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龙 《甘肃科技纵横》2012,41(5):180-180,183
了解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聚居区幼儿蠕形住肠线虫(蛲虫)感染情况。方法:定位调查对象为当地3-5岁幼儿,依照不同幼儿园分组,病原学检查方法为透明胶带纸拭子法。结果:蛲虫总感染率为8.7%,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发现幼儿蛲虫感染现象,但无地域和民族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常见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对604名学生粪便检查,以查到虫卵记为阳性,分析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结果:共调查604人,总感染率为6.13%,其中23人感染蛔虫,感染率为3.80%;3人感染钩虫,感染率为0.50%;8人感染鞭虫,感染率为1.32%;2人感染蛲虫,感染率为0.33%;1人感染姜片吸虫,感染率为0.17%。结论:我校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后在进一步预防寄生虫病方面应采取加强对学生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校学生的防病意识,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粪便无害化处理,依法取缔无证摊贩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964—1980年对哈尔滨市区及郊县农村儿童肠道线虫感染情况的几次调查结果。用胶玻纸拭法检查一次,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生的蛲虫总阳性率为52.50%,农村小学生的蛔虫感染率为78.07%。中学生蛔虫感染率60.0%。市区先后两次蛲虫感染情况调查时间相隔16年,感染率未见明显差别,似说明此虫感染率如不采取防治措施并不随生活水平提高而自然下降。蛔虫感染则不同,14年后调查一郊县农村小学,学生蛔虫感染率明显降低。市区某校小学生蛔虫感染率20.83%。城乡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别不明显,年龄以4—15岁感染率较高,男女两性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农村学生蛔虫感染有随年龄增加而感染率下降的趋势,女中学生较男中学生感染率高。几次调查只发现鞭虫感染两例。用药驱蛔,该市农村小学生排虫者多数每人排虫1—5条,平均每人排虫7.4条。肛拭前受检者大便已否对蛲虫检查结果似无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1991年~1994年对吉林市某幼儿园蛲虫感染进行4年连续观察。共查幼儿563人,阳性75人,总感染率为13.32%, 1991年感染率为26.78%, 1992年为13.76%,1993年为8.94%,1994年为8.33%,各年感染率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x~2=24.03 P<0.001),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应用透明胶纸肛周粘贴法,对武汉市青山区六所幼儿园2031名幼儿进行了蛲虫感染情况调查,总感染率为8.7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0.99%,女性感染率为6.52%,对其中一所幼儿园每次检出感染者采用连续3a,每年2次口服肠虫清(200mg/(人.次))的方法进行防江并观察效果,三年的感染率逐年下降,分别为9.29%,7.02%和6.41%,这表明,对蛲虫感染者进行服药防治,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杜父鱼驼形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8%.年平均感染强度为1.5(1~3),相对密度为0.2.该线虫在宿主种群中为聚集分布.水温在16℃左右时.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相对密度最高,分别为40%,3和0.6;宿主年龄对该线虫的种群数量有明显影响.该线虫种群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它使被感染的低龄(1~3)鱼的肥满度平均下降6.3%.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湖北荆州地区女性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就诊女性15种HRHPV基因型,用SPSS 23.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 677例就诊女性总感染率为20. 64%(759例),优势型别依次为HPV52(6. 53%,240例)、HPV58(3. 51%,129例)、HPV16(2. 99%,110例)、HPV39(2. 64%,97例)与HPV68(2. 04%,75例).HRHPV感染率最低年龄段为30~39岁(18. 10%,187例),最高年龄段为60~69岁(37. 61%,41例).HRHPV感染模式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14. 11%(519例),双重感染率为4. 81%(177例),三重、四重与五重感染均有检出.HRHPV的感染率(P0. 01)和感染模式(P0. 05)在不同年龄段间有统计学差异.荆州地区女性HRHPV感染型别以HPV52、HPV58和HPV16型为主.感染模式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双重感染次之.年龄与HRHPV的阳性率和多重感染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蛲虫是一种常见的肠寄生虫,尤以儿童感染为多,因为蛲虫感染多半并不引起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常为人所忽视。早在1953年,吴氏曾发现一女性患者因蛲虫移行而致慢性输卵管炎,此后对此病的各方面研究做的很少。关于蛲虫感染情况,在解放前仅秦、张二氏在成都曾应用玻璃纸拭法检查了部分学童。解放后,由于各地医务工作者响应了人民政府的正确卫生方针和政策,以及对儿童们健康的关怀,蛲虫病曾在天津、镇江、西安及长沙等地区做过调查,其感染率为43.8%,22.76%,49.51%,及55.1%。由此可见我国儿童蛲虫感染的普遍性。作者等为了了解青岛市儿童蛲虫感染清况,应用纤维  相似文献   

9.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内蒙古部分地区猪场的182份猪血清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的抗体检测,其中包括母猪、种公猪、哺乳仔猪、生长育肥猪、保育猪.平均阳性感染率为39.6%(72/182),母猪阳性感染率为44.9%(22/49),种公猪阳性感染率为73.7%(14/19),生长育肥猪阳性感染率为38.8%(19/49),保育猪阳性感染率为40.5%(17/42),哺乳仔猪全部为阴性(15).实验检测结果证实,内蒙古地区养猪场存在猪圆环病毒II型(PCV-2)感染,而且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本地区支原体在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2)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试剂盒,对2 a来955例临床生殖道标本进行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UU及Mh感染率为40.4%.女性感染率50.6%,男性感染率24.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氧氟杀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9.22%,99.00%,92.00%,81.10%,79.80%,71.24%,70.47%,36.79%,18.65%.结论临床支原体感染已成为泌尿生殖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合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MCM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20例CIN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中MCM4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5.588,P〈0.05).