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江西省萍乐坳陷带西段下三叠统米级旋回层序的研究,发现本区下三叠统三级层序结构模式不同于Exxon提出的典型模式,而是"凝缩段+HST"的特殊沉积模式,为加深效应强于变浅效应的结果,并依此划分为4个三级旋回层序。同时发现,米级旋回层序与三级旋回层序有相似的沉积结构模式,其界面均为淹没不整合面,为快速海侵作用下的淹没事件的产物。向上两者均为逐渐变浅的沉积过程,说明沉积过程中存在着"相"的等级与层次。依据旋回层序的研究,本区乃至江西省早三叠世由晚古生代的陆表海进入陆缘海的地壳发展阶段。由于印支运动的强烈造山作用,致使早三叠世沉积层序总体表现为向上变浅的沉积特征。陆缘海的古地理环境随着早三叠世结束而终结。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克下组冲积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认识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冲积扇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为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露头、岩芯及测井资料,研究八区克下组层序分布模式及砂砾岩体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八区克下组冲积扇可识别出不整合面、洪泛面、冲刷面和岩性界面这4类层序界面;依据不同级次基准面升降运动所导致的地层过程旋回性和沉积学响应特征,将八区克下组可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0个短期旋回、15~16个超短期旋回;以冲积扇沉积体系超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中期旋回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分布模式为基础,以中期旋回层序为框架,可建立以短期和超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着砂砾岩体的分布模式,下部的中期旋回砂砾岩厚度大,是克下组主要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3.
以织纳1井晚二叠世含煤地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利用煤田测井准确识别含煤地层中蕴藏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并进一步划分高频旋回层序地层。结果表明,借助第二主成分(PCA2)数据能够识别出的米兰科维奇周期最全,误差总体最小,可作为该井段用于米兰科维奇旋回识别的最优参数;提取的400 ka和100 ka偏心率旋回曲线显示该井段分别记录了约18个400 ka长偏心率旋回和约72个100 ka短偏心率旋回,据此估算的沉积时限约为7.19 Ma;结合偏心率旋回曲线和小波波谱的变化特征,发现该井段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18个四级层序,而最大海泛面附近的沉积速率变化可能受到了海平面变化和物源供应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松辽盆地头台油田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42口取芯井的分析,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结合岩性、电性资料,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识别该地区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得出该地区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和湖泊相沉积,进而识别出其多种沉积微相类型。扶余油层泉四段发育两种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并细分出6种亚类。划分出Q4MSC1~Q4MSC3三个四级层序,Q4SSC1~Q4SSC7七个五级层序,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绘制细分层单元沉积微相图,为寻找有利砂体展布提供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识别方法、结构特征、变化规律及成因机理。方法根据岩心、露头、测井资料识别界面,应用旋回层序测井响应模式划分层序,采用等时对比方法横向追踪对比旋回层序。结果研究区长6段可划分为1个长期、7个中期、31个短期旋回层序,建立了研究区以长期旋回层序为框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对比单元的等时地层格架。结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超长期基准面下降之初的三角洲建设时期,研究区沉积了以长6段为主体的C1型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其长、中期旋回层序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短期、超短期旋回层序划分与对比、小层砂体追踪及流动单元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重建地质历史中海陆分布、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和沉积演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则有效地提高了岩相古地理图的精度.按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14个中期及数十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别以长期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为单元,分析了须家河组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认为:(1)四川盆地须家河期沉积主要由从周边山系向盆内和从川中隆起向盆地中心逐渐推进的,以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为主的沉积体系组成,致使四川盆地浅湖区域为向南西倾斜的"∩"形,浅湖内零星发育有小型浅湖砂坝沉积;(2)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严格受构造控制,以盆地边缘最为特征;(3)晚三叠世须家河期,以龙门山构造带逆冲推覆活动为主,米仓山-大巴山活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断陷湖盆陆相层序中高频层序的米氏旋回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泌阳断陷湖盆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通过单井高频层序分析 ,将其划分出 3个层序 9个体系域 ,发育 4类 13个小层序组 ,其中可识别的小层序达 5 0多个 ;采用滤波技术和傅里叶变换 ,对单井自然电位 (SP)测井曲线进行技术处理 ,获取其沉积旋回曲线和频谱曲线 ,以了解优势旋回的分布及旋回时限。研究结果显示 ,泌阳断陷湖盆的高频层序是由米氏旋回所驱动的古气候周期性波动所形成的。亦即 ,古气候是影响陆相层序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周期性变化是源于米氏旋回的驱动力 (即米兰柯维奇天文旋回 )。米兰柯维奇天文旋回包括偏心率旋回、倾斜率旋回和岁差旋回 ,这几个轨道参数所驱动的古气候变迁 ,分别形成了周期为 10万a (或4 0万a)、 4万a及 2万a的高频层序 ,即小层序组、小层序及小层单元。  相似文献   

8.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资料,结合碳氧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贵州习水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界面识别、层序划分及其碳氧同位素响应。研究区奥陶系可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包括两个I型层序界面,两个II型层序界面及两个III型层序界面。三级层序内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内δ13C分别呈增加和减小的趋势。碳氧同位素响应能有效反映准层序叠置形成四级层序。米级旋回发育两种模式:L–M型米级旋回、潮下型米级旋回。  相似文献   

9.
龙门山区甘溪土桥子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在对龙门山甘溪剖面泥盆统土桥子组进行高频旋回类型的识别的基础上,对其三级层序进行了研究。甘溪剖面土桥子组发育碳酸盐台地、碳酸盐缓坡和盆地相3种沉积类型,随着海平面的变化,在沉积演化上交替出现。甘溪土桥子组碳酸盐台地识别出3种类型的高频旋回类型,碳酸盐缓坡有6种类型发育于等斜缓坡,2种类型存在于远端变陡的缓坡中。土桥子组可以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二者沉积特征相似,均由4个体系域组成。二者在高位体系域存在差异,下部层序由碳酸盐等斜缓坡-台地边缘组成,上部层序发育远端变陡的缓坡。  相似文献   

10.
通过精细划分对比地层、深入分析层序结构、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综合分析了保山盆地的露头剖面、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在羊邑组二~三段内识别出了3类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根据划分出的各层序界面将羊邑组二~三段细分为9个中期、31个短期、66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重点讨论了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2类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类型。进一步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地层格架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