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吉林省黄波罗(Pheliodendron amurense Rupr.)天然林和人工林平均优势木的树干纵向解析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波罗不同林分个体生长性状变异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幼、成龄相关系数随年龄增长渐次提高.其中,天然林30 a以后生长变异分化趋于平稳,是生长性状相关的转折点,人工林为18 a.综合分析黄波罗不同林分个体生长变异规律,早、晚期相关程度及选择效率,初步确定黄波罗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最佳早期选择年龄分别为30 a和18 a.  相似文献   

2.
高粱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7个不同品种高粱为试材,对其在萌发期和苗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高粱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对盐分的敏感性不同,苗期比萌发期耐盐性差;品种间的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杂交种与亲本相比,在萌发期和苗期的耐盐性方面杂交种明显优于亲本,说明在盐渍地上选育高耐盐性高粱杂交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播种当年的草坪为研究对象,从苗期开始对草坪草进行梯度遮阴处理,观测草坪草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遮阴促进植株的高生长,并且随遮阴强度增加,株高的生长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以遮阴45%的株高最高;植株的单株重量以不遮阴的全光照最重,并且随遮阴增加单株重逐渐下降;根系长度也逐渐变短,地卜的枝条密度与单株重的变化一致.遮阴度过高对草地早熟禾草坪的生长和建成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紫椴、黄波罗混交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世纪50~90年代在吉林省中东部生态区营造的紫椴、黄波罗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椴与落叶松(红松、班克松),黄波罗与落叶松(红松、山槐)混交较好.混交方式以4~6行窄带或块状(0.1~0.2 hm2)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5.
东北主要珍贵阔叶树种物候观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水曲柳、核桃楸、黄波罗、紫椴、赤杨这些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的各物候相及物候期,给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银杏营养生长与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杏营养生长和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4日到5月16日是叶长生长的速生期;叶宽的主要生长时期则是从4月上旬到5月中下旬;而叶面积的速生期最长,从4月初到5月底。从萌芽到5月下旬是银杏新梢加长生长的主要时期;新梢加粗生长的主要时期则是从萌芽到6月中下旬,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达到生长高峰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研究结果还表明银杏从萌芽到展叶期叶黄酮含量较高,即4月份叶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但随着叶片的逐渐生长,黄酮含量反而逐日下降,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从8月份又开始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大;而内酯含量自春季芽萌动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确定银杏叶的最佳采叶期应是10月份。  相似文献   

7.
利用管栽试验研究了水分亏缺条件下施氮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亏缺对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的累积以及生理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同一水分处理下玉米的株高、根、冠及都表现为高氮处理(HN)低氮处理(LN)。水分逆境条件下施用氮肥对冬小麦植株氮代谢及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累积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证明,沙棘种源苗期生长量、生长进程及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等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生长性状变异呈以等效纬度和海拔为负相关地理变异模式;种子性状变异以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的双向变异,表现为高经度、等效纬度偏低的种源种子长宽比小,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种子品质优良;沙棘地理变异体现了由干到湿,由冷到暖种源呈正向渐变的规律;根据苗期综合表现,将沙棘种源划分3个种群:西北华北种群、新疆种群和西藏种群,其中西北华北种群为优良种群。  相似文献   

9.
以头花蓼为对象,通过屋顶种植槽,设置实生苗幼苗期3种不同水分及成苗期6种不同水肥处理,对比分析其适应性,探讨景观价值.结果表明:幼苗期,头花蓼在900mL的浇水量下,生长最佳,经历30d,叶片大小稳定;成苗期,头花蓼在浇水1 600mL施氮肥处理下,生长最佳;头花蓼植株80d成坪,种群平均盖度为91%,花期持续时间为240d,可作为屋顶绿化地被材料.  相似文献   

10.
增产胺在甜菜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增产胺在甜菜生长的几个时期喷施 ,对甜菜块根产量、甜菜块根含糖、甜菜块根产糖量的影响。发现用浓度为 1.0× 10 -4g/ml的增产胺在苗期和繁茂期喷施效果最好。①  相似文献   

