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人工浮岛在水体原位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浮岛技术是水上湿地,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对人工浮岛的现状、原理及浮岛设计进行了概述;指出人工浮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净化效率低,浮岛技术没有形成规范,浮岛植物及载体选择无相关标准,抗风浪能力差,这些阻碍了人工浮岛技术的推广,这也是今后研究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景观水体通常与外源水体隔绝;因缺乏流动性以及外源污染物的不断积累,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逐渐散失景观价值.本试验应用循环增氧技术加速水体的混合,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及其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有望成为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组合手段. 相似文献
3.
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水体以及空气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加重是现阶段众多工业化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随着污染的加重,寻找高效、经济,且对环境扰动小的治理方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物修复即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减少污染物浓度的一种修复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广泛开展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环境的试验研究,并且应用于污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的修复中。 相似文献
4.
河流湖泊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脱氮除磷及去除藻类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分析了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分析表明:与磷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脱氮除磷技术,具有工程造价低、耗能少、处理效果好且能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等特点;超声波除藻技术及生物除藻技术,能有效地去除藻类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在海洋污染环境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海洋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海洋科学紧密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利用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作用日显重要,已成为当今国际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基础——微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的生态、生理、进化等问题,强调了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污染环境中应用的重要性,报道了作者近年来以新思路、新方法、藉海洋微生物的特殊功能与特点对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石油、农药、赤潮灾害与毒素以及病原性微生物等修复作用的新成果,展示了厦门大学在该领域所进行的若干创新性、前瞻性研究工作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污染环境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原位修复受污染水源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弹性填料为载体,考察了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处理受污染水源水过程挂膜启动特性,并对曝气强度、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河道反应器经24 d挂膜启动后,氨氮(NH3-N)、总磷(TP)、高锰酸盐(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1.0%,29.6%,16.0%;HRT 24 h、体系溶解氧(DO)质量浓度(ρ)5.5~6.5 mg.L-1条件下,反应系统具有稳定的污染物去除能力,NH3-N,TN,TP,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5.0%,11.1%,11.1%和26.1%.同时,增大曝气量和缩短HRT,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略有下降,后者对生物膜去污性能的影响较大.镜检结果发现,模拟河道反应器运行过程填料表面逐渐发生变化,由无色向棕褐色、褐绿色转变,并出现了藻类、细菌和后生动物等,生物量逐渐增多.结果初步揭示,填料表面附着的生物量及微生物种类与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新型生物反应墙原位修复石油烃污染地下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功能微生物、泥炭和粗砂为填充介质设计新型生物反应墙,研究了反应墙对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的修复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运行期内生物反应墙修复效果良好,苯系物、萘系物及菲去除率为83.6%~99.85%,其中71.23%~99.71%在墙体前半部分被去除。泥炭介质和功能微生物能够稳定发挥对污染物的吸附与降解功能,32.63%~77.98%的BTEX和97.14%~99.81%的目标PAHs被泥炭吸附去除;18.96%~50.98%的BTEX和已吸附于泥炭上的大部分石油烃污染物均显示被生物降解。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可有效延长泥炭的吸附寿命,泥炭对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供给可使反应墙内长期保持较高的功能微生物数量,每克干介质约含有3.46×106~6.16×109个。因此新型生物反应墙原位修复石油烃污染地下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物原位修复水体污染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摘 要:随着水体环境污染的加重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不断地寻求新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水生植物原位修复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环境友好的水污染治理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近年来水生植物原位修复技术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国内外保鲜技术及保鲜设施的最新动态,包括湿冷保鲜、气调保鲜、物理保鲜、切割果蔬保鲜、可食性涂膜保鲜以及生物保鲜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应用前景,并探讨了未来保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蔬菜和水果中硝虫硫磷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测定蔬菜和水果中硝虫硫磷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氮气吹干浓缩定容,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进行定量测定.最小检出量为5.0×10-11 g,最小检出浓度为0.005 mg/kg.当添加浓度为0.01~0.32 mg/kg时,甘蓝中硝虫硫磷的回收率为93.62%~103.99%,变异系数为0.85%~9.56%;西红柿中硝虫硫磷的回收率为93.33%~98.67%,变异系数为0.58%~5.40%;柑橘中硝虫硫磷的回收率为78.47%~98.25%,变异系数为3.93%~7.19%;苹果中硝虫硫磷的回收率为89.35%~99.06%,变异系数为0.88%~5.32%.添加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均满足农药残留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新鲜番茄汁、西瓜汁、黄瓜汁、橘子汁、菠萝汁及胡萝卜汁的稳定性及稳定时间.通过分析各种果蔬汁的色泽、滋味、香气、酸值、澄清度在放置期间的变化.实验发现:各种果蔬汁在制备30min后其色泽有较大变化,尤其是西瓜汁、桔子汁及黄瓜汁;在制备10min后各种果蔬汁的滋味、香气持续下降,放置3h后,黄瓜汁、菠萝汁、胡萝卜汁、桔子汁及番茄汁出现异味,放置1h后西瓜汁出现异味;放置10min后,各种果蔬汁的澄清度随时间增加持续下降;果蔬汁放置后期的实验显示,7h后出现肉眼可见变质现象.实验表明,新鲜西瓜汁、黄瓜汁、番茄汁、胡萝卜汁、黄瓜汁及西瓜汁应在制作后30rain内饮用,以最大程度保留其风味和滋味, 相似文献
14.
