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张国先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8,(1):48-52
本文从景观的角度,提出了城市森林景观的构成体系,通过对城市森林核心景观区、缓冲景观区、生态景观区及各景观区、景观线、景观点等组成元素的分析阐述,认为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城市森林生态绿化工程建设,才能形成景观多样、层次丰富的城市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2.
张少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4):658-661
在对合肥市2004年航片进行判读的基础上,运用GIS软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通过对研究区域内城市森林景观斑块进行分析,文章得出研究区范围内城市森林景观斑块总体比例不大,且分布不均匀;城市森林景观斑块的数量与面积从中心城区向外递增,但单位土地面积拥有的城市森林斑块数从中心向外递减,旨在为合肥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相关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中创建森林生态型景观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笔阐明了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森林引入城市,在成都市中创立森林生态型景观路的必要必琢重要意义;并结合工程实际,探讨如何进行森林生态型景观路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4.
5.
沈惠新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6):445-449
在PCI、ArcGIS软件的支持下,提取徐州市城市森林的信息,并将徐州市城市森林划分为点状林、线状林和面状林3种类型.随后,在线性抽样法的基础上用SPSS软件对城市森林类型的景观异质性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城市森林空间分布不均匀;面状林占有绝对优势但聚集程度较高.为了改善徐州市城市森林分布不均和面临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建议构建徐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的绿化、美化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本文作者根据市委、市府制定的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与建设的精神,深入本市东、南、西、中四个片区展开全面调查,摸清和掌握目前城市景观绿化植物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与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景观绿化植物规划与实施的建议,供城市规划与建设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8.
龙岩城市景观绿化植物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景观的绿化、美化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本文作者根据市委、市府制定的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与建设的精神,深入本市东、南、西、中四个片区展开全面调查,摸清和掌握目前城市景观绿化植物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与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景观绿化植物规划与实施的建议,供城市规划与建设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2017年荔波县林地变更数据,利用Arcgis10.2以土地利用、优势树种组为分类单元,将小班数据进行融合、合并、拆分处理,转为栅格化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选取斑块水平、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的森林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组成的森林景观为基质,在研究区景观中发挥控制作用;荔波县的景观格局优势度明显,蔓延度指数处于中间状态,连接状态一般;阔叶混交树种的斑块平均面积最大,阔叶混交树种组和软阔树种的斑块面积形状值最大,针叶树种、软阔树种、硬阔树种、灌木林树种的景观要素边缘密度大,针叶树种的斑块密度最大,针叶林的平均最小距离最小,针叶混交树种组的散布与并列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广州市森林景观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的支持下,利用FRAGSTATS 3.3软件,以2005年广州市林业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了广州市2005年森林景观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广州市森林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阔叶混交林、马尾松人工林、果树林和桉树混交林,其中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地面积比较大,二者之和占广州市森林景观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同时阔叶混交林的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平均形状指数和景观分维度值均最大,说明该类型的边缘最复杂.阔叶混交林斑块分布比较集中,斑块面积很大,斑块的连接线比较好,表明该景观类型是分布比较集中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比较优良.苗圃景观、火烧迹地等与其他类型景观的混杂程度比较低,并且比较分散,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分布比较分散.总体而言,广州市森林景观的多样性比较高,均匀度也比较大,反映出其各种森林景观类型的分布总体上是比较多样化,比较均匀的. 相似文献
12.
李春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1):42-46
南台山森林公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其风景资源多姿多彩、自然景观引人入胜;区域环境质量优越、旅游开发潜力较强等方面.对森林公园各构成要素的综合评价表明其风景资源质量高,具有显著的森林旅游开发价值.在开发中,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合理规划、挖掘主题、突出其典型的地文特色. 相似文献
13.
森林认证是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创新性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已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认可并实施,中国亦接受并积极推进森林认证工作进程.结合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认证现状,对南方集体林区开展森林认证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及障碍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方集体林区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外来杂草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2):52-55
实地调查表明,乌鲁木齐市目前共有21种外来杂草,隶属9科17属.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外来杂草的引入途径、生活史特征、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和传播特点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南湾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南湾林场按土地类型和优势树种组分别划分了几个类型,采用斑块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数,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9、1999年南湾林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揭示了该林场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从1989年到1999年,南湾林场有林地面积减少,物种多样性增加.在林业用地中,松类面积减少,而杉类面积增加,主要经营树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石林景区湖泊湖滨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年Quickbird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对石林景区岩溶湖泊湖滨带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遥感解译与制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类型指标(如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和景观格局指标(如号观均匀度、号观优势度、号观破碎度、景观分维数)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湖林地面积占82.86%,受人为保护最好,具有良好的自然性;比目潭和绿芳塘受人为干扰较大,土地利用类型较多,土地格局凌乱. 相似文献
18.
森林景观是自然景观中的主要成分。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是典型喀斯特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漓江流域森林景观分布及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1985年、2000年和2020年3期全球30 m精细地表覆盖数据(GLC_FCS30),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数据统计及景观指数计算,探究漓江流域1985-2020年森林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森林景观的异质性水平,从自然环境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和人文活动(人口、经济、政策)等驱动因素探寻森林景观变化的驱动机制,对漓江流域森林景观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建议及科研依据。研究表明,1985-2020年,漓江流域森林景观面积由417 928.86 hm2缩减至382 268.44 hm2,森林景观减少主要受森林砍伐、建设用地扩张和果树种植的侵占影响,前期森林景观缩减的程度和范围大于后期;由于森林保育政策和流域治理措施等保护工作的开展,漓江流域森林景观在缩减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恢复,集中体现在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绿化建设和漓江上游的水源林保育,森林景观不同时期发生彼此消长的地区林木采伐与更新种植较为频繁。35年间,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呈现先破碎化和异质性水平先明显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面积减少,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面积增加,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面积比例趋向均衡。喀斯特地区由于土层相对浅薄,相对非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占比大,落叶阔叶林占比小,长期以来森林与水体的用地转换相对非喀斯特地区更小。漓江流域森林景观面积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拔较低(200-600 m)、坡度较缓(10°-30°)和偏东南坡向的地区,随着与居民点距离的增大,森林景观面积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1 000-1 400 m距离达到最大值,森林景观变化的面积与道路距离呈反比。本研究针对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提出适于当地的森林景观保育策略,为漓江流域及同类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