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集合量词和基数词语、序数词语、概数词语都存在着选择限制关系。对这些选择限制关系进行描写分析,不仅有助于揭示集合量词和数词词语的语法规律,也有助于其他类型量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计数鱼类的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汉语中计数鱼类的量词主要有“条”和“尾”等。“条”是人们运用了隐喻的认知语义扩展方式,而“尾”则是转喻。日语中计数鱼类的量词有‘本’‘匹’‘头’‘枚’‘尾’和‘杯’等。其中,‘颈’‘尾’是转喻的认知语义扩展,‘匹’‘本’‘枚’‘杯’是则隐喻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3.
梁滨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1-114
学界一直对汉语词类进行着研究,数词当然也会成为研究的对象。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数词的不同,更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论语》和《孟子》中的数词"三",各家观点不同。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现代汉语中的分析方法综合考察,《论语》和《孟子》中的数词"三"的用法有实指和虚指两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左传》里的数词调查表明,《左传》的数词系统已经非常完备,系位组合规则是按照位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计数方法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意义有基数、序数、分数、虚数和概数;数词的句法功能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中的名量词大致可分为四类: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度量词和临时量词。常用的修辞手段主要有:代称、对偶、夸饰、譬喻和迁嫁。量词运用得当,可以起到增强所修饰事物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洗练文辞语句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型世言》中所用的语言保留了当时鲜活的口语资料。在对书中方言量词和特殊量词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探究其中量词“儿”尾、“子”尾的特点,进而管窥明代吴方言量词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藏文数词识别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藏文数词内部构词规律及外部边界信息进行分析, 提出对藏文数词基本构件定义的方案。采取最优路径决策模型判断数词构件边界, 然后通过有限自动机模型识别并翻译基本数词, 最后用模板匹配算法处理复杂数词。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数词识别与翻译的F值达到98.73%, 在藏汉机器翻译的测试集上的BLEU提高了2.64%。  相似文献   

8.
量词和含量短语的分析排岐是汉语文本自动分析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总结了量词与名词、数词、形容词在语法和语义上的相互制约关系,并说明了如何将这些制约关系应用于相关短语的词义排岐和结构排岐。实验表明其排岐效果是令人满意人。  相似文献   

9.
量词是汉语特有的词类,本文通过对武冈方言特殊名量词和动量词用例的分析,来揭示武冈方言量词的特点,有助于汉语词汇的深入研究,对武冈方言特征词与其他方言特征词的比较研究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承载了历代文人的悲欢离合,也见证着历史长河的浩淼波澜。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理解诗歌的内涵都离不开对数词的探究,因为数词与古典诗词中的物象、意境乃至主题关系都很大。在鉴赏古典诗词时,我们应做到明功用、辨虚实、察妙用,这样才能全面、准确的把握诗词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当代影响最为深广的《论语》注本,注释简明扼要而不乏考证,翻译直白明确而不乏灵活,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便利,对《论语》和儒家文化在当代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孔子的时代距今已2500余年,因而历代对《论语》中词语的解释时有见仁见智之处。就《论语·学而》中的"贤贤易色"、《论语·为政》中的"父母唯其疾之忧"的阐释,拟与《论语译注》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没有格位和数的区别.对<诗经>和<论语>中的"我"在格位和数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简要阐述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论语》记述了孔子学说的思想核心,因其文辞简约,微言大义,后世解读歧义纷呈,有时甚至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这既损坏了语言的内在规定性,也损坏了孔子学说的严肃性。明确《论语》的语境状态,并按照确定的语境来解读,对于回复到经典的原意,避免随意为解,主观臆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的“小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小人”出现了 24次,本文认为有 17处意为普通百姓,仅有7处指称道德卑下、失德之人。孔子的“小人”概念基本上是继承了商周以来的现念,将其放置于社会层面,而非定位于道德层面。个别地方指称道德低下之人,反映了词义的新变化,但还不是当时普遍性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韩建夫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1):83-84,99
“有教无类”是《论语》里关于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常将它等同于教育平等。实际上,在孔子那里,“有教无类”所涉及的“平等”仅仅局限于德性范围内,而今天的“平等”则是一个现代性观念。因此,有必要澄清人们对“有教无类”的普遍误读。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先秦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语录体散文著作之一,保持了先秦语言的基本面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训诂材料和现代语言研究方法,深入辨析《论语》名词同义词之间的内在差异,同时归纳整理出同义词辨析研究的技巧,既有必要,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论语》内涵的民族精神主要是:"为政以德"的道德意识、"仁者爱人"的人文品格、"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等等.这些内涵经过历代的演化和传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的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语》中,孔子“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孔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谈“乐”,都是主张美善交融合一的。他赋予音乐审美以新的内涵,提高了音乐的作用,使之不仅作为娱乐的方式和表情达意的方式,还作为传递其思想、道德、伦理主张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邹秋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1):43-44,65
《论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比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次数少得多,这与第二人称代词在使用对象上要求甚严有关。本文试从使用对象、句法功能和称数等三个方面对《论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论语》格言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勰在《文心雕龙·征圣》中评价《论语》的艺术特征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的确,孔子的思想,《论语》的精华,多在其只言片语、微言大义的格言警句之中。《论语》格言数量之丰赡,蕴涵哲理之深邃,修辞艺术之精美,不仅在诸子中独树一帜,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化典籍中也是大放异彩而弥足珍贵的。《论语》警句艺术,是"有德者必有言"的不朽典范,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修辞理论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