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四组间MCM4的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有显著性(Hc=36.655,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中,MCM4的表达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0.359,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中,在淋巴结有转移与无转移组之间,MCM4的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χ^2=5.748,P〈0.01);MCM4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分组和临床分期进展无关(χ^2=1.666,P〉0.05;χ^2=0.076,P〉0.05).结论①MCM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②检测MCM4可作为判定宫颈癌恶性程度、评估其侵袭性及转移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其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翠霞  鲁强  赵淑萍 《科技信息》2011,(21):I0389-I039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TCT检查异常的182例女职工均行高危型HPV检测,对检查异常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升高。TCT检测、HR-HPV检测、联合检测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为81.72%、86.67%、96.92%。联合检测与TCT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3581,P〈0.01);联合检测与HPV-DNA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74,P〈0.05)。结论:在宫颈病变筛查中HR-HPV联合TCT检测比单一方法检测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调节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9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6只眼。A组术中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5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5.65%。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2.61%(χ^2=9.94,p=0.00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71.74%(χ^2=9.95,P=0.002)。结论可调节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通过单独及合并感染对虾记录其死亡率并检测病毒携带量。结果显示:温度19±1℃条件下,至实验结束各组累积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分别低于7.7%,8.6×102 copy/g。温度25±1℃条件下,48~96 h单独感染WSSV累积死亡率与合并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合并感染组不同浓度之间存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和病毒量最大值分别为71.1%,6.2×105copy/g(合并感染浓度9.5×107 cfu/m L组)。温度31±1℃条件下,各组累积死亡率在48 h迅速升高,合并感染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75.6%,2.0×106 copy/g)明显高于单独感染WSSV组(42.2%,2.2×104 copy/g)。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单独细菌感染组对虾死亡率随感染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大值:71.1%)。因此合并感染对对虾养殖危害更大,且随着温度升高,溶壁微球菌和合并感染的致病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即温度能显著影响溶壁微球菌和WSSV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后,雏鸡血清IgG含量的变化,用8×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感染10日龄雏鸡,用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分别提取感染前和感染后第1,2,3,4,5,6,7,8,12,15天鸡血清中的IgG,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纯化的IgG做纯度鉴定,结果表明,盐析产品纯度较高。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其含量,感染前IgG含量是(1.07±0.05)g/L,对照组感染后第4天(14日龄)达到峰值(1.90±0.07)g/L,感染组在感染后第6天(16日龄)达到最高值(2.31±0.07)g/L,感染后第12天(22日龄)对照组和感染组降到最低值,分别是(1.35±0.17)g/L和(1.32±0.05)g/L,感染后第5天(15日龄)差异显著(P〈0.05),第6,7天(16,17日龄)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天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理市小学生肠道蛔虫感染情况,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文阁小学(农村)及荷花小学(城郊)部分小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测蛔虫卵感染情况;对受检人群肠道蛔虫感染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阁小学学生的蛔虫感染率为10.10%,荷花小学学生为1.96%;男生感染率为6.80%,女生为5.10%;5~8岁学生感染率为10.11%,9~11岁学生感染率为2.68%。结论:大理市两所小学学生生蛔虫感染率比全国低;农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比城郊略高;男、女生蛔虫感染率无明显差别;5~8岁学生感染率比9~11岁学生高。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胃癌小鼠模型,检测T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胃癌免疫系统中的作用。采用在615近交系小鼠皮下注射MFC胃癌细胞建立胃癌小鼠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小鼠(n=20)及正常小鼠(n=20)脾脏CD4+CD25+Treg及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显示,胃癌实验组小鼠脾CD3+T(42.87±4.33)%和CD8+T(36.55±3.15)%细胞较正常组升高(P0.01);CD4+T(55.02±2.64)%细胞及CD4+T/CD8+T(1.48±0.13)细胞比值较正常组降低(P0.01);胃癌实验组小鼠脾CD4+CD25+Treg(2.14±0.91)%细胞较正常组升高(P0.01)。由此可知,胃癌小鼠脾Treg细胞水平升高,CD4+T降低,CD3+T、CD8+T升高,CD4+T/CD8+T比值降低,可能在胃癌细胞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DQ,DR)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6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和28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HLA—DP,DQ,DR抗原的表达。新疆哈族食管鳞癌组织中HLA—DP,DQ,DR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36.4%,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1%(χ^2=8.389,P〈0.05);HLA—DP,DQ,DR抗原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无相关性。HLA—DP,DQ,DR的表达与新疆哈族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