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楠竹盛载人工窖泥 ,采用夹泥发酵生产多甑双轮底酒 ,实验结果表明 :它不仅能增加窖池特级酒的产量 ,而且酒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酒中己酸乙酯含量的增加 ,己乳比、己乙比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2.
利用楠竹盛载人代窑泥,采用夹泥发酵生产多Zeng双轮底酒,实验结果表明:它不仅能增加窑池特级酒的产量,而且酒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酒中己酸己酯含量的增加,己乳比、己乙比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元代古窖与新窖窖泥为研究对象,对窖泥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窖泥理化指标及窖池原浆酒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元代古窖窖泥中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等主要功能菌种类与新窖基本一致,但数量均多于新窖窖窖泥;窖泥水分含量、窖泥总磷和钾含量随着窖龄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窖泥腐殖质含量随着窖龄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两窖窖泥p H值均为弱酸性;元代窖池原浆酒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高于新窖池原浆酒,而固形物含量低于新窖池原浆酒。研究结果表明,窖池窖龄对大曲酒风味和品质有一定影响,老窖出好酒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窖龄的增长,功能菌的数量和种类增加,产生的风味物质和香味物质更多,生产的大曲酒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4.
“老窖酒”的典型特征为“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味净悠长”。优质的浓香型调味酒为生产高档“凤兼复合香型”白酒的物质基础。可运用人工老窖工艺、新窖老熟原理进行窖池改造,生产出富具特色的浓香型调味酒,其技术关键有:窖泥配方应因地制宜;窖形、窖壁、窖底、甑窖容积比设计应经济、实惠、合理;“一长、二高、三适当”的合理酿酒工艺;预防窖泥退化、加强窖壁保养、强化窖泥等。  相似文献   

5.
比较研究了邵阳酒厂与衡南酒厂发酵的工艺条件及两酒厂的成熟酒糟和窖泥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找出衡南酒厂出酒率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份窖泥细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直接提取5、10、20、50年窖泥细菌总DNA,扩增16SrDNA并构建克隆文库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份增加,细菌多样性指数呈现出先增加后略有下降最后回升稳定的趋势;198个阳性克隆子划分成43个分类操作单位(OTUs),按优势顺序依次为Firmicutes、Bacteroidetes、Chloroflexi、unclassified Bacteria、Proteobacteria、Tenericutes、Actinobacteria、Planctomycetes和Spirochaetes.不同年份窖泥中优势菌不同,在5、50年窖泥中紫单胞菌科占优势,而在10、20年窖泥中梭菌目占优势.其中Petrimonas、Rikenellaceae、Syntrophomonadaceae、Clostridium、Lactobacillus等细菌均有发现,它们在窖泥老熟和白酒风味物质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泸型酒发酵过程中主要做生物在不同发酵条件下代谢规律的研究,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泥窖这一特殊发酵容器内微生物代谢的特性,从而揭示了泸型酒窖内微生物发酵特征,指出了不同状态下的配料调整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白酒生产窖泥中重要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生理特征及特殊功能,并根据这些微生物的特征进行纯茵培养,为多茵利的混合发酵培养液态窖泥提供技术依据,以培养出优质窖泥,提高浓香型白酒的产量和质量.表5,参4.  相似文献   

9.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依赖于窖池,窖池的好坏取决于窖泥微生物,其中厌氧微生物尤为重要。为了认识窖泥厌氧微生物,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厌氧细菌,对其进行菌落观察、镜检和生理生化检测,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初步鉴定并确定其属名。3株厌氧细菌分别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Tsukamurella(束村氏菌属)、Sporolactobacillus(芽孢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10.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获得窖底酒、醇甜酒与窖面酒中的微量香气物质信息,然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研究3组酒的差异性香气物质,并利用聚类分析(HCA)验证了差异性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窖面酒、醇甜酒与窖底酒之间的差异性香气物质共有15种,其中准确定性9种,包括戊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十二酸乙酯、糠醛、苯甲醛、戊酸、庚酸。这些差异性香气物质的变化提供了醇甜酒与窖底酒不同的风格与口感特征。  相似文献   

