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合成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4个,采用MT法测定其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抗HBV活性。再进行样品抑制Hep G2.2.15细胞表达表面抗原(HBs Ag)的测试。通过测试样品GLY-1、GLY-5、GLY-9、GLY-10对HBs Ag的分泌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藤黄酸为原料分别与氨基酸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藤黄酸衍生物,其结构经MS、~1H NMR、~(13)C NMR确证.采用磺酰罗丹明B(sulfurhodamine B)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肺癌A549、人黑色素瘤A375、人肝癌HepG2和人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大多数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含非极性小基团侧链的氨基酸衍生物的活性普遍较高,化合物3和4的活性明显高于藤黄酸对照品;部分含极性氨基酸的衍生物的活性下降并且针对不同细胞株体现了不同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用甘草次酸还原制得11-脱氧甘草次酸,以此为原料分别与乙酸酐、丙酸酐、顺丁烯二酸酐、正己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反应生成酯,再分别同金属化合物反应制得12种11-脱氧甘草次酸酯类和盐类衍生物,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和应用前景。用IR、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其光谱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将甘草次酸用聚乙二醇(PEG)改性后,合成了两种聚乙二醇改性甘草次酸的5-氟尿嘧啶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用SRB法对制得的复合物进行了肿瘤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系列化合物均对人体肝癌细胞Bel-7402有较强的抑制生长活性,IC50值均小于100 mg·mL-1,在10~50 mg·mL-1范围内,是一类具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前体.  相似文献   

5.
11-脱氧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甘草次酸还原制得11-脱氧甘草次酸,以此为原料分别与乙酸酐、丙酸酐、顺丁烯二酸酐、正己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反应生成酯,再分别同金属化合物反应制得12种11-脱氧甘草次酸酯类和盐类衍生物,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和应用前景。用IR、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其光谱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首先以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修饰,共合成了15种中间体和最终产物,利用IR和1H NMR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2个化合物抑制癌细胞的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以齐墩果酸、熊果酸和甘草次酸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二溴烷烃反应生成溴代烷烃酯;继而与对羟基苯甲腈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共合成得到6个齐墩果酸/熊果酸/甘草次酸-对羟基苯甲腈缀合物,并采用MTT法测试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4-氰基苯氧基)-正己基]-甘草次酸酯和[(4-氰基苯氧基)-正辛基]-甘草次酸酯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有一定的抗增殖作用,其中[(4-氰基苯氧基)-正己基]-甘草次酸酯对人肝肿瘤细胞系Bel-7402也有中等抗增殖作用,其余化合物对所测细胞都没有抗增殖活性。[(4-氰基苯氧基)-正己基]-甘草次酸酯对测试细胞的抗增殖活性与阳性对照药5-FU相当,对正常肝细胞损伤较少,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热法合成甘草次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草酸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甘草次酸甲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确定了其化学结构.该合成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在DCC的作用下,甘草次酰苯并三氮唑反应得到甘草次酰苯并三氮唑,然后其与聚乙烯醇(PVA)进行交换反应,制得聚乙烯醇的甘草次酸酯衍生物。  相似文献   

10.
合成4种11-脱氧甘草次酸3,30双糖链皂苷。以苯甲酰基保护的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为供体,在TMSOTf的催化作用下与11-脱氧甘草次酸C3位羟基和C30位羧基进行偶联,以较好的收率制备得11-脱氧甘草次酸3,30双糖链皂苷(6a,6b,6c,6d)。化合物均未见报道,结构经核磁共振(~1H NMR)确证,均为1,2反式构型糖苷键。  相似文献   

11.
以二氯乙酸为起始原料通过制备酰氯后与姜黄素反应制得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采用噻唑兰(MTT)法考察其对HeLa、HepG2、A2780及A549等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其对线粒体膜电位的破坏,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发现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抗肿瘤活性比...  相似文献   

12.
用薄层色谱技术分离甘草提取液中成分后,再用扫描先密度法对甘草次酸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在DCC的作用下,甘草次酸与苯并三氮唑反应得到甘草次酰苯并三氮唑,然后其与聚乙烯醇(PVA)进行交换反应,制得聚乙烯醇的甘草次酸酯衍生物.  相似文献   