用原子吸收间接法测定水果蔬菜和果汁饮料中的维生素C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水果、蔬菜和果汁饮料中维生素C测定的新方法。该法基于抗坏血酸将Cu2 + 还原成Cu + 而与SCN- 生成CuSCN 沉淀, 并经分离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沉淀中或离心液中的铜含量而间接测得维生素C含量。这种新方法不受待测样品颜色的干扰;测定结果与常用的2,6- 二氯靛酚法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浅谈果蔬贮藏保鲜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8):269-271
概括分析了减压贮藏保鲜、电离辐射贮藏保鲜、保鲜剂处理、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临界低温高湿保鲜、高压静电场保鲜、生物技术保鲜等国内外果蔬贮藏保鲜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水果、蔬菜等食品加工、冷冻、冷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对果蔬加工制冷核心技术--NH3/CO2复叠制冷系统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在实际制冷循环中进行工业性运转试验,对系统实际运行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办法,从而使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设计更加优化,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报导了阿勒泰地区果树害螨6 种,包括叶螨属( Tetranychus)3 种,始叶螨属( Eotetranychus)2种,全爪螨属( Panonychus)1 种。其中苹果全爪螨( P.ulni) 是新疆新记录种,同时还记述了该地区的蔬菜害螨4 种,均为叶螨属,其中绣球叶螨( T.hydrangeae) 在新疆也是首次报道。又据阿勒泰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国家之一,中国的水果蔬菜资源非常丰富,但其鲜销状况却不容乐观。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接受益生乳酸菌发酵技术开发的新型发酵果蔬饮料,这主导了果蔬饮料发展的方向。研究评价了不同种属乳酸菌的耐酸性和耐胆盐能力,得到5株能较好适应人体胃肠环境的菌株,并应用于复合果蔬汁的快速发酵。通过感官评定,确定了混合果蔬汁的优化比例。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进行单菌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实验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发酵产物的pH值均有大幅下降,酸度增加;发酵果蔬汁储藏第1周出现酸的转化;混合菌株发酵产品的酸度几乎是单一菌株发酵产品的2倍,酸的转化发生在冷藏第2周。 相似文献
19.
外加碳源和生物激活剂对生物膜修复污染河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低浓度葡萄糖、乙醇和生物激活剂对生物膜修复污染河水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生物膜去除污染河水的COD均有明显强化作用,葡萄糖的强化作用最为明显。在22~31℃,河水流量为10L/h、气水比为10:1(V/V)时,与空白相比,加入4.5mg/L的葡萄糖可使COD去除率提高50.3%,河水COD可由地表水V类水质变为I类水质。加入5mg/L乙醇可使COD去除率提高18.5%。在16~20℃、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3mg/L的生物激活剂可使COD去除率提高17.9%。但3种药剂对于氨氮的去除意义不大,加入4.5mg/L葡萄糖后氨氮的去除率只提高7.7%。加入5mg/L乙醇后氨氮的去除率略有下降,加入3mg/L生物激活剂后,氨氮去除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用于修复污染地表水的黄杆菌固定化工艺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针对污染地表水的特点,从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去除CODCr的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进行固定化.通过几种固定化工艺的比较,确定了采用改进的PVA-Na·Alg共固定工艺,确定了聚乙烯醇(PVA)10.5%,海藻酸钠(Na·Alg)0.5%,活性炭3%及微量生长素的凝胶剂组成.运行78 h的测试结果表明,固定化颗粒对污染地表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86.27%,明显高于游离菌对CODCr的去除率59.6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