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黄土高原的治理现状,分析了现行治理措施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展望了水土保持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植被-侵蚀动力学的黄土高原分区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控制水土流失,修复生态退化,对于中国黄土高原进行科学区划。以植被-侵蚀动力学理论为依据,将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类型区:长城沿线区、黄土丘陵沟壑东区、黄土丘陵沟壑西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利用植被-侵蚀状态图,探讨了这4区控制侵蚀和修复植被的前景。该文所提出的综合治理策略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劣,只有黄土高原沟壑区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可通过治理,形成能承受一定程度破坏的植被;其他3区,只有通过小流域高强度治理,才能有效地改善植被和减少侵蚀,并需要持续的防护和治理才能维持。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方式与黄河水灾关系十分密切:黄土高原作为农业区,黄河水灾频繁;黄土高原作为畜牧区,黄河得以安流.介绍了治理主要水灾的方法和经过.揭示了此项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利用方式与黄河水灾关系十分密切:黄土高原为农业区,黄河水灾频繁,黄土高原作为畜牧区,黄河得以安流。介绍了治理主要水灾的方法和经过。提示了此项研究的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过程中鼠害问题及防治现状.退耕(牧)还林(草)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鼠害始终是困扰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重要问题,截至2004年底,西部12个省(区)的鼠害实际发生面积已达264.3×104hm2,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内蒙古为最严重的省(区);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压力、鼠类的天敌减少以及退耕还林(草)中缺少科学观念,仓促实施是鼠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鼠害对植被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公共卫生安全影响巨大,但在治理方法上尚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对黄土高原鼠害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议:(1)退耕还林(草)在总体规划中应纳入包括鼠害防治在内的林、草管护措施;(2)加大防治资金投入;(3)加强科学研究;(4)健全预测预报体系.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的生环境态建设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之下,生态修复措施的提出迫不及待,如何在了解黄土高原的具体情况之后制定出应对措施以治理、预测和监督相应地区的生态问题,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介绍了黄土高原的特征,分析了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阐述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黄河和黄土高原哺育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由此发祥。然而,在历经数千年沉重的过度土地利用、战乱和灾变的摧残后,黄土高原所呈现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破碎与劣化,生产力低下,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渊薮,且成为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制约的地区。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朱基总理提出“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治理的战略措施,将大大促进黄土高原战略定位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黄土高原得以休养生息,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必将在2…  相似文献   

8.
 黄河和黄土高原哺育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由此发祥。然而,在历经数千年沉重的过度土地利用、战乱和灾变的摧残后,黄土高原所呈现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破碎与劣化,生产力低下,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渊薮,且成为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制约的地区。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朱基总理提出“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治理的战略措施,将大大促进黄土高原战略定位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黄土高原得以休养生息,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必将在21世纪创造出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芳 《山西科技》2007,(2):139-140
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以因害设防、因地制宜为原则,根据不同地形、地貌,总结了许多关键技术和基本治理模式,用来提高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以水分平衡原理为基础,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结合黄土高原的自然特点,提出了林木耗水研究新方法——“单株平衡定期测定法”,建立了单株水分平衡计算方程。有效地实现了林木蒸腾耗水与林地蒸发量的分别测定。并以此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刺槐及主要经济林树种苹果、梨、杏树,进行了生长季耗水量测定。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林木蒸腾量,主要受土壤水分供给条件的制约,年际间随降雨量变化而增减,差异较大。反映了水分作为该区林木生长限制因子的重要作用。经测定、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林地土壤水分潜势的“利用创造性”理论,并指出了土壤水分“用则生,弃则失,不积累,可提高”的属性;提出并建立了“水分潜势方程“WP=△E+△O-I”。给出了运用“单株平衡定期测定法”,进行土壤水分生产力计算的“水分潜势计算方程“WP=Ps+△Wf_2-Of”,并求得了不同树种各立地水分潜势值。根据单株生物量增长值及所耗水量,求得了不同立地各树种蒸腾效率,结合水分潜势,进一步求得了不同树种各立地期望最大生产力。提出了“需水一潜势代换法”,实现了同一立地多树种蓄积量代换评价。根据径流林业思想,提出并建立了“集流一潜势”关系方程A/B=(WPs-WPa)/(P·Osp),实现了径流林业生产力的理论计算n棵出了黄十高厦治理与发展,庆肇持“保土集水,集中用水,发展高效农林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指出黄土高原的治理目标多变,使其目标形同虚设,是黄土高原治理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之一.黄土高原治理的目标既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受自然条件和现实经济条件的限制,如何确定治理目标就必须同时考虑这些因素,也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目标确定为50%左右(其中森林20%左右、草被30%左右)比较合理,也有助于人们实施.