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天山新生代隆升和去顶作用过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并结合库车坳陷的沉积和变形特征,对南天山的隆升和去顶作用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南天山在中新世早期就开始了现代天山形成的隆升事件,根据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其隆升年龄为17~25Ma;而且此隆升事件是一快速隆升事件,隆升速率达到138.8~198.8m/Ma。中新世南天山隆升的南部边界并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北部古生代地层和南部中新生代地层之间的冲断层,而是在南部的中新生代地层中。在库车坳陷的阳霞地区,隆升的界线位于吐格尔明背斜核部的韧性剪切带。通过库车坳陷的新生代沉积和变形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天山中新世以来的隆升与库车坳陷的沉积和变形特征存在很好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南缘中甸地区三叠系的5件磷灰石样品的低温热年代学特征进行分析,获得样品的热演化史,并约束研究区的构造隆升剥露过程。样品的热史模拟结果表明,磷灰石样品基本反映了相同的低温段热演化史。所有样品在沉积后所经历的埋藏温度曾经高于最大退火温度,表明所有样品在记录径迹前都曾完全退火。磷灰石裂变径迹温度-时间轨迹表明,研究区的构造隆升主要集中在2个时间段,即10.2~5.2 Ma B.P.和5.2 Ma B.P.至今。5.2 Ma B.P.以来的构造隆升事件对整个研究区剥露过程的影响相当广泛,表明研究区在上新世时期曾经历区域性的快速构造隆升事件;所有样品在上新世(5.2 Ma B.P.左右)都经历了一次快速的隆升,表明研究区在上新世经历了一次快速构造隆升剥露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王家山地区新生代地层沉积相研究,划分出7个沉积旋回;盆地沉积与高原隆升的响应关系揭示出高原29Ma以来先后经历了初期隆升至稳定阶段(29.0—21.4Ma)、中期随升至稳定阶段(21.4—6.25Ma)、后期逐步隆升阶段(6.25—3.58Ma)和晚期急剧强烈隆升阶段(3.58—0Ma),可见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4.
唐古拉山北坡河流阶地发育及其与构造隆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腹地中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山脉,唐古拉山北坡发育着一系列河流阶地,该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分析表明:构造隆升控制了唐古拉山北坡河流阶地的形成与发展,因而该地区河流下切速率对唐古拉山的隆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实测的基础上,根据阶地的拔河高度、形成年代等数据,定量计算唐古拉山北坡不同河流不同时期的下切速率,从而为唐古拉山的隆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唐古拉山自西向东隆升速率逐渐增大,同一地点由老到新隆升速率逐渐减小.进而得出:青藏高原腹地山脉的隆升速率、隆升变化趋势与青藏高原边缘山地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隆升与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具有"早弱晚强"的构造活动特征;相对于构造圈闭而言,隆升I阶段更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岩性圈闭发育早而且多期次发育;3期原油充注分别对应于隆升I期的B阶段(E_3~2)、II期的C(N_2~1)阶段和E阶段(N_2~3),配合沸腾包裹体群的发现,说明该区油气成藏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隆升所产生的远程构造应力。高压系统内的烃源岩进行"突发式"排烃,经开启的断裂向常压系统内运移和聚集。青藏高原隆升晚期强烈构造活动是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的主要成因,可以判断在这种"自我封闭"的高原咸化湖盆内岩性油藏的富集主要受控于断裂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6.