11.
铅胁迫对乌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不同浓度铅胁迫下乌麦及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铅胁迫对乌麦及小麦的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对幼苗苗长具有胁迫初期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转而表现为抑制效应;对幼苗根长具有显的抑制效应.幼苗的生长状况比种子萌发更能体现铅毒性的大小,而根长的变化可作为植物受重金属毒性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He—Ne激光对小麦RNA及可溶性蛋白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功率密度和辐照时间的He-Ne激光处理小麦萌动种子,研究了其早期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一定剂量的He-Ne激光照能促进小麦的萌发,并使其中的可溶性蛋白合成及RNA含量增加,在辐照剂量相同条件下,以不同功率密度与辐照时间进行处理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不同,其中功率密度的影响辐照时间大,He-Ne激光的最佳辐照功率密度为319mW/cm^2,最佳辐照时间为2min。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对黑松、湿地松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2月龄黑松(Pinus thunbergii)、湿地松(P.elliottii)幼苗为材料,研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感染对松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在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较湿地松发病快且重,黑松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湿地松内SOD和CAT在接种早期活性增加,随后下降。两种幼苗接种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H2O2和MDA的积累与植株发病速度呈明显正相关。因此,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寄主植物组织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育时期野生荞麦主要器官的黄酮含量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测定苦荞野生近缘种、金荞麦、细柄野荞麦、齿翅野荞麦、甜荞野生近缘种和硬枝万年荞主要器官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6种野生荞麦叶片从苗期至盛花期,黄酮含量表现为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盛花期至成熟期黄酮含量呈现逐渐递减的低—高—低变化规律;从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到成熟期茎的黄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略显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且各种野生荞麦峰值出现的时期不一致;苦荞野生近缘种花和种子中黄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11 g/100 g和2.41 g/100 g.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南岸不同覆被类型土壤碳氮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湖南岸的鬼箭锦鸡儿灌丛、矮嵩草草地和油菜+燕麦混播农田为研究对象,对3个样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0-30cm不同层次土体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所测样地土壤均呈偏碱性,土壤容重介于0.80-1.19 g/cm^3,农田土壤容重居高。不同覆被类型下,上层30cm土体单位面积有机碳、全氮储量由高到低均为:灌丛〉农田〉草地,分别为15.71 kg/m^2、10.16 kg/m^2、7.54 kg/m^2和1.76 kg/m^2、1.20 kg/m^2、1.11 kg/m^2,灌丛与草地、农田间差异显著(P〈0.05),农田与草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覆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研究区域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土壤碳、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密度对有色稻抽穗期叶片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糯(Y4)和红粳(Y5)两个有色稻为材料,设5种不同的栽培密度,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有色稻的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随栽培密度的增加,有色稻叶片干物质积累增加,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少的单峰变化,上3叶叶片夹角和叶绿素含量减小。Y4和Y5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2万/666.7m^2和16万/666.7m^2,且Y5耐密性较Y4强。  相似文献   

17.
以粳稻合系22-2为材料,研究幼苗期干旱胁迫下喷施乙酰水杨酸和EDTA抗旱剂对幼苗生长和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干旱胁迫下喷施乙酰水杨酸和EDTA有利于促进粳稻幼苗叶片和根系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提高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和保水能力,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减少细胞膜伤害,有利于抗旱保苗。两种抗旱剂中乙酰水杨酸处理对提高粳稻幼苗抗旱能力的效果较EDTA强,浓度均以1g/L较佳。  相似文献   

18.
对黑石顶森林群落中黄果厚壳桂幼苗一年的生长与影响幼苗生长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氮、磷、钾含量与幼苗生长呈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也间接影响幼苗生长,在水发和光照强度产大的群落中,幼苗生长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与林内光照强度呈负相关,群落中幼苗密度较大将促进1年生幼苗的生长,各影响因子主要与1-3年生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3龄以上幼苗的生长与各因子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光叶楮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光叶楮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对外植体快速繁殖及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 6-BA1.5mg/L NAA0.5 mg/L为最佳增殖培养基,繁殖系数为3.4,平均芽高为4.0cm,且生长快、芽苗质量高;1/2MS NAA0.3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为72%,根系质量好;在移栽试验中发现,移栽基质以蛭石比珍珠岩更好,炼苗成活率达到88%。  相似文献   

20.
黄瓜Cd^2+抗性的变化及其与蛋白质组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Cd^2+液处理下,黄瓜幼苗(cucumis sativus.L)蛋白质组分与含量的改变及其对于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Cd^2+处理浓度的增加(0.2~1.0mmol/L),黄瓜幼苗的根长、鲜重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但干重减少不明显.在1.0mmol/LCd^2+溶液处理下,与对照相比,黄瓜幼苗的根、胚轴、叶绿体中的蛋白质组分发生变化,即蛋白缺失、新蛋白合成以及蛋白表达量的上调或下降,同时其生化性状(蛋白质组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幼苗生长抑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