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华南虎今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物分类学的角度而言,全世界的虎只有一个种,只是由于它们长期被隔离在不同的分布区内生活和进化,而分化成了8个亚种。作为“百兽之王”的虎,在世界上生活了一百多万年,可是到本世纪的60年代,竟有3个亚种在地球上绝灭了,如今只剩下5个亚种。中国境内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印支虎4个亚种,其中的华南虎是仅产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陕  相似文献   

2.
四川梅花鹿     
梅花鹿是东亚特产动物,共八个亚种,我国占六个.其中北方亚种、山西亚种在野外已绝灭,剩下的亚种加上日本的两个亚种,整个野外种群的数量1000只左右.而四川梅花鹿亚种野外种群的数量多达500只,占全世界野生梅花鹿总数的一半.四川梅花鹿,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北部的若尔盖县及与其相邻的甘肃省迭部县,是六十年代初才发现的一个亚种.1964年,当时的四川中药研究所为  相似文献   

3.
2010年7月2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被年初在泰国召开的老虎保护亚洲部长级会议提议设立为“全球老虎日”。虎是亚洲大陆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原有8个亚种,曾遍布于亚洲地区,上世纪初全球大约有10万只。令人遗憾的是,到上世纪70年代只剩下4000只左右。  相似文献   

4.
籼粳亚种间杂交获超高产育种新突破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优势选育成高产新品种的系列新组合“协优413”、“协优9308”和“Ⅱ优2070”,实现了通过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的利用获得超高产的目标。水稻育种界认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优势的利用,是继水稻高秆变  相似文献   

5.
毛耳猴是 Anderson在1879年根据我国云南得到的标本定名的,其学名为“Macacuslasiotis”,1951年Ellerman与 Morrison-Scott将它放在恒河猴指名亚种 Macacamulatta mulatta中,发表一百多年来,未见有毛耳猴的详细报道。作者于1980年2月至1981年4月收集了40多只毛耳猴的标本,对它的形态和分类作了研究,认为川西南及滇西北部的毛耳猴应是恒河猴的一个亚种,即川西亚种(Macaca mulatta lasiotis Anderson)。  相似文献   

6.
羚牛共有4个亚种,其中的秦岭亚种为我国特有,主要分布在陕西高海拔地区的森林中。羚牛秦岭亚种又被称为“金毛扭角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外形与羊有很多相似之处,陕西当地人习惯叫它“白羊”或“羚羊”。  相似文献   

7.
水稻广亲和品种与籼粳亚种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典型的水稻籼粳亚种代表品种为参照群体,根据RFLP和SSR标记座位上等位基因在亚种间的频率分布,确定了3个广亲和品种的基因组与两亚种的亲缘关系.如果亚种间无分化的等位基因在控制亚种间杂种育性上为显性,则这些品种的广亲和性可以用这类等位基因的高含量来解释.新等位基因的衍生及它们在亚种间的分化是导致亚种间部分生殖隔离的直接原因.由Ikehashi和Araki提出的“等位基因互作”模型与我们对广亲和性遗传基础的解释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前言鹪鹩是森林益鸟,是世界广布种,其亚种约有40多个,在国内仅有7个亚种。亚种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羽色、翼的大小、习性和生境分布等。本亚种的地理分布区在我国东北、朝鲜和苏联部分地区──乌苏里边区、黑龙江地区、外具加尔区和库页岛。它的生态学在国内外至今还很少有人了解,在“苏联鸟类志”中说对它的生态习性没有研究,在“乌苏里边区鸟类”一书中仅指出它在锡赫特山高山带繁殖和在泰加林中发现过巢,但缺具体材料。  相似文献   

9.
鸨科鸟类属于鹤形目,共计有9个属、25种、47个亚种。其中大鸨有5个种,它们是大鸨、阿拉伯大鸨、科里大鸨、印度大鸨和澳洲大鸨。分布在我国的大鸨又有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Otis tar-da tarda 分布在新疆的天山、喀什和吐鲁番)和普通亚种(O.t.dybowskii 繁殖分布区在东北的西部、内蒙;迁徙时路经辽宁和华北地区;在黄河、长江流域越冬)。野生大鸨的数量自十九世纪以来,一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当前世界上大鸨的总数量只有3万只左右,其中我国有500只左右,  相似文献   

10.
虎是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动物,号称“百兽之王”,因处于自然界食物链的最顶端,在自然界中起着调控生物种群消长的作用。自从人类主宰地球以来,人口激增排斥了一切野生动植物、包括华南虎在内的生存环境。据资料称,全世界的虎分8个亚种,即华南虎、孟加拉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印度支那虎(东南亚虎)、苏门答腊虎、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其中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已分别在上世纪4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从地球上消失了。现存的5个虎亚种共有7000多只,它们大部分被饲养在动物园或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中。我国把虎列为国家一级保…  相似文献   

