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镜研究表明蕨精细胞在发育早期为多角形细胞,具有细胞壁,多层结构和微管,但不具鞭毛,核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精细胞的发育,质膜退缩远离细胞壁,在细胞壁和质膜之间质下一个空间,细胞核螺旋化并有大量鞭毛形成,最后精细胞发育形成具有鞭毛的游动精子。  相似文献   

2.
皱纹盘鲍精巢及精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皱纹鲍精巢和精子的结构,生精细胞通过基膜着生在分枝的结缔组织上,由基底部向精巢腔增殖。观察到5个阶段的生精细胞。精子可分为头部、中段和末段3部分,头部由顶体、顶体上腔和细胞核组成;中段由中心粒、线粒体和核糖体组成;末段细长,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3.
异源四倍体鲫鲤成熟性腺和红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繁殖季节异源四倍体鲫鲤成熟精巢、卵巢和血液中红细胞超微结构.成熟精巢由许多小叶组成,小叶内可观察到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和大量成熟二倍体精子.精原细胞的细胞质内可见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和电子致密物质;支持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内质网和明显的可能与激素合作有关的颗粒状物质.二倍体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内充满致密染色质,尾部中央轴丝具有典型"9+2"微管结构.成熟卵巢中Ⅳ和Ⅴ时相卵母细胞外包围着两层滤胞细胞;内层滤胞细胞伸出微绒毛深入透明带和卵黄膜内,并一直延伸到卵细胞的细胞质内.推断微绒毛具有物质和信息交流的功能.Ⅳ时相和Ⅴ时相卵母细胞内的卵黄具有两种形式,一种其外有囊泡包围,另一种外面没有.红细胞中32.43%的细胞核具有独特的哑铃状结构,超微结构显示这种哑铃状结构为细胞核的弯曲变形现象;少数红细胞核有一分为二的分裂现象.红细胞核的这些特征可作为区别四倍体鱼和二倍体鱼的重要标志.在亚显微水平证明四倍体鲫鲤具有正常的成熟精巢和卵巢,它们能够产生正常的二倍体精子和卵子,保证四倍体性能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4.
正A:人类的遗传物质既包括细胞核中的DNA,也包括线粒体中的DNA。精子和卵细胞都有线粒体,但一般认为,精子的线粒体是不会遗传给子代的。D减数分裂而成的精细胞在变形成为精子的过程中,线粒体会以线粒体鞘的形式集中在精子头部以下部位。而受精时,精子只提供位于头部的细胞核,线粒体鞘会与精子尾巴一起断裂而丢失。与之相反,卵细胞则提供细胞核和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线粒体)。这样,精子的线粒体就不会进入到  相似文献   

5.
以真核生物细胞核碱性蛋白H4的高度保守性为依据,利用改良的胶体金电镜免疫定位技术,研究中国明对虾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碱性蛋白H4的变化特征.发现从精原细胞至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有H4蛋白的合成,其用于该阶段细胞核染色质的构建;精细胞变态过程中,初期的早些时候有细胞质合成的H4蛋白进入前顶体囊,从初期的晚期开始,细胞核中H4蛋白向顶体囊转移,变态中期转移最强烈,晚期呈减弱趋势,最终导致成熟精子细胞核中不存在碱性蛋白H4.中国明对虾成熟精子细胞核中碱性蛋白H4的缺失是其呈非浓缩核状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瓶螺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大瓶螺精子发生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超微结构特点及精细胞变态为精子的过程,成熟精子由头部和尾鞭两部分组成,头部包括顶体复合物和核,尾鞭可分为中段和尾段,中段有线粒体鞘螺旋围绕在轴丝外面,尾鞭中心的轴丝具9+2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蚁后卵巢中和雄蚁精巢中pvERR 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vERR mRNA在卵子发生过程中滤泡细胞的胞质和生长期、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有表达.在变形期的精细胞胞质和成熟精子头部有很强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对性成熟卵胎生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精巢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具一对索状精巢,其内部呈小管型.精巢内每一精小囊的生殖细胞发育同步,从精子发生到成熟精子的形成,精小囊逐渐由小管盲端向中央腔方向移动,在迁移过程中逐渐发育.剑尾鱼的精子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变态精子、成熟精子等阶段.剑尾鱼成熟精子分为头部、中段、尾部3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成熟的中国马褂木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水合后,花粉内的生殖细胞分裂成一对精细胞。花粉培养液为10%蔗糖的BK。培养环境为24℃~26℃,培养时间为6~8h。本次研究应用荧光染色与冬青油透明技术观察了花粉中的营养核和生殖细胞,及后来的两精细胞。用同样的方法,也观察了精细胞在花粉管中的运动。成对的精细胞可以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用FDA检测表明这些精细胞仍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国槐成熟种子胚乳和子叶的显同与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成熟胚乳细胞多糖贮藏于细胞上,除糊粉层外,胚乳细胞几乎完全由半乳甘露聚糖所填充,原生质体被挤压收缩成很小的不规则形状,其中有贮藏蛋白体,无淀粉粒。面成熟子叶叶肉细胞脱水收缩,胞质中主要被蛋白体,脂体和少量淀粉所填充,大部分细胞器消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喀什哈尔葡萄花器的构造和开花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剖析,这是对传粉受精的高度适应。受精过程如下:1、授粉后40—50分钟花粉粒萌发。2、授粉后6小时花粉管到达胚囊。3、授粉后8—10小时二个精子分别达卵细胞和次生核。4、授粉后24小时精、卵完成融合,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型。5、授粉后20小时精子和次生核完成融合。了解此程为开花受精期的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鹅掌楸雄性生殖单位的二维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鹅掌楸花粉属二细胞型,观察了6枚在异己-北美鹅掌楸柱头沟中的花粉管。在花粉管进入柱头沟时,管长为花粉直径的4-10倍期间,生殖细胞分裂形成两精细胞,同一花粉管的两精子在大小、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精子两形,两精细胞相互邻接,位于管的先端,两精子被营养细胞内质膜包围,大的精细胞通过细胞延伸乌黑营养核,同时部分地被营养核的裂片所包围,两精子和营养核形成的共同包装即为雄性生殖单位。败育花粉管中,精细胞几  相似文献   