过去的以粮为纲不科学,现在的全面退耕还林也不科学.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建设阶段的不断深入,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模式目标、组成结构3个方面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模式转型进行了分析,认为模式转型上人以下方向:从封闭到开放;从治理米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从单一效益为主到综合效益提高,如何合理转型,应注意以下几点:重视和加强基础建设措施,模式转型的阶段性;合理设计开发措施;模工应与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及区域整体发展目标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林草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土高原这样大面积、高强度的水土流失在全国 ,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大面积强烈的水土流失不仅使高原本身自然环境日趋恶化 ,而且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侵蚀堆积 ,成为下游频繁改道和大堤决溢的根本原因。漫长的历史时期内 ,黄河下游的洪水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虽历经50余载的治理 ,但治理程度和效益都不尽人意 ,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侵蚀、决溢仍然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黄土高原到底如何治理 ,50年来有过多次大讨论 ,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著数量之多 ,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主要高原之一,它以广阔而深厚的黄土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区域地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黄土高原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这可以说是当地的一种突出的自然灾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黄土高原,控制水土流失,曾多次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性调查和考察,开展了一系列定位观测试验,成立了黄河中游水上保持委员会,颁布了《关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决定》,并对黄土高原的生产建设方针问题组织了一系列的讨论,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令等等,从而不断地推动着黄土高原的生产建设事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现在,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问题已列为国家“七五”计划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本文仅就黄土高原的合理开发与综合治理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这样大面积、高强度的水土流失在全国 ,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大面积强烈的水土流失不仅使高原本身自然环境日趋恶化 ,而且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侵蚀堆积 ,成为下游频繁改道和大堤决溢的根本原因。漫长的历史时期内 ,黄河下游的洪水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虽历经50余载的治理 ,但治理程度和效益都不尽人意 ,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侵蚀、决溢仍然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黄土高原到底如何治理 ,50年来有过多次大讨论 ,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着数量之多 ,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个区域能与此相比。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所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仅威胁该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还影响其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对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的生态退化和生态治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该地区如何进行生态恢复提出了建议,为更好地开展该地区的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淤地坝系是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黄土高原典型淤地坝系中王茂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合理提取14个小流域淤地坝系相关指标,建立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对王茂河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进行评价,基本实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王茂沟小流域大部分淤地坝均处于接近安全状态,王茂沟1号坝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关帝沟3号坝是整个坝系短板,需要尽快除险加固。从各个准则层来看,管理因素分值普遍太低影响着整个淤地坝系最终评价结果。以期为黄土高原淤地坝系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是新时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核心,在保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黄土高原地区自实施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以来,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成绩斐然.基于长期监测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等研究基础,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剖析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仍未根本改变、生态系统稳定性仍面临巨大挑战、灾害风险依然较为严重、水土保持监管水平薄弱等方面.据此,从该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高质量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未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防旱体系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多年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抗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蓄水、保水、调水、管水”的旱灾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山楂在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了山楂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研究,为扭转黄土高原区高治理低效益现象开辟了一条新路,为陇东增添了一个新的新的水保经济林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