11.
漫谈老虎     
《科技潮》1998,(1)
虎是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动物。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分布于亚洲。由于自然环境不同,生活在不同地域中的老虎在体型方面略有一些差异。过去人们曾将其分为近10个亚种,现在公认的有孟加拉虎(印度虎或南亚虎)、爪哇虎、苏门答腊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里海虎(波斯虎)、巴厘虎、印度支那虎(东南亚虎)等8个亚种。虎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3000多万年,虎的家族在历史上曾十分兴旺,到本世纪初生活在里海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亚洲东、南部的老虎还有10万只以上,后来由于人类的捕杀,现在总数已不足5000只,有的亚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例如巴厘虎自1937年最后一只被枪杀后就消声匿迹  相似文献   

12.
东北虎     
解焱 《科学世界》2007,(6):36-36
大约200万年前,老虎出现在当今中国的南部。上世纪初,全世界老虎的数量在10万只左右,最新的调查却表明,虎在全世界的总数大约为5000只,处于非常濒危的状况。今天,老虎的分布区仅占历史上的7%。所有的野生虎仅存在于亚洲,都属于一个物种:Panthera tigris。科学家对现存老虎有多少个亚种说法不一。这里列出通常接受的8个亚种。  相似文献   

13.
封面故事     
《大自然》2015,(1):59
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在全球共有13个亚种,我国分布有1个亚种,即云南亚种,仅限于云南、广西、西藏东南部及广东等极少数地区。遗憾的是,自1868年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郇和在广东和厦门两次发现紫水鸡后,这种美丽的鸟儿便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1997年12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高育仁先生开展黑嘴鸥专项调查时,在广东省海丰县大湖镇的一个小岛上意外地发现了3只紫水鸡,才使这种美丽的鸟儿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1980年5月作者在黄海中部车牛山岛调查海岛时,曾猎获黑喉潜鸟(太平洋亚种)一只。本文记述了这只潜鸟亚种的猎获经过;并从鸟体外部形态特征上,对黑喉潜鸟各亚种的形态变异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就所获潜鸟的羽毛颜色、身体量度以及内部生殖器官解剖特征等这几方面来看,可以断定这是一只体型虽已长足,但尚未达到性成熟时期的第三年雄鸟。这只黑喉潜鸟太平洋亚种之在黄海中部车牛山岛获得,应为江苏省鸟类分布上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台湾非迁徙鸟类特有亚种的翅长与大陆同种但不同亚种作了比较。共比较了10科21个亚种,其中14个台湾特有亚种鸟翅明显短于相应的大陆亚种。鸟翅变短是对岛屿环境的一种适应,可能是岛屿鸟类亚种分化的独特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读者们,你们好!我是一只松鼠,科学家叫我们“巨松鼠”(Ratufa gigantea),老百姓则送给我们树狗、黑果狸、大黑鼠等诸多绰号。动物分类学家们将我们归入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巨松鼠属。我们松鼠可是个大家族,仅中国就有27种之多。我们是树栖松鼠类中的“大哥”:体长40厘米有余,尾长50厘米。论体型、论个头儿我们巨松鼠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有的学者认为我们是马来巨松鼠(R.bicolor)的一个亚种,但我们比它更美丽,我们的耳廓  相似文献   

17.
豚尾猴的尾巴很短,尾巴上的毛也很稀疏,尾的基部较粗,尾梢较细,但末端有一簇长毛,在行动的时候常呈“S”形弯曲如弓,状似猪尾,所以得名“豚尾猴”。豚尾猴的冠毛短而黑,头顶上有放射状的毛旋,但前额却辐射排列为平顶的帽状,像是留着“板寸”发型,所以也被叫作平顶猴。豚尾猴分布于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和我国,共分化为3~4个亚种,我国仅有缅甸亚种,分布于云南勐海、临沧、思茅、勐腊、景谷、盈江、保山和西藏墨脱、米林等地。豚尾猴栖息于亚热带森林中,是一种昼行性、树栖、杂食的动物。喜欢群居,每群大约为3~20只不等。在野外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新疆伊犁地区鸟类5个国内亚种新纪录和1个新疆亚种新纪录,并进行了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19.
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种库对其群落重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非稻田生境和休耕期间稻田生境中的节肢动物群落系统可以称为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库,根据生境类型的不同,可以将种库分为许多不同的亚种库,如田埂亚种库、沟渠亚种库、菜地亚种库等等.从捕食性天敌的角度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种库对其群落重建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稻田天敌群落重建期间(水稻移栽后1个月之内),稻田的优势种天敌如食虫沟瘤蛛、水狼蛛等均来自种库,它们由种库向稻田群落迁居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其中,田埂作为一个主要的亚种库为它们迁移入田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兽与国鸟我不知道中国有没有“国兽”,如果有的话,恐怕大熊猫当是首选。至于“国鸟”,有人建议是褐马鸡,因为它聚“珍、濒、特”于一身,又有历史典故。也有人建议为喜鹊,它极为大众所喜爱,颇具民俗意义和生态价值。到底怎样,目前尚无定论。印度是一个既有“国兽”,又有“国鸟”的国家。印度的国兽是老虎,在种类上属于孟加拉虎,也称印度虎或南亚虎。虎是亚洲独有的大型猫科动物,最早起源于中国东南部。目前中国仍是拥有虎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4个亚种),可惜总数加起来还不足百只,属于高度濒危了。印度自50年代以来在政府倡导下大量砍伐森林,虎的生境日趋恶化;而过度猎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