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的确定往往通过试井资料分析或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但试井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准确性受到影响,且难以随时进行动态储量分析,基本上没有利用单井的相对渗透率和单井采油指数的变化来确定单井控制储量。在分析采油指数变化与相对渗透率关系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确定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得出采油指数递减率与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速率相同的关系,结合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计算出油井的单井控制储量。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同时对剩余可采储量作出准确的预测,为单井挖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气井控制储量计算方法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牛地气田属低渗透封闭气藏,且储层非均质性强,单井控制储量计算难度大。在理论研究、方法学习和现场验证的基础上,总结了利用动态监测资料计算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包括压降法、流压法和压力历史拟合分析法。单井控制储量的计算为气井的合理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田储藏类型复杂、含油气层系多,储量面积管理困难等难点,对含油面积的组织、管理、处理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网络化储量面积叠合算法,并且在微机环境下进行了实现。  相似文献   

4.
坐标法计算面积在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储量计算中几种面积计算的方法 ,阐述了坐标法计算面积的原理及其在矿井储量计算中的应用以及该方法计算储量程序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程秀珍  金福星 《太原科技》2003,(1):36-36,38
介绍了诸量计算中几种面积计算的方法,阐述了坐标计算面积的原理及其在矿井储量计算中的应用以及该方法计算储量程序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用顶点链编码计算区域面积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图像分析和识别中,直接从顶点链编码计算封闭边界所围区域面积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正方形、正三边形和正六边形点阵中区域面积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顶点链编码计算封闭边界所围区域面积的方法简单易行,且运算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对数种煤炭储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揭示了其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地质类型煤矿床比较,指明了各类煤炭储量计算方法对不同地质类型煤矿床的理论适用性。结果显示对于合理选择储量计算方法,提高储量计算精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彦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6):4651-4654
煤层气藏单井的生产动态数据是收集最齐全、资料最丰富的一类现场数据。如何从上述数据中挖掘出开发者关心的单井动态控制储量以及相应的地层参数,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从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出发,建立煤层气藏气井目前地层压力的求取公式、井口产量计算公式、井底流压计算公式基础上,建立了利用生产动态数据计算煤层气井单井动态控制储量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研究对摸清煤层气井的单井产能,对煤层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志强 《甘肃科技》2010,26(4):62-65
按分离器需要处理的气体量计算分离器的尺寸(主要是直径),然后按液体在分离器中停留的时间校核所确定的分离器尺寸,最后取计算结果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国内外油气藏储量的几种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并计算储量参数,最后对储量参数进行评价,通过对储量的计算结果和储量丰度值大小,得出目标油藏属于小型低丰度油藏。  相似文献   

11.
张连枝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3):569-572,579
水平井井网密度计算是开发方案制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水平井的井网密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Malekzadeh提出的等效水平段长度的概念,考虑水平井有效出油段长度及储层有效出油厚度。对目前已有的生产指数比、井数替换比及面积替换比进行修正。其次应用修正的生产指数比、井数替换比、面积替换比,结合井网密度的概念,推导得出了水平井注采井网的技术井网密度。最后运用水平井井网油水井数比,结合经济效益,推导出水平井注采井网的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实例研究表明改进的水平井井数替换比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应用于实际油田的计算,且该区目前的井网密度低于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经济上可行,后期可以进行加密。  相似文献   