13.
<正> 美洲黑杨Ⅰ-63〔Populus deltoides Bartr.var.deltoides cv.“Harvard”(Ⅰ-63/51)〕自引种以来,生长良好,已经作为一种基因资源应用于新无性系的培育工作。Nagaraj在1952年曾对PopuluS deltoides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形态进行过研究,但选育为无性系并引种至我国的同纬度地区后,其小孢子的发育过程是否发生变化,选育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却研究甚少。近年来,学者们对花粉超微结构做了大量工作,可惜至今还局限于少数植物,特别是草本植物。这里,我们试对美洲黑杨Ⅰ-63的小孢子发生、花粉发育和结构用光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观察了二细胞花粉粒的超微结构,希冀为这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以电镜观察甜菊花粉及发育的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出现胞质融合以及线粒体和质体数量减少、结构简化的胞质重组现象。四分孢子的显著特征是细胞核和高尔基体呈活跃状态。花粉双核期,营养细胞内出现大量的淀粉粒和脂质体,细胞器丰富,核孔多,而生殖细胞胞质稀薄核孔较少见。本文中探讨了这二类细胞的功能。双核期花粉内淀粉粒和蛋白质开始大量积累。三核期花粉成熟时,蛋白质积累达高峰,淀粉粒转化为较小分子的糖类物质以供花粉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5.
1、小孢子核从中央位移至一端后,花粉开始第一次有丝分裂。2、分裂末期出现成膜体、细胞板而形成分隔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细胞壁。生殖细胞壁含纤维素物质。3、生殖细胞壁在和花粉内壁连接处向内生长,直到二末端相遇而被掐掉,生殖细胞脱离花粉壁并进入营养细胞,而后壁消失。4 营养核和生殖细胞在花粉粒内互相贴近。然后,生殖细胞处于分裂前期并经变形变化和运动而发育成熟;营养核形状不规则。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96f7A的选育过程及其形态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并研究了其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96f7A为二棱皮大麦,开颖开花,花药瘦小,不开裂,不散粉,不育彻底,农艺性状较好,其不育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该不育系的不育细胞质来自四川大麦地方品种,核不育基因由核品种的核可育基因天然隐性突变产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羊草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形成,主要结论如下:(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孢子为平面型,单核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细胞壁,对PAS染色和苯胺兰染色诱导荧光均呈负反应,成熟花粉粒为三细胞,细胞内贮藏丰富淀粉粒,(2)药璧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细胞属分泌型,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绒毡层细胞具一或二核,在单核小孢子早期,绒毡层细胞有向花药腔肥大增生和绒毡层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变形绒毡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1986年至1988年以7个亲本为材料在4个试验点的研究得知:1、在幼穗分化第5或6期施用PP333可延缓水稻抽穗期;2、不育系对PP333的反应较恢复系敏感,3、在0—200ppm浓度范围之内,pp333浓度越高,延缓效果越显著;4、一次施用200ppmpp333可使不育系齐穗期延迟5天,效果比较好,又省药物和人力;5、pp333对千粒重无不良影响,但增加包颈率、减少饱粒数;6、50—100ppm赤霉酸可逆转pp333的延缓效应;7、在生产上,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赤霉酸和pp333,使花期相遇,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9.
(1)孢原为单细胞,发生于表皮之下,大孢子排列为直线型·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2)珠柄、珠被、合点和珠孔端的珠心细胞中具多糖.孢原、造孢、母细胞和四分大孢子阶段近珠孔的珠心细胞中具少量淀粉粒.一旦功能大孢子分化,合点和珠孔端细胞中多糖增加.从单棱胚囊分化至二核胚囊时,珠孔端细胞中多糖增加;(3)受精前,极核融合为次生核,周围富含淀粉粒,助细胞解体一个成熟卵中极性明显;(4)小孢子孢原为多细胞,药壁为基本型,具腺质绒毡层;(5)减数分裂Ⅰ开始,在花粉母细胞之间出现肼胝质壁.一直到四分孢子时全部形成肼胝质壁使与二倍体的药壁隔离.胞质分裂属同时型,四分小孢子为四面体型;(6)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为不等分裂,形成一个较小的半球形的生殖细胞和一个较大的营养细胞.生殖细胞发育中存在暂短的细胞壁,其成分未定.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园形、具三孔沟;(7)孢原和造孢细胞以及相应阶段的药壁细胞中均具可溶性蛋白质,从单棱花粉粒开始,绒毡层细胞中多糖和蛋白质并存.早期小孢子和发育中的小孢子中均具多糖.成熟花粉粒中多糖和蛋白质并存.  相似文献   

20.
海甘蓝与芸苔属属间杂交的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甘蓝和芸苔属属间杂交的花粉粒萌发,花粉管生长以及珠孔受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采与海甘蓝杂交不亲和,表现在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或不能通过珠孔肥精,同时乳突细胞有强烈的胼胝质反应。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杂交有少量花粉管萌发,花粉管顶端受阻于柱头乳突细胞中缠绕于乳突细胞表面,乳突细胞有大量的胼胝质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