11.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依赖于窖池,窖池的好坏取决于窖泥微生物,其中厌氧微生物尤为重要。为了认识窖泥厌氧微生物,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厌氧细菌,对其进行菌落观察、镜检和生理生化检测,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初步鉴定并确定其属名。3株厌氧细菌分别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Tsukamurella(束村氏菌属)、Sporolactobacillus(芽孢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12.
西凤酒发酵窖中的细菌种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选取的处于完整发酵周期(12d)的3个发酵窖中的酒醅为研究对象,跟踪采样。分离到细菌986号,计156株,29种,分别隶属于8个属。同时,对发酵窖中细菌种类随时间、温度、pH等理化因素的变化及其与酒产、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窖泥味在浓香型白酒中被视为一种异臭味,添加高粱醇溶蛋白对浓香型白酒中的窖泥味有消减作用,对高粱醇溶蛋白消减窖泥味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浓香型白酒中的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是使其产生窖泥味的关键气味物质。香气轮廓实验表明,高粱醇溶蛋白的加入可显著降低浓香型白酒中的窖泥味,而对其他风味无显著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发现,高粱醇溶蛋白可使模拟酒样中的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的挥发度分别降低38.99%和46.39%。且当添加200mg/L高粱醇溶蛋白后,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的气味阈值分别提高到1.50μg/L和0.31μg/L,气味阈值分别为添加高粱醇溶蛋白前的4.59和1.73倍。为进一步解释高粱醇溶蛋白对窖泥味物质消减作用机制,分别在25、45、65℃下进行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发现高粱醇溶蛋白与3-甲基吲哚、4-甲基苯酚可自发络合形成复合物,高粱醇溶蛋白与3-甲基吲哚络合物的生成反应为焓变驱动,高粱醇溶蛋白与4-甲基苯酚络合物的生成反应为吉布斯自由能驱动。研究应用分子对接模型实验表明:高粱醇溶蛋白分子表面的疏水口袋通过空间匹配和分子间作用力将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包裹或连接在内,主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作用。希望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浓香型白酒中的异臭味提供解决方案,为食品中异臭味成分的消减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在窖泥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试验从泸州老窖浓香型白酒发酵窖池窖泥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细菌。经菌落特征观察和镜检后,由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为Bacillus cereus/thuringiensis B(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  相似文献   

15.
绵甜型白酒酒醅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绵甜型白酒酿造过程酒醅中原核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选取2个窖池,跟踪采集窖内不同空间位置及不同发酵阶段的酒醅,将混匀后的酒醅样品分装于无菌真空塑料袋,进行DNA提取和后续的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从OTU分析中可以看出,1号窖池酒醅和2号窖池酒醅的原核微生物种类相似度较高;同一个窖池中原核微生物种类相似度很高,同时,随着发酵的进行两个窖池酒醅中的细菌种类在不断减少;从样品种类来看,1号窖池酒醅中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要高于2号窖池;1号窖池和2号窖池酒醅中的原核微生物菌群种类相似,同时菌群种类变化趋势相同。1号窖池和2号窖池酒醅中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优势菌门的数量由多到少排列顺序为:Firmicutes、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Cyanobacteria、Gemmatimonadetes。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计并应用了一种固态发酵酒醅样品采集及实时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取样管、套管、挺进头和检测器等。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传统固态发酵酒醅的样品采集及相关理化指标的实时监测。在确保采集到窖池不同深度酒醅的前提下,收集酒醅温度、酸度及酒精含量指标,分析酒醅发酵状态并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参数,取样检测后的酒醅回填窖池孔洞,可减少取样对窖池密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探究新窖(3年)和老窖(50年)所产基酒的主要香味成分,以了解窖泥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对基酒主要香味成分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河南豫坡酒厂新窖池和老窖池所产基酒的主要香味物质;扩增细菌16SrRNA V3-V4高变区基因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新老窖泥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老窖所产基酒的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及助...  相似文献   

18.
酱香型白酒分层移位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香型糟醅在堆积过程中,不同部位升温不同而使各层糟醅具有不同风格.将堆积糟醅分为A、B、C类.采用A、B、C类糟醅分别与窖内上、中、下三层进行组合分层下池发酵,形成多种组合下窖方式.其中组合一方式可使上层酒酱味更加突出,中层酒更加醇甜,下层酒窖香味更加突出;组合二方式可使中层酒和下层酒具有较突出的酱香.  相似文献   

19.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酱香型白酒酒醅的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取酱香型白酒福矛窖酒生产发酵的第2轮窖内发酵末期、第3轮堆积发酵、第3轮窖内发酵中期的酒醅微生物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个发酵时期的酒醅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福矛窖酒的堆积发酵和窖内发酵的酒醅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发酵时期的优势菌群,堆积发酵酒醅的优势微生物为乳球菌属、醋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形杆菌属、假丝酵母属、曲霉属.窖内发酵酒醅的优势微生物为乳杆菌属、醋酸杆菌属、青霉菌属、毕赤酵母属、曲霉属、嗜热子囊菌属、假丝酵母属.从实验结果分析初步揭示不同发酵时期的酿造微生物功能以及在酱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的作用,酱香型白酒的丰富香味物质的产生与酿造微生物菌群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遵义科技》2009,37(6):62-62
2009年11月15日,贵州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贵州习酒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仁怀市酒中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贵州青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医学院、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六家单位申请的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贵州白酒(非酱香型)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项目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