能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VLAN技术原理和三层交换技术原理,然后总结了在三层交换的基础上组建VLAN的优点,最后通过一个实例介绍了在CISCO的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环境中如何设计并实现基于三层交换的VLAN的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