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成果州直的重要过『程,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也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然而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2.
加速技术要素流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科技应用、科技商品化和科技产业化.科技应用,是把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生活领域的活动,主体科技是个人或企业;科技商品化,是将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主体是企业,其过程受制于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科技产业化,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时追求社会最大转化效益的过程.主体是企业群,其过程受制于产业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要成为现实生产力,还必须经过一个转化过程。促进科研与生产结合的根本性措施应该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科研、生产一体化的进步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这也是使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 从总体上讲,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尚未真正实现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经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我国每年取得的2万多项科技成果中,具有一定应用面的成果转化率仅占20%左右,远低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我国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指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三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三方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进步的全过程,并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高校是科技成果的生产基地,如果将这些成果进行有效的产业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目前,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行过程,运行的主体是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而企业是这种转化的最终实现者,因而它是两个运行主体中关键的、起决定作用的一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然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对科技成果以及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益的需求强度低,企业对吸收科技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商品、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性不高。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不能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中看到明显的好处;从事  相似文献   

6.
发挥中试基地作用把科技成果转化落到实处李厚轩本社副社长沈阳市科委主任中试基地是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的重要通道与桥梁,是科研与生产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瓶颈与接口,是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的重要举措。加强中试环节,建设中试基地,将对我...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偏低,是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以及产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从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不同主体出发,阐述了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与市场不匹配、科研人员转化意愿不强、企业承接成果的能力较弱、科技中介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政策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企业建设、搭建转化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成果价值的重要过程,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也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然而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9.
孙华 《山西科技》2001,(6):10-12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受体。但由于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关键就在于围绕培育主体,从六个方面入手加强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采取了各种措施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向产业化发展,法律环境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尤其重要。然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环境却存在明显不足。通过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环境,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科技成果供给主体与接受主体单一、对成果转化的财政金融支持不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薄弱。介绍了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国际立法经验。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律环境的建议:健全鼓励创新主体相互合作的法律制度、明确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法定职责、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实行税收优惠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状况,本文分析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四个行为主体.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产业部门、中介机构,指出了目前各主体影响转化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发达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制度 ,无论是从立法体系、明确政府职能、鼓励科技创新主体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保障、税收优惠等方面均可以给中国相应的启示。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方面还存在着立法、具体的法律实施等方面仍有必须完善的地方。在知识经济时代 ,加快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建设 ,促进科技制度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产出,可是90%的科技成果都湮没在基础研究到商品化的"死亡之谷"中。"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是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连接纽带,也是打通科技和经济界面的重要通道。为了有效发挥科技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44个成果转化平台。本文结合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强化"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是跨越技术转移"死亡之谷"的关键,并详细分析了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的4个核心要素。最后文章还列出了我国技术转移工作仍需要克服的两个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型研究机构是科技组织与社会经济密切结合而演化出的新型科研组织形态,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孵化和市场销售的创新价值链。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针对我国科技创新过程中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和英国弹射中心两家典型的新型研究机构为例,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从知识生产、技术应用、商品生产三个环节对其技术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对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了我国部分省市科技和金融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实践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前困扰大中型企业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中型企业应建立公司制的必要性.论述了公司制的形式与特点,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制的途径与步骤,企业在确立公司制度中应注意的问题,公司化会使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需求量与外部环境压力增加而导致的土地利用急剧转型问题,以沿海城市闽侯县为例,综合利用遥感、地形和社会经济数据,从数量结构、转型幅度、转型速度、空间结构、效率与功能等显、隐性双形态方面分析了闽侯县土地利用转型情况。结果表明:显性形态方面,地势低、坡度缓、城镇工业化发展较迅速的街镇地区建设用地转型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为8.74%,林地转型速度最慢,年均增长率为-3.62%。隐性形态方面,建设用地功能形态、耕地生产功能形态和对林地的投入是影响其用地类型转型的主要因素,闽侯县建设用地功能指数的线性增长,耕地生产指数不断上升和林业生产效益回升,不断影响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研究成果可促进该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政府科学合理规划和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率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叙述了高校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发源地,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在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制约转化的因素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加快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九五”期间,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部分输变电设备、部分专用施工机械等成套设备处于采用引起技术、消化吸收和实现国产化的关键阶段;永久船闸、升船机的水工机械及大型金属结构等主要立足于国内进行科技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进并进行研制.因此,“九五”期间进行以上项目的科技攻关,重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结合技术引起,消化吸收并大胆创新,为我所用,对三峡工程达到一流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施工和对实现我国水电制造业和输变电制造业技术进步及其加速实现国产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绿色化提供强劲动能。基于企业微观层面,以2013—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化的影响,并从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外部治理视角探究其中介机制。实证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其绿色化,主要是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两种渠道来实现。与传统制造企业和亏损企业相比,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化的促进作用在现代制造企业和盈利企业中体现得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为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