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辉 《科技信息》2010,(26):180-180,183
文化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由于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而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讨论语境顺应性在翻译解读中的作用,提出译文语篇连贯的重构过程是译文读者寻找文化语境的顺应过程,因为文化是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分属于不同层次的文化,翻译也就是不同文化层次的内容的翻译。用例句说明文化语境在翻译实践中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以及对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表达的影响,来说明翻译是不能脱离有关的文化语境而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极端的翻译策略客观上产生并服务于本质主义的文化身份观。全球化时代要求建立流动复合的文化身份,与之相适应的是异化与归化有机结合的混杂策略。实施混杂策略的关键在于认识文化身份的开放性,从当下的文化语境出发,针对源语文本的具体文化因素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处于社会惯例和文化习俗之复杂网络中心的、原创性的、主体性的活动。指出在后现代语境下,译者主体性是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动态平衡的存在,进而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语境重构就是译者对语际转换后的文本进行词汇、句法以及语篇层面发挥主体性的创造性重构,以便使读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并欣赏译文。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与文学译作生存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语境,而无所不在的文化语境使得差异性在文学翻译中显得尤为突出。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的差异性问题已成为翻译界一个新的关注点。文章以贾平凹的小说《浮躁》与其英译本Tubulence中的英译为例,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出发,对汉英文学翻译之异化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对比分析,认为异化策略有助于不同语言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文化缺省的成因,并运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进行分析和重构,强调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和再现原文的美学特质,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刘冰冰 《科技信息》2007,(6):118-119
本文首先讨论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然后阐述了文化语境的含义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语境。本文的讨论表明,文化语境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了解有关文化语境,在正确全面地理解原语语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作出既忠实于原文,又能为译语读者所理解的译语语篇。  相似文献   

7.
安妮.布里赛特在其《寻求母语:翻译与文化身份》一文中,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了魁北克戏剧翻译的研究,肯定了翻译在魁北克身份重构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本文试图对此文中布里赛特的翻译思想进行分析和评介,以期对译学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是国家或区域对自身文化的全面反省和认识,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语境下,文化翻译自觉是文化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文化翻译实践中对文化问题的敏感度和"操控"意识.文化翻译实践给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带来一定的文化效应,当前新疆正处于社会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期,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和提升新疆文化软实力的前提.作为文化传播桥梁和纽带的文化翻译实践对提升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新疆在核心区的软实力和促进新疆文化"走出去"与国外文化"走进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边疆地区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与社会文化色彩,翻译活动有助于传播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古老历史及璀璨文化,也是增强边疆地区民族身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然而,民俗文化翻译在边疆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中仍是一种派生的语际转换活动,导致标识民族身份的异质性语言文化无法得到较好的彰显与传播,因此采用互补翻译策略既有裨于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重塑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也可促进边疆民俗文化在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与他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学中的意义理论研究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翻译主体和主体性与意义生成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文学译本的意义重构,以及意义重构与意向和语境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文学翻译中的意义问题是一个远未得到解释和阐明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互联网传播的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呈现出与传统字幕翻译不同的特点:译者非职业化、以无偿翻译为主;翻译快速,注重译者间的分工与协作;受众需求多样化。同时,文化上过度归化、表达过度网络化、译者过度介入和多义词词义选择忽视语境等问题亦日益凸显。译者选用翻译策略时,在文化层面上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网络语言使用上,要注意把握网络语言的"信"度、雅俗度与通用度;在介入的必要性与方式上,应充分考虑相应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预设在翻译受众中的存在状态;在多义词词义选择上,要综合考虑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词“给力”翻译之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网络新词"给力"铺天盖地,其翻译也成了关注的话题。针对网友别出心裁的gelivable和ungeliv-abled的翻译,结合"给力"的中文含义及其英译中的对应词,应用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和唐玄奘的"五不翻"原则等翻译理论,探讨"给力"一词在特定语境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拟从翻译过程及其准确性、影响翻译的文化语境、文化语境与翻译三大方面进行探讨,来说明翻译是不能脱离有关的文化语境而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与翻译的角度出发,引入了文化专有项的含义,结合实例探讨了文化专有项翻译时要考虑的五种文化语境——生态文化语境、物质文化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宗教文化语境和语言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5.
借助文化翻译观的研究理论,探讨诸语境制约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译语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交流程度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英汉文化在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探索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当翻译中涉及到文化差异时可使用的几种翻译方法,指出应在文化研究的特定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外层"与"内层"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语篇分析关注的不仅是语篇本身,而且还注重语言体系之外的包括"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各种制约因素。情景语境中的三要素:语场,语旨和语式,是在进行语篇分析时不可缺少的分析要素。由于这一特点,语篇分析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本文从篇章分析的角度,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在意义表达方面将《静夜思》三种英译文与原文进行对比,体现了语篇分析在翻译批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境是语言交际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翻译活动中,对语、句、篇章的正确理解,往往根据其所在的具体语境来分析.本文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分析了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下半叶开始勃兴的"文化研究"思潮更为关注当代文化中处于权力边缘的文化与话语群体,其批判矛头直指"西方中心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则让中外翻译界更重视意识形态、诗学等因素对译本生成的影响及翻译活动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等翻译的社会属性。在翻译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身份的译者,从自身及"他者"历史文化出发,在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进行调适,确立符合其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论语》英译史及其英译发生的语境来看,《论语》英译大体上经历了从"西方中心主义"向"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文化语境转向,从归化以"求同"到异化以"存异"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反讽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形式,与文化和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反讽翻译一直以来是翻译中的一大问题。在翻译中,译者在处理反讽时应该透过语言层面,多多关注原语语境和文化内涵,否则,就会导致反讽效果的的削弱甚至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