准确厘定柴达木盆地内含油气储层中烃类充注历史对于全面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构造活动影响盆地内油气的成藏和分布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尽地调查了柴西南地区新生界主力含油层位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及所对应的烃类充注期次及时间,全面厘清了油气充注期次与高原隆升强活动期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藏普遍存在至少2期次的油气充注,通常发生在青藏高原隆升强活动期C、D和E期(中新世以后),几乎所有的油气藏均在强活动E期发生过规模化的油气聚集,说明青藏高原隆升运动末期的构造活动是研究区油气成藏和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多期成藏、晚期富集”的油气成藏特征,早期充注的石油可能改变砂岩储层的天然亲水性,有利于晚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储层在继续埋藏过程中的物性损失,预示着深层存在油气勘探潜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盆地系统演化与高原形成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在以时间为坐标的隆升过程中,高原的范围、高度都是呈阶段性递增的.随着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在高原的内部和外围发育了众多的沉积盆地,在这些沉积盆地中详细地记录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显示出向北递进增长的特征,以南北挤压为动力背景的北部前陆盆地演化代表了盆地对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响应关系:金沙江缝合带、昆仑山、祁连山的新生代逆冲抬升的时间分别为53 Ma、46 Ma和29.5 Ma.对高原南北盆地-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发现:祁连山和高喜马拉雅的逆冲时间相同,说明青藏高原在渐新世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气候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演化效应作了简要地分析,并得出其对环境影响既有利,也有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地质构造带,统称为贺兰一川滇南北构造带,也称中国南北地震构造带,因为这条带上集中了我国有历史记录以来一半的8级以上大地震,最近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四川汶川8.0级地震也是发生在这个带上.它不但是我国重要的地貌分界线,而且是中国大陆构造的东一西分界带,对于探讨中国大陆深部结构、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机制以及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东、西部构造与地表系统反转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沿这条构造带,也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和油气藏的集中分布区.因此,对南北构造带的理论研究,对探讨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形成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言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它的隆升是新生代一个极其重要的地质事件。青藏高原不但是理解陆陆碰撞理论的天然实验室,而且它的隆升对全球新生代气候和环境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亚洲地区气候变化、环境变化、自然格局形成演化,以及中东亚文明演进和社会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已成为国际多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也是中国科学家发挥作用的理想天然实验场。李吉均院士在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中国大江大河水系和地貌格局演化、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发育和东部第四纪古冰川,以及西部地区地理建设和地理学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恰逢李吉均院士八十华诞之际,由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发起组织的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技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抬升期次及演化过程.对渭北隆起不同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果表明,渭北地区主要经历了3期主要抬升过程,主要发生在146~ 125 Ma,107~83.8 Ma和40 ~ 27.3 Ma.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原型盆地、构造变形特征等研究成果认为,早白垩世末之前渭北隆起应为大型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整体以沉降沉积为主,此时尚未隆起;渭北隆起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晚白垩世整体抬升阶段和始新世~渐新世以来的断块翘倾两大阶段.晚白垩世渭北地区整体抬升主要受控于秦岭造山带中晚燕山期的抬升过程;始新世-渐新世以来的断块敲倾作用阶段,与秦岭造山带始新世以来的快速隆升,以及渭河盆地新生代的快速断陷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差异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南至北不同地区的差异抬升时期及抬升速率。方法利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分析,研究盆地西缘的构造差异抬升。结果西缘北部汝箕沟地区中生代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抬升时期,分别为晚白垩世和始新世,抬升速率分别为29.5 m/Ma和46.5 m/Ma。中部石沟驿地区抬升时期较早,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抬升速率分别为40.0m/Ma和21.9 m/Ma。南部的差异抬升最为强烈,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在炭山地区表现明显;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南部地区发生整体抬升;中新世末期六盘山地区发生快速抬升。罗山、炭山地区相对抬升速率和后期抬升速率为46.3 m/Ma和25 m/Ma,六盘山地区则分别为22.5m/Ma和283.3 m/Ma。结论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晚三叠世并没有抬升事件,故西部前陆盆地的形态始显现于晚侏罗世。西部的差异抬升导致了不同地区前陆盆地构造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的隆升不仅是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导致的地球内部岩石圈地球动力学作用过程的结果,并且对全球和亚洲气候变化、亚洲地貌和地表环境过程及大量地内和地表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产生了深刻影响。因而研究高原隆升的历史不仅对解决上述重大科学问题提供重要途径,而且可为高原区域资源环境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简要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近年来,围绕青藏高原隆升所取得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新生代青藏高原经历了多阶段、多幕次、准同步异幅且高原南北后期加速隆升的演化过程。具体可划分为55~30、25~10及8~0 Ma 3个主要生长隆升期次。其中55~30 Ma的高原早期隆升,主要集中在高原中南部的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并且可能隆升到接近3 km高度,或甚至更高,有人称之为“原西藏高原”,但其周缘存在准同步异幅的变形隆升响应;25~10 Ma的中期隆升,“原西藏高原”南北缘的喜马拉雅山和可可西里-昆仑山开始强烈隆升,“原西藏高原”率先隆升到目前高度并开始向东西两侧挤出物质、拉张形成南北向裂谷,高原北缘普遍产生广泛变形隆升但幅度有限;从约8 Ma开始的晚期隆升,高原南、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西秦岭以北的高原东北部隆升显著加速,经历一系列短暂快速的多幕次构造变形和生长隆升,最终形成现今高原面貌。  相似文献   

14.
