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西游记》以其深广的思想内容及其高超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优秀作品.然而,对于作品本来意图的理解,历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神怪之书”;有人认为是“玩世主义”;有人认为是“出于游戏”.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刘大杰说:“此书未必出于游戏,但非语道之书.吴承恩只是借神魔来描写人间,在幻想中寄寓着讽刺诙谐的笔墨.”我们认为,作品前七回主要是以神话形式反映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的反抗.七回以后则是通过幻想情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勇敢前进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
牛核移植技术通过鉴定由我校谭丽玲研究员主持的广东省科委“八五”农业重点攻关项目“牛核移植技术研究”于1996年4月1日通过鉴定.该项目是我校与广西农业大学共同合作研究,于1995年7月14日成功获得我国首例核移植犊牛出生的.该研究采用高新技术进行牛核...  相似文献   

3.
半月谈     
新年看世界新年的晨光乍吐,世界踏上了1957年。迎接新年,免不了回顾旧年。有人在诅咒,说塞得港的34天使他们落得了沮丧的可恥的下场;有人在幻想,说匈牙利事件表明“世界上的黑暗的帘幕被拉开了”(艾森豪威尔“圣诞节祝词”);有人在吹嘘和欺骗,说“和平前景”是得力于美国的“道义攻势”(杜勒斯说话);又有人照例一年一度地编写着哄动世界的“十大新闻”,把匈牙利和埃及事件同“客机在大峡谷互撞”和什么“王子结婚”的新闻并列一起,低级趣味地喧染着“1956年是从朝鲜战争爆发以来新闻最多的一年”(合众社12月14日电)。这些缺乏信心的人们只是在诅咒、幻想、吹嘘、欺骗和耸人听闻中打发着日子。阳光灿烂的新年对于他们竟是一团迷雾。走向更大胜利的一年对于我们,1957年却带来了更加振作的精神和勇气。因为我们清楚地看到未来,看到新的一年将是为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科技的进步把人类的种种幻想都变成了现实,就连上古时代异想天开的“神仙造人”,也将在当代科学家手中诞生。以人造肌肉组成的“类人机器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如果说机器人把“人”变成了工具,那么,人造肌肉则把机器变成了“人”。从这个特定的角度看,人造肌肉的出现,将从根本上加速人类探索自然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之谜     
人类文明史沿着一条“周期递减”的规律向前演进。有人统计过:人类历史是几十亿年地球史的1/2000;漫长的原始社会占了人类历史99%以上的时间;人类已有五六千年文明史,但真正运用科学还不足300年;人类普遍认识科技是生产力不过是近50年的事。还有人统计过:从口头交往到文字产生经过近300万年;从文字产生到印刷出现用了约5000年;从印刷术到电话、无线电、电视、录音机等视听技术只用了约500年;从传统听视手段到现代计算机问世还不到50年。  相似文献   

6.
远涉 《科技潮》2007,(3):44-45
美国的火星协会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改造火星计划,而且计划正如“愚公移山”一般地逐步实施,也许1000年后,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火星上。这颗让古代人类充满幻想的星球,如今又成为人类的希望所在,因为火星是目前科学家探测到的环境最接近地球的星球。如果要寻找另外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肯定是第一候选。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他的出现视为人类认知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有人把他比喻为“人类的领路人”。他对人类精神和行为所做出的惊世骇俗的发现,不仅对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和精神领域,而且也对当代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了解,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他曾孤独而又自信地说,他在有生之年将不会期望看到自己的理论会被公认,因为这些理论成果“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爷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着走时,有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着走时,有人指戳爷节不疼孙子;爷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结果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如果我们不想“扛驴”,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听那些个“是非”而受其累。  相似文献   

