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2.
海子长诗的创作在核心意象上有一个从"水"到"太阳"的转变.背后是诗歌情调和诗歌境界的变化.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导致诗人旧我的灭亡,新我的重生.基于对生命的沉思,海子的长诗风格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他的诗学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现象对中国诗坛的启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1,(2):21
星际旅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即使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地球也有4.2光年远———这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0万倍,或者相当于人类乘坐太空船往返月球5000万次的距离。假如乘坐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星际探测器——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离开太阳系,人类将在7.4万年后才能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学和自动机的小文化史 犹如希腊神话中捏土造人的提坦神普罗米修斯,人也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生命的创造者。普罗米修斯的命运是众所周知的。在他为人类带来人类完成自身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一物──火之际,就被宙斯缚在高加索山上,并忍受着宙斯的神鹰所施予的最残酷惩罚。不仅如此,宙斯还通过美貌绝伦的潘多拉带给人类传播一切灾害的”潘多拉之匣“.或许我们还能联想到犹太神话中的犹太大师用黏土所创造的无言的人造假人戈尔木(Golem),Golem在希伯来语中意味着无灵魂的物质(Seelenlose Materie).在《创世界》一书中按照希伯来语的字母组合,Golem又被塑造为犹太民族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该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塑造共同体建设中所蕴含的递进性和层次性,充分彰显了中国为解决世界共性问题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在坚持共同价值观上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重构新的国际秩序观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它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因子",衔"外来理念",化"传统理念,在实践层面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谁是世界上最顶级的运动员?人类靠边,那些终 其一生在奔跑和跳跃的动物才是真正的运动天才。它 们在各个比赛项目上都远远超越人类,如果奥运会允 许动物参加的话,体育超级明星们只有坐极凳候补的 份。于是乎,动物们也不甘落后地办起了自己的"趋 级运动会"。  相似文献   

7.
太阳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大约是11年一个周期,2021年至2022年是人类有纪录以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全世界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我国作为航天大国,及时开展太阳探测活动,十分必要,不能缺席. 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发射成功 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实现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相似文献   

8.
<正>"水星很"怪",她有很多的怪现象,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揭秘她的怪象原因。"沙尘暴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水星是太阳系最小的行星,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太阳光芒的掩盖下,它总是披着神秘的面纱。如果我们生活在水星上,那么,我们可以每天过两次春节,每天目睹两次日出日落,这些都是水星上才会出现的"怪  相似文献   

9.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循环经济"理论 什么是"循环经济"?简单地说"循环经济"就是循环地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循环式地来发展经济."循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发展,应当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也就是依靠人的智力.  相似文献   

10.
太阳"中微子失踪"悬案茫茫太空中,地球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行星,犹如大海里的一滴水。因了太阳50亿年照射的机缘,终于孕育出人类这种智慧生物。遥望浩翰的星空,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先祖们曾对宇宙和生命的奥秘进行过无数次庄严的理性思索。光的本质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会发出那么多光和热?这些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难题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基本得以解决。按照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的解释,太阳是比地球大130万倍的恒  相似文献   

11.
客观世界,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一个整体,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起初也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早期的科学,不分什么学科.可是,近几百年来的情况就不同了.恩格斯说:"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15世纪后半期才开始,从那时起它就获得了日益迅速的发展".这里的"日益迅速"是同学科的日益分化相伴而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朓""肭"考释     
"朓"朒"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的两个专用名词,它们的含义在发展过程中有两次演变,前后经历过对日食的描述、对月相的描述和作为计算日月运动不均匀性时的修正值这三个阶段.词义的变迁,包含了古人对天象理解的过程,从汉朝的"日月乱行",到唐朝僧一行<大衍历>里将其作为"理数然也" ,是概念上由"变"至"常"的一次比较特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午,放学回家,我看了一篇《太阳会熄灭吗?》的文章,上面写着:太阳还能照亮地球50亿万年,到那时,太阳就会熄灭。我想,太阳熄灭太可怕了,到那时候,地球将会一片黑暗,人类将怎么生活呢?如果太阳变成了黑洞,把人类都吸到里面去了,那么,人类从此不就在宇宙中消失了吗?后来,我又想,人类科技的发展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到那时,有可能我们人类已经离开地球,到宇宙空间或其它星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人们可以跟星星一起玩耍,累了可以到月亮上休息,同学们可以在白云上听老师讲课……也有可能我们人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了一个人工太阳挂在空中,让它…  相似文献   

14.
殊途"难"归     
目前,托卡马克类型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领先于其他途径,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建造了大型的托卡马克装置,以期造出个"太阳"来.  相似文献   

15.
邹华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19-120
中国古代乐舞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产生,然后又因为人类不同层面的需要,实现了向着政治道德主体和审美主体的两次转变.在前一转向阶段,舞蹈具有浓厚的社会功用色彩;在后一转向中,舞蹈艺术独立的审美意识得到了自觉的张扬.而在整个舞蹈主体价值转向与超越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和"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今中外不少文学作品中,无论主人公的命运被抛向何处,为满足读者的心理平衡,作者最终总是要落下“大团圆”的帷幕,以解除心中的淤积,化为人们的过眼烟云,似乎所留下的一笑也将在岁月的流逝中淡漠了。然而人类社会生活并不是到处充满着爱,将天火盗送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被宙斯钉在高加索的悬崖上,在狂风暴雨中随悬崖坠入深渊,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存在种种模糊认识,应运用辩证的方法.从应然与实然、目的与手段、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角度理解"以人为本".从应然性角度看.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普遍价值取向,从实然性角度看,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以人为本既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又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合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朱晓娟 《镇江高专学报》2005,18(1):76-77,80
人类的文明车轮已驶入21世纪,当代大学生在纷杂社会的影响下也逐渐"理性"、"务实"起来.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却是脆弱的进步.因而,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需要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竺可桢提出"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希望蕲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能在中国枝繁叶茂.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和"经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科技发展的动力所在.而且,由于现代科技成果的不可预测性,科学家不仅要考虑其成果所带来的个人利害问题,也要努力避免危及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一、机器人学和自动机的小文化史 犹如希腊神话中捏土造人的提坦神普罗米修斯,人也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生命的创造者。普罗米修斯的命运是众所周知的。在他为人类带来人类完成自身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一物──火之际,就被宙斯缚在高加索山上,并忍受着宙斯的神鹰所施予的最残酷惩罚。不仅如此,宙斯还通过美貌绝伦的潘多拉带给人类传播一切灾害的“潘多拉之匣”。或许我们还能联想到犹太神话中的犹太大师用黏土所创造的无言的人造假人戈尔木(Golem),Golem在希伯来语中意味着无灵魂的物质(Seelenlose Materi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