波浪对底板的上托力是桩基挡板式透空堤设计的重要参数。通过波浪模型试验,分析波陡、超高等因素对其底板波浪上托力冲击压强的影响,采用因次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得到1.67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地面抬升证据讨论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当前学术界在青藏高原地面何时达到现代高度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3种:14Ma前已达到高于现代的最大高度,8Ma前已达到或超过现代高度,距今3.4Ma来分阶中强烈上升并逐步达到现代高度,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意见分歧,除高原面积广阔,研究程度不深和覆盖面不够的原因外,不同研究者所使用研究方法和证据的差异也是重要因素,在分析了各种证据对高原地面上升的记录机理后,我们认为夷平面、河流附地,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东流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金沙江各河段与断裂构造的以及该地区中新生代沉积分布的变化,初步推断金沙江上段本是顺断裂击南流入滇西盆地的,金沙江下段的三段近南北向河段,也是顺不同的断裂构造平行向南的河流,金沙江的贯通和东流,缘于青藏高绵的强裂隆升,及其后来的唯物主义西原与滇西高原的强烈隆升,导致川江的溯源侵蚀、河流袭夺和金沙江河水的顺势东进。  相似文献   

17.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ajor progress,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recent investig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 processes and result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briefly, which especially covers the National Tibetan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Chinese Eighth (1992-1996) and Ninth (1997-2001) "Five-Year Projects".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 is a complicated multiple cyclic process. The Gangdise and Himalayas began to uplift in the Middle Eocene and Early Miocene respectively, while the main part of the Plateau merely underwent corresponding passive deformation and secular denudation, resulting in two planation surfaces. The third and also the strongest uplift involved the whole Plateau and its marginal mountains commenced at 3.6 Ma. Successive Kunlun-Huanghe movement at 1.1-0.6 Ma and Gonghe movement at 0.15 Ma raised the Plateau to its present height. The Asian monsoonal system and Asian natural environment formed in response to these tectonic uplift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螺旋锚上拔模型试验,探讨了单节螺旋锚在砂土和粉土中的埋置深度和锚板直径对其上拔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单节螺旋锚上拔破坏的模式及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经过比较,单节螺旋锚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按本文中提出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9.
螺旋锚片锚杆(简称螺旋锚)是一种利用深层土体抗力的锚固结构。笔者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螺旋锚的倾斜角度对其上拔承载力的影响及其上拔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根据试验结果,利用方差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0.
Age and genesis of the Shagou River terraces in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fluvial terrace sequence in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is a record of periodic uplift even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paleomagnetic dating, thermolumines-cence dating, radio carbon dating and loess-paleosol sequence on terraces, we preliminarily determine the ages of five major terraces of the Shagou River, northern side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The ages of five terraces were about 830, 418, 250,140 and 10 ka, respectively.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terraces show that five major terraces were mainly tectonic genesis. Therefore, five major terraces recorded five strong rising events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during the past 830 ka. The ages of those rising events are about the same as those terraces formation. Sub-terraces, constituting a main terrace, were perhaps mainly formed by climatic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