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界对法律逻辑共识的基础上,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论证实践中的法律逻辑问题。主要探讨了论证实践的划分、论证实践的重点及法律逻辑在论证实践意义与有限性等问题。作为一门动态发展的工具,法律逻辑的根本旨要就在于对论证实践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法律逻辑的学科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形式逻辑分支论、应用逻辑分支论和理论法学分支论3种。在我国,虽然理论法学分支论最近才有个别学者以模糊的语气谈及,并且一经提出便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但经过分析,就会发现,理论法学分支应该是法律逻辑的最佳归宿。  相似文献   

3.
当法律逻辑采用以论证为基础的方法进行构建时,法律论证的宏观结构分析以及证据推理、法律解释和适用的推理所使用的论证型式,就成为法律逻辑的两个基本问题。图解方法有助于诉讼双方理清各自的论证路线,也有助于裁决者整体把握诉讼双方的论证结构并进而评价其论证力量,更有助于裁决者在裁决书中向当事人和公众有力地证明判决的正当合理性。论证型式的使用,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仅丰富了证据推理的手段,而且赋予或增强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的正当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有效论证和好论证都是积极的论证评价,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非形式逻辑的视阈看,有效论证是好论证的重要条件;从命题逻辑推演、语义层面和论证图示的角度分析,有效论证既不是好论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好论证的必要条件;有效性在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中有明显的量的差异,从有效论证和好论证的关系可以更好理解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法律逻辑学科在最近三十多年中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学与用相脱节的问题。法律逻辑属于交叉学科,也属于应用学科,其知识体系中包含的形式逻辑发挥着"固法"的价值,实质逻辑发挥着"活法"的价值,二者相辅相成。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站在法治建设的高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必须保证法律逻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兼顾形式逻辑与实质逻辑,同时,以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为主旨,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形式逻辑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图尔敏以法学为模型提出的论证模式为逻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并且,图尔敏论证模式还提供了在展示修辞论证的剖析和检验的过程中比传统逻辑方法更有用的一个结构模式,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图尔敏模式所具有的优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同和赞扬。但是作为一个颇具革命性的理论,他的理论也遭致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和指责。  相似文献   

7.
法律逻辑是一门学科,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是一门主要研究法律思维形式及其逻辑方法的科学,法律逻辑可归属于应用逻辑之列。法律逻辑的研究包括两个层次:逻辑在法律中的应用与系统化的法律逻辑。  相似文献   

8.
《法律论证原理》再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照《法律论证原理》的原文《Fundamentals》分析,又发现译文另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十分严重。详细罗列和指出了《法律论证原理》主题索引中严重的术语翻译错误、正文中一些不恰当的译法,和一些不对称的翻译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涉及到逻辑学和论辩理论的根本问题和基本原理。鉴于该书对法律论辩理论的重要性和对我国法律专业学者和学生的重大影响,译者、校者和出版者应该尽快组织修订版。  相似文献   

9.
王充的《论衡》是中国逻辑史上的一部重要逻辑著作。王充在《论衡》中阐述了论证的定义,提出了论证的要求,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还对谬误的种类、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避免谬误的方法,也提出了他的反驳理论。通过探讨王充的论证逻辑思想,揭示逻辑论证所具有的宣传真理、批驳谬误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论证评价中争议最多的因素就是论据能否为论题提供充分的支持,法律论证评价也不例外。法律论证评价的核心问题就是法律论据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评价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的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图尔敏的法律论证理论与他的一般论证理论水乳交融。图尔敏不仅是法律论证理论的开拓者,而且其法律论证理论对新兴的人工智能和法律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图尔敏模型,不仅被扩展为刻画复杂法律论证的基本模型,而且也被诠释为包括法律解释过程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3.
法律人的职业技能主要有法律语言的口头与文字表达、分析与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和法律技术三个方面。法律逻辑学对概念、定义、推理、论证等的研究对于法律执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演绎逻辑是科学知识与论证得以系统化的工具,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石,是辩证思维现代化的基础,是思维创新的杠杆。演绎逻辑还是社会理性化的思维底蕴之所在,是抵制后现代“碎片化”思潮的有力武器。误视和错解演绎逻辑,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虽然在近百年的西方法学中,逻辑的功能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必须看到,法律与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看,逻辑规则在解释法律、论证法律的时候有固定法律意义的功能。所以,法律学人必须认真地对待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这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法制建设、法学教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律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服务于实践问题的解决方能彰显其应用性。问题意识确立后,才能进而采用一定的路径方法实现问题目标的解答。通过对罗伯特·阿列克西(Robert Alexy)的法律论证理论的考察,能在某种程度上印证实际问题意识对法学研究的建构性指引,而且可达到当事人接受裁决结论的法律方法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修辞(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场域、思维方式、逻辑形式以及追求的效果四个方面,研究了法律修辞学的特征。认为修辞学有着比较久远的研究传统,在当代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新修辞学。修辞学对包括法学在内的很多学科都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法律修辞学就是其中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探寻知识的根源和可靠性保证,而逻辑作为被公认的具有必然性、普遍性和可靠性的知识,自然属于康德的研究视域。康德不但在他的三大批判中始终贯穿着逻辑思考,而且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专门探讨了形式逻辑问题和先验逻辑问题。康德对形式逻辑进行了批判,认为形式逻辑由于脱离了思维的具体内容,只做纯形式的思考,不是真理的逻辑,也不能获得新知识。他在批判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建构起先验逻辑体系,主要包括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先验逻辑既接受先天的形式,又结合具体的思维内容,因此不但可以保证知识的真理性,还可以扩展知识的范围。当然,从逻辑自身发展来看,康德的先验逻辑已经"超越"了逻辑的范畴,包含了认识论及形而上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逻辑学第一次重大转向即数学转向的反思,逻辑学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加贝和伍兹等将其概括为逻辑学的实践转向。各种新兴的逻辑学分支都考虑人的推理在现实生活语境中怎样完成,这便是逻辑中实践转向的实质。非形式逻辑在这个转向中充当了先锋,而其理论先驱如图尔敏、佩雷尔曼和汉布林对形式演绎逻辑的批评,是这个实践转向的先声。实践转向引起了对逻辑观念、心理主义、形式化的价值、推理评价标准、谬误观等的一系列新思考和新判断,也把人的认知和逻辑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法律逻辑教学应配合法学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以下必要改革:应明确法律逻辑教学对象主要为法学院学生、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应紧紧围绕训练法律人的法律思维方式来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办案思维的逻辑和大陆法系法律推理模式;教学方法宜采用案例教学法或苏格拉底问答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