12.
井网加密调整是水驱油藏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井网密度,既能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又能提升经济效益,对水驱油藏后期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水驱油藏开发后期经济的计算方法做出了改进。首先,采用加密调整后油藏最终采收率与加密调整前采出程度之差计算新增可采储量;然后,利用产量递减规律预测油藏井网加密后未来生产年限中的产油量;最后,在充分考虑储层物性、原油物性、注采井数比以及经济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净现值原理计算经济合理井网密度与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实例计算与对比分析表明,改进方法计算结果可靠,更符合水驱油藏开发后期的客观实际,对油藏开发后期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及井网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庆华庆地区超低渗透油藏目前开发难度逐渐加大,合理的井网井距一直难以确定。本文根据选定区域开发动态及渗流特征,分析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不稳定分析法确定其计算动态储量的适用性,结合实际的动静态资料,进行了动态地质储量的计算;然后通过计算单井的动静储量比,给出了动态地质储量的分级指标。通过储量动态分级,从而建立了动态储量与井排距之间的关系,在确定单井动态储量的情况下为设计出合理的井距奠定了基础。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实用,为油井的合理井距设计提供依据,对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油藏的各向异性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网布置和油井产能具有重要影响,常规规则井网不能很好地适应各向异性油藏,渗透率主方向油井见水时间短,而渗透率侧方向储层水驱效果不佳或油井未见效。为解决该问题,突破传统的常规规则井网形式,根据水驱油的流管法原理和物质平衡方程,构建平面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当边井和角井见水时间相等时,各向异性油藏可以达到均衡驱替的效果。根据各向异性油藏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注采单元几何参数的定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对所建立公式进行了验证。在各向异性油藏中,短轴角井井距随着长轴角井井距的增加而增加,随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在各向异性系数为10时,短轴角井井距的减小趋于平缓。新的菱形反九点井网提高了油藏的采出程度和注入水的波及效率,为平面各向异性油藏构建合理的九点井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井网密度对气驱开发效果有决定性影响。首次提出了考虑当前采出程度和混相程度的气驱采收率计算公式。以气驱采收率计算为基础,从技术经济学观点考察了注气项目在评价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建立了气驱井网密度与净现值之间联系。利用驻点法求极值方法得到了气驱开发油藏的经济最优井网密度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数学模型。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注气潜力评价和油藏注气开发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AR倒谱法对猪肝组织的回波信号进行了分析,对猪肝组织中肝小叶的平均间距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AR倒谱能有效的反映猪肝组织的微观结构特征,说明AR倒谱是软组织中散射信号分析与软组织散射子平均间距估计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页岩气藏最优井距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压裂效果后评估的问题,开展了多段压裂水平井改造参数解释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井距优化。通过建立的渗流数学模型明确页岩气井生产时地层中存在的流态,形成基于线性流识别和特征线诊断技术的压裂参数解释方法,并对参数解释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之后通过定义百米地层累产气进行均匀压裂情况下井距优化。研究表明,地层进入边界控制流后能准确确定裂缝半长,且不影响气井的产能预测;井距的决定性因素是裂缝半长,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受SRV内外区相对物性和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据此可指导现场井距优化及开发技术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8.
刘吉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131-134,137
利用容积法计算五点法井网井组的地质储量,采用传统方法或已有的方法确定井组的含油面积时效率不高。根据五点法井网井组边界的特征,首先定义了内部井、边井和角井,并提出了相应的判断方法。然后根据井组储量计算原理,确定了内部井不需要外扩,边井和角井需要外扩的原则。最后通过五点法井网井组的组合方式,提出了边井和角井的外扩算法,形成了五点法井网井组边界的自动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自动、快速、准确地确定五点法井网井组的边界,进而确定井组的含油面积。  相似文献   

19.
利用灰色系统GM(2,1)预测模型以及逻辑斯特旋回预测模型,分别建立了累积产油量、井数、含水与时间的关系式,然后研究了采油成本随含水变化的规律,并根据盈亏平衡分析原理建立了利润与井数之间的数学模型,从而确定出合理井数的经济界限。通过实例测算了不同价格体系下的经济合理井数与经济极限井数,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确定合理井数经济界限的方法简单、实用,为油田后期的开发调整和开发规化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非均质双孔介质煤层气储层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裂缝中气体的扩散和主支、分支井筒内压降的影响,分析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间距对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煤层气储藏时,给定井身结构条件下,存在最优分支间距,当分支间距小于最优分支间距时,实际控制面积小,峰值产气量和累计产气量小;当分支间距大于最优分支间距时,累计产气量降低,相同控制面积下采出程度降低;现场开采煤层气储层时,当最优分支间距较小时,相对而言实际控制区域内煤层气采出程度更高;本文计算条件下,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最优分支间距为200-3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