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新建项目出入口设置的位置、数量及交通组织方式直接影响到项目出入口的服务水平,同时也决定了对城市道路的影响程度。因此,对建设项目出入口交通组织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及项目出入口驶出率的研究,分析了项目出入口应采取的交通组织方式。最后基于泉州市某新建项目对项目出入口设计方式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彭囿朗 《科技资讯》2013,(30):244-244
对城市大型体育赛事交通组织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交通组织方案的设计目标、步骤及降低交通影响的对策,并运用2013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重庆巴南)进行了案例分析,为今后城市大型活动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出行前交通信息提供下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方法。利用随机路径选择模型来描述出行者对出行信息的反应,根据是否接收交通信息将驾驶员分为两类:接收者将在路径选择时避开拥堵路段,而非接收者将根据对路网的认知进行随机路径选择,并给出这两种出行行为共存下的交通分配方法。以广州市中心商务区珠江新城为例分析了信息发布对路网的改善作用,并讨论了最佳发布策略。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交通影响分析与城市交通规划在交通需求预测方面的区别,提出一种利用EMME/2软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并把此方法应用到宁波市鄞州区一个交通影响分析的实例中,最后给出应用EMME/2软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居民拥车量迅速提高将可能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干扰,分析出现在我国居住区内的主要交通问题,并综述了西方国家在处理交通组织问题上的各种理念。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北京市朝外商业中心交通影响评价,论述了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研究表明,交通影响评价是保证建设项目与交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交通工程学原理,对近20座城市出入口道路交通调查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出入口干道的交通组成,交通量的时间分布和纵向分布,行车速度变化、纵横向干扰和交通环境等基本交通特性首次提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和变化模式。表明出入口干道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集散性和方向不均性等特点,属多功能的短程干线,它既有别于公路,也不同于城市道路。这些特性的发现,对于进行出入口干道的规划、设计及管理等均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合理地设置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减少出入口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通过对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与城市主干道接驳处交通运行情况的现场调研,分析了出入口于主干道的交通特性,得到了出入口驶入和驶出的交通流比例和交通流量。利用Vissim交通仿真模拟,将地下停车场规模、出入口数量、出入口坡道长度、地下机动车环廊长度和车道宽度、地下停车泊位数、地下车辆平均车速等指标作为仿真评价的阙值,提出了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与地面道路衔接段在平峰、工作日和周末早晚高峰时期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时间、平均排队长度和停车次数等评价指标,明确了出入口接驳处的交通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接驳处主干道交通流量的不同,不同时段的出入口评价指标有明显变化,且工作日早晚高峰评价指标相对周末早晚高峰较高。  相似文献   

9.
兆根洋  刘松义 《科技信息》2013,(14):460-460
本文以鞍山市站前地区交通设施改造规划为例,阐述高速发展中的单中心中等规模城市中心商圈交通组织规划的意义和方法。重点分析了站前地区交通量的产生特点,以交通流车辆穿插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几个大型商业设施与火车站、客运站之间的交通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站前地区交通组织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建设》2014,(2):45-45
司机朋友、很多时候是不是很羡慕交警指挥室的民警,一眼就能扫到城市里各个地方的实时路况?如今,杭州市公安交警支队联合中国电信,推出了一款名为“智慧杭州”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通过这个软件,  相似文献   