14.
羟胺酸及其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羟胺酸及其钴,铜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中与1,3-二羰基化合物反应得到吡咯衍生物,进而设计合成了6个核苷类似物.所合成的化合物经IR,NMR及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的核苷类似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16.
自人们发现 2 -甲酰吡啶缩氨基硫脲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 ,缩氨基硫脲、缩氨基脲等腙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已有诸多报道 ,作为主族元素的 Sn也有杀伤恶性肿瘤的作用 ,因而合成其缩氨基硫脲的金属配合物 ,利用其协同作用研究它们的抗肿瘤作用 ,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 苯乙酮、对二甲胺基苯甲醛、维生素 K3、氨基硫脲、乙醇、冰乙酸、Sn Cl2 ·4H2 O均为分析纯 ,所用其它溶剂未经进一步纯化 .1.2 配体的合成 对二甲胺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的合成将 0 .0 1mol氨基硫脲溶于加有冰HAc(5 m L)的 30 m L蒸馏水中 ,在沸水…  相似文献   

17.
为讨论缝隙连接阻断剂18β—GA在脑血管收缩反应中的可能作用。采用压力肌动图技术,在急性分离的Wistar大鼠的大脑中动脉(直径〈300μm),观察18β—GA干预前后不同浓度的收缩剂KCl对血管直径的影响。结果显示,KCl可以浓度依赖性的引起脑中动脉收缩,且30~80mmol/L引起的收缩与血管静息状态下的直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7)。18βGA也可浓度依赖性的引起脑中动脉收缩,且10~100〉mol/L引起的收缩与未加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8)。预灌流18β—GA(100/amol/L)后,50~80mmol/L KCl引起血管收缩幅度减小,拟合曲线下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7)。由此可知:18B—GA可抑制KCl对脑血管的收缩作用,提示细胞问缝隙连接参与脑血管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制备具有更好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10个苯并噻唑环取代的新型β-咔啉衍生物(Ⅶa-Ⅶj),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噻唑蓝(MTT)法评估了目标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BGC-823)、结肠癌细胞(CT-26)、肝癌细胞(Bel-7402)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都表现出了中度至强效的抗肿瘤活性,并且比其前一步中间体活性高。其中化合物Ⅶd对A549,BGC-823,Bel-7402和MCF-7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IC50值分别为12.9±0.9、6.7±0.6、12.4±0.8和10.2±0.7μmol·L-1,其活性优于对照品顺铂。化合物Ⅶc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效果优于顺铂2倍(IC50=15.8±2.4μmol·L-1),其IC50值为7.7±0.5μmol·L-1,研究结果可为基于...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苯二胺双Schiff碱Cd(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评价配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通过光谱法和粘度测定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MCF-7)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20.
以2-羟基苯乙酮(HAP)为配体合成一个2-羟基苯乙酮镍(Ⅱ)配合物[Ni(AP)2](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其晶体结构。在该配合物中,中心镍(Ⅱ)采取四配位方式,2个2-羟基苯乙酮分子分别通过其脱质子的2-羟基O原子和酮羰基O原子与镍(Ⅱ)反式双齿螯合配位,形成平面四边形的几何构型。采用MTT法测试HAP配体及其镍(Ⅱ)配合物1对4种人肿瘤细胞株(BEL-7404、HepG2、A549、MGC80-3)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HAP及其镍(Ⅱ)配合物1对上述各细胞株均显示出中等程度的增殖抑制活性。除对MGC80-3之外,配合物1对其他肿瘤株的体外增殖抑制率均高于HAP,初步说明HAP与镍(Ⅱ)配位结合后在抗肿瘤活性上表现出一定的正协同效应;且配合物1的细胞毒性总体上低于顺铂,推测其非细胞毒类化合物。以DNA为潜在抗肿瘤靶分子,通过液态荧光光谱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ct-DNA存在弱的插入作用,且当其浓度达到70μmol/L以上时,对质粒DNA表现出切割活性。由此推测,DNA大分子应是配合物1产生抗肿瘤活性的关键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