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手段的研究,对汉英会议口译中译员如何实现信息高效率有逻辑的表达具有指导性作用。选择多个会议汉语讲话者的原文和译者的英文译文进行语篇分析,对比汉英在内、外指称,人称指称、指示指称等指称手段上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英文的上述指称手段来以实现汉英口译信息转换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2.
从衔接手段的使用和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两方而对比分析了中国学习者英语演讲和议论文语篇特征的异同,发现两种语篇在指称和词汇衔接两种衔接手段和集中型和派生型两种主位推进模式选择卜差异明显;同时,两种语篇都过多地依赖词汇衔接手段以及集中型和并列型丰位推进模式.说明语篇文体不同对学习者衔接手段和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学习者语篇衔接不够自然和语篇组织较为单调.  相似文献   

3.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了第一人称复数指称对象的模糊性及其在语篇中的人际义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第一人称复数指称对象,说话人可以拉近和受话人的距离,使其参与语篇的建立,并且曾强语篇的权威性,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4.
英语名词前指用以指称上中的词、词组或部分话语,构成“指称链”,对语篇的粘合与连贯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分析名词前指在中的分布、篇章结构与名词前指分布的关系,以及篇章的非结构因素对名词前指分布的影响,有助于对“指称链”的理解,加深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识,并对语篇的深层结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照应概念和篇章语义概念,论述名词照应的概念;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家Matthiessen的语篇元功能思想,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出名词照应的语篇元功能:非指称性语篇构建功能,促进语篇深层次和多元层面连贯的功能,体现语篇内部结构动态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高级英语语篇中的很多词汇具有隐喻性。隐喻超越了修辞层面和词汇层面,具有促进语篇建构、衔接和连贯的作用。主观性越强的语篇越能体现隐喻的语篇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7.
人称代词的照应是语篇中语言项目之间的照应以及语言项目之间在指称意义上相互解释的关系。由于中文和英文中人称代词的指称规则的不同,母语的干扰往往使学生在输出英文的过程中产生人称代词指称衔接的错误,从而导致文章意义含糊,语篇缺乏连贯性。本文拟从读者意识的角度分析中国学生受母语的干扰所生成的英语语篇在人称代词方面常犯的错误,并提出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方法,以期对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词逻辑缜密,语篇连贯,指称衔接手段丰富。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三种类型的衔接机制在文中比比皆是,而其中译文在该衔接手段上与原文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9.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需要借助许多手段,如指称、替代、省略和标记语。讨论了标记语与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标记语的错误使用和不当使用,并指出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写作教学中应对标记语的使用有一定重视。  相似文献   

10.
指称现象一直是语言哲学家、传统语义学家、语用学家、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语篇分析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指称词语的变异也得到了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运用心理空间理论,从人类认知和心理表征的普遍规律出发,对指称词语的变异现象,尤其是对指称词语使用中自我中心转移和语境变换等现象作了尝试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译者是翻译实践活动的主体,他的活动在服从客观现实条件的同时,以多种形式显示其主观能动性。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动机、审美倾向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和生命力。在探讨译者主体性内涵的基础上。着力分析译者主观能动因素在林语堂和许渊冲《水调歌头·中秋》两种译文中的体现形式,进而指出译文是原文生命力的延伸,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他对原文文本的解读方式和表达形式。译本研究有必要将译者主体性放在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2.
先民们在彩陶纹饰的描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带有经验性的程式化倾向。这种倾向来自主体的心理视觉经验,以及对形象的观念性审美过程。这二的结合,使得这些彩陶纹饰,既保留了原型的基本形象特点,更多的体现了先民们的主体心理意识,是注重表现而非再现。彩陶艺术中大量的纹饰,充分地运用了写意的手法,从而构成了彩陶艺术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人一出生就置于一个文化世界中,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其形成和发展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文化是形成、发展人的主体性的土壤和气候。因此从文化视野去研究人的主体性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人一出生就置于一个文化世界中,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其形成和发展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文化是形成、发展人的主体性的土壤和气候。因此从文化视野去研究人的主体性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唐黎卿 《科技信息》2010,(33):I0295-I0296
本文从传统翻译观对译者的态度及转变出发,概括了译者主体性的凸现及国内近年来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分析说明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阐述了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对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做了小结,为今后的关于译者主体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协调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和谐发展的前提.教育既要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也要发展学生的客体性,我国教育历来对学生的主体性不够重视,当前学习改革的关键在于分析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各因素,并针对各制约因素优化育人环境,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词义翻译又是翻译之根本。而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原作的选材、理解、翻译策略的选择都体现了主体性能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的同时,还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事物的评价。表达主观性的手段则谓之主观化。它分布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当中,其中词汇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民工利益问题研究主要成果集中在关于农民工利益维护的主体、农民工利益内容及其受损现状、农民工利益受损原因、农民工的利益维护和保障.农民工利益问题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表现在缺乏农民工主体性研究和利益表达角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充分发挥党员大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在教育中加强主体性教育。党员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是新形式下高校加强党员大学生教育的迫切需要;也只有在实际的教育中,充分实践主体性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及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主体、主体性等问题也成为哲学界和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