11.
停车场周边不同开发强度对停车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对停车场周边区域按照功能特征进行开发强度的评价,为进一步研究停车需求奠定了基础。选取北京市涵盖二环至六环不同区域的37个停车场为样本,首先对停车场进行停车行为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确定不同性质停车场周边的影响范围作为研究范围;然后对停车场的基本信息及周边范围的人口、经济、交通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从区位、经济状况、人口密度、公共交通状况、停车状况等方面选取7个评价指标,通过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周边区域进行分类并初步判定等级,继而通过因子旋转消除多指标评价中指标间的相互作用,最后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停车场周边区域开发强度的评价方法,得出了停车场周边开发强度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立体停车库的主要形式 ,着重分析了多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的结构及控制系统原理 ,编制了多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控制系统的程序 .经调试、运行证明 :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作为控制系统可行、简单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过渡段的合理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隧道内外侧向宽度值的相关规定,在实测的基础上研究了车辆在隧道出入口运行速度和侧向余宽变化,建立了速度和侧向余宽变化与过渡段长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过渡段合理过渡时间及渐变率。结合数理统计中大样本参数区间估计计算理论,通过对断面速度和断面侧向余宽值的统计推断,提出了隧道出入口过渡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得出隧道出口的过渡段长度要比入口的过渡段长度要短,隧道入口段的过渡段长度受线形指标影响较大,而出口段则受影响较小。建议过渡段的渐变率区间宜保持为[1/75,1/35],为有效检验隧道出入口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合理性提供了定量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海底隧道出入口段行车安全性,研究海底隧道出入口段不同视觉减速标线方案下驾驶员视觉特征变化规律。本文共设置了6种视觉减速标线方案,对26名驾驶员进行了室内驾驶仿真实验,采集了车速、注视点占比、瞳孔直径和察觉距离等数据,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判断视觉减速标线的有效性,分别建立了海底隧道出入口段车速与驾驶员瞳孔直径的回归模型,在海底隧道入口段二者呈非线性关系;出口段二者呈线性关系。采用驾驶员问卷调查法对视觉减速标线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海底隧道出入口段共设置的6种视觉减速标线方案均对驾驶员视觉特征有显著影响;与其他标线方案相比,白色鱼刺形减速标线设置下驾驶员瞳孔直径、A区域注视点占比、察觉距离和错觉影响最大,有助于驾驶员主动降低车速、提前采取减速措施,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停车场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给车主提供更高效、舒适的停车体验,针对现有车位引导系统的本地性限制,提出一种Web车位引导系统.该系统利用停车场车位上安装的传感节点实时探测车位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至管理主机并存入数据库实现车位信息的获取.通过ASP.net将实时的车位信息从数据库中提取并以Flash动画的形式在前台显示.用户可通过Web访问随时随地获取停车场内车位的布局、空位数量及进出路线等信息进行直观读取.从而更好的实现智能停车场的车位引导.  相似文献   

16.
BP神经网络用于停车场空余泊位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P神经网络,对停车场的空余泊位数量进行了预测,并针对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易震荡、收敛速度过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最小的缺点,采用BP动量法与调节学习速率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改进.通过仿真验证了BP神经网络对停车场空余泊位数预测的有效性,为区域的停车诱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葛啸慈  石超峰  庞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0):13163-13169
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与交通拥堵问题密切相关,也与停车换乘(P+R)问题相关,交通流、路边停车和P+R需要统一模型研究。为此,建立考虑交通流的城市中心路内停车与P+R的动态优化模型。短期最优流率模型考虑到路内停车位会减少正常行驶车辆的道路空间,而且巡航停车会和其它车辆产生拥堵,为此,需要加快路内停车周转率,将路内停车资源与交通流协同管理。短期停车容量模型利用Stackelberg博弈:在政府追求社会总成本最小和私人运营商追求利润最大的基础上,出行者追求用户出行成本最小。研究表明,在需求固定的情况下,随着车辆停放时间的增加,路内停车费与P+R停车费都在不断下降,路内停车容量在不断减少,而P+R停车容量不断增加,说明如果选择短时停车或者临时停车,可以选择路内停车;而如果选择长时间停车,可以选择P+R停车。在需求远大于供给时,路内停车将演化为车道控制。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通行能力,进行了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基于仿真模型的建模流程,分析了交通组织的影响因素,剔除了对结果影响微弱的因素,并对仿真模型中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提出了基本假定。以东港(东营—海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建立了单向封闭的交通组织仿真模型,通过对比车速的仿真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模型有效性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邻2个施工路段之间的最小间隔应大于6km;上游渐变段长度推荐最少为30m,缓冲段长度推荐为300~500m;下游渐变段长度推荐最少为30m,缓冲段长度为100~200m;考虑到施工现状和交通设施的利用状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建议取80~100m;随着限速标志与上游合流点的距离增加,行程车速先增加,后逐渐降低,限速标志设置位置推荐为作业区前800m。  相似文献   

19.
要为明确高密度互通立交行驶环境下,主线车流量对出入口区段驾驶人精神负荷间的影响,在重庆市内环快速路高密度互通立交群进行自然驾驶实车试验,使用Physiolab生理检测仪连续采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的心电数据,用于统计各驾驶人的心率指标变化情况。本次试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心率变异率指标RMSSD(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s)、LFnorm(low frequency norm)、HFnorm(high frequency norm)、LF(low frequency)/HF (high frequency)以及心率突变率指标HRMR(heat ratemutation rate)作为驾驶人精神负荷的评价指标,记为主成分F1和主成分F2,并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驾驶人在小净距立交出入口区段行驶时,立交主线车流量的大小会影响驾驶人的精神负荷;当驾驶人驶入立交主线时,三次模型对入口段车流量与主成分F2的拟合效果最好,呈开口向上的三次曲线,曲线谷值点出现在2级流量水平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