9.
《科技知识动漫》2010,(10):33-35
电影一直被誉为梦工厂,人们把最美好的幻想赋予影像,大屏幕上投射出的是人类最本真的渴望和追求。而3D电影的出现,让美梦做得更真实,那些伸手可触的树木与白云,使观众更加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10.
刘斌 《小学科技》2013,(11):12-15
“叮咚!”有人按门铃。艾幻想赶紧将门打开,原来是妈妈和表妹芳芳。妈妈笑呵呵地说:“你要把妹妹照看好,教她学数数,少看电视,我现在要去上班,中午回来给你们做好吃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类型的电影,科幻电影有着近一百年的历史,从最早的乔冶·梅里爱编导的《月球旅行记》(1902)到正在拍摄中的彼得·安得森导演的“魔幻三部曲”,其中不乏佳作,如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未来三部曲”,詹姆斯·卡梅伦导演的《魔鬼终结者》等。 根据美国科幻文芒家赫伯特·W·弗兰克的理解,“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这一概念涵盖两个方面,一是“虚构”,如果一部“科幻电影”没有任何虚构的东西,就不成其为“科幻”;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虚构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于拍摄的那个时候来说,不排除以后有实现的可能性,而且只有能实现的“幻想”才真正对人具有某种吸引力。这就直接涉及到科幻电影的第二个方面,——其所虚构的要是“原则上可能产生的”,这就决定了电影里的想象必定是以科学原理或者科学现象为基础的,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 那么,已产生的科幻电影中已为人们描述了哪些幻想?这些幻想是否有科学依据?它们中的哪些已被人们所实现?——这就是我们这个“幻想·电影·科技”专栏所要关注的。 根据科幻电影所涉及的内容、题材,可将它们分为七种类型,即宇航类,外星人类,人体类,计算机类,自然科学类,时空观类以及英雄传说类。2001  相似文献   

12.
自 1 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后 ,引起各国政府对克隆技术在人体和科学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的重视。近年体细胞克隆技术、核移植技术和胚胎干细胞培育技术已日趋成熟 ,一方面通过动物实验可以解决生命科学上的未知问题 ,尤其是人们期待其在再生医学和再生医疗上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和科研人员也感觉到 ,在克隆动物实验研究和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实验研究方面其界限尚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 ,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 ,对此项研究进行规制。在 1 997年 5月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克隆技术的决议” ,明确指出不允…  相似文献   

13.
“宝物”在幻想故事中之所以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就在于它满足了人类对于理想生活模式的向往 ,弥补了现实处境的不足 ,而并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化的表现 ,更多的则是人类心灵深处自古就有的一种自我拯救原型的象征表现。  相似文献   

14.
核移植技术具有重大的生物学的意义,特别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成功表明动物分化的体细胞核可再程序化,哺乳动物核移植的研究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在挽救濒危动物,转基因动物研究,人类器官移植等许多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民族生态的审美范式依次形成为依生美、竞生美和共生美三大范式。依生表现为人对自然的直接依赖和对神灵的祈求 ,也表现为民族间的依从关系 ;竞生则是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民族间的冲突 ,竞生美一般经历“幻想”、“高扬”、“迷茫”阶段 ;而共生美则是人类对竞生美的一种反思 ,是对最高形态的美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我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问题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我国出现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是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影响;也有人以凯恩斯理论及西方国家的政策实践为例,说明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及财政赤字不足为虑;更有甚者,有人据此提出“通货膨胀、赤字财政有益无害”的观点,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动言 《小学科技》2011,(10):32-35
问自己 1.如果我是艾幻想或李想,遇到“摔茶壶”事件会怎么办? 2.平时,遇到做错事或失败时,是什么原因让我害怕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8.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倘若让我们描述一下,我想,那将会用尽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然而,我们可曾意识到,除了人类之外,其它的生物是怎样表达“爱情”呢?要知道,早在人类出现之前,无数的有性生殖物种就已经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的“求爱”方式。当然,这些行为本身也许并没有人类赋予的圣洁和崇高的色彩,但却实实在在地代表了生命的最高自然准则,即“生存和繁殖”。昆虫作为自然界物种最丰富的一个纲,其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多样化,非常引人注目。不同的昆虫在选择它们的“白马王子”和“梦中情人”时,其技巧之巧妙,方式之独特,往往让人自叹弗如,而其背后…  相似文献   

19.
不语  王华  顾白 《世界博览》2023,(13):30-37
<正>虫子虽然没有诞生文明,不会发明创造,但是凭借着几亿年的进化,依然能让人类束手无策。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与虫之间的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地球上的很多动物来说,人类这种会使用工具、擅长团队作战的“恐怖两脚兽”的出现对自己的生存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人类从诞生到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可以说是“专治各种不服”,不管是吃草的、吃肉的、温顺的、凶残的,几乎都难逃人类的魔爪,要不然猎杀后吃掉,要不然驯化成自己的“助手”。但是,对不起眼的虫子,人类似乎真的拿它没法子,一直被骚扰和攻击。  相似文献   

20.
论足球活动中人与自然的潜在冲突①张德胜在人类上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类生活和心灵发展的主要依据就是神话。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①尽管东西方文化的源头不一样,但神话的特点却是共同